5元一大瓶,量大便宜赚的还多!东鹏这种“好日子”还有多久?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5 00:30 1

摘要:如果你去过工地、网吧、快递站,你一定听过这句顺口溜。它不仅是口头语,更是一份真实、深刻的市场写照。

5块钱一大瓶,比红牛多一倍,还更便宜 。”

如果你去过工地、网吧、快递站,你一定听过这句顺口溜。它不仅是口头语,更是一份真实、深刻的市场写照。

说得直白点——这是打工人的“续命水”。

而它的制造商——东鹏饮料,凭着这瓶又甜又猛的“特饮”,把销量一路干到行业第一,2025年上半年卖出了196万吨,几乎是红牛的三倍。

诚然,这是一个关于弯道超车的“土味逆袭”故事。

但它的成功,并不只是加大杯+低价格这么简单,它是一场中国式“草根商业哲学”的胜利。

只是,靠情绪营销到底能跑多久?东鹏特饮头顶的王冠,真的是金的,还是糖水裹的?

“5块钱买一瓶提神,还能扫瓶盖领红包。”你可能笑这东西“low”,可这正是它的杀手锏。

如果说红牛是商务精英会议桌上的标配,那东鹏就是每个凌晨4点还在跑单的骑手后备箱里的最后一口能量

东鹏的成功,本质是人群锚定的成功。

它找准了蓝领、下沉市场这些“失焦人群”的刚需场景,并且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攻城略地:红牛250ml,6元东鹏500ml,5元

针对加盟店,每瓶利润红牛仅1元,东鹏却能给到3元以上;再加上“扫码红包”“一元换购”等魔性促销,终端谁会不愿意推?

结局可想而知——在400万个终端,东鹏的那瓶金黄色液体以肉眼可见的姿势抢占货架C位。

有人说,东鹏就像消费版的“地瓜经济”——便宜、顶饿、不讲究,只要你苦,就离不开它。

但真正值得警惕的是——这种“便宜大碗”经济,往往是在最底层的价格博弈中燃烧自己。

在中国饮料这座金矿里,东鹏找到了一条别人看不见的矿道,却也落入了一场死循环的囚笼。

俗话说得好,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最怕就是自己亲手培养的兵,不能打了

东鹏如今的“价格亲民”,表面是战略,实乃无奈。

回顾东鹏特饮之所以打下今天这份江山,其成本逻辑已逼近极限。

瓶装500ml的东鹏,售价5元,生产成本(糖浆、塑料瓶、包装涨价)在逐年走高。

但哪怕是这样它还“一瓶让利2元”,用于渠道抽奖、红包、返点。

店主愿意卖,因为东鹏能让他们赚更多

问题来了:品牌方本身利润就越来越薄

这就像什么?像“杀鸡取卵”但又不敢停手。

一旦价格略微上调,客户瞬间流失。太多饮料品牌在这个“毛利天花板”上翻车。

加价你是红牛,便宜你又要撑着规模——东鹏就在这条越走越细的钢丝上,既不敢提价,也不能不让利。

2025年上半年,东鹏实现营收超100亿元,却分出了13亿送给股东,利润表尚可,可财务层压强暴增。

长此以往,不是爆,就是崩。

“你能想象吗?如今市值1500亿的东鹏,当年只是个山寨红牛的小作坊。”

它的出身,来自中国饮料界数不清的“模仿者”:颜色像,瓶子像,瓶身图案也不差。

2009年,整个功能饮料市场仍是红牛一枝独秀,而东鹏不过是“深圳饮料”的一员“草根部队”。

但它真正在市场中撕开口子,是靠一套堪称侠盗式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冰柜进攻战:在便利店、加油站、夫妻店布冰柜。
人群锁定:不请明星,只投放公交站、电动车车队、工地。
扫瓶盖营销:早在2016年就上线红包返利活动,一个月扫瓶盖参与数达5000万人次

产品矩阵扩展:东鹏电解质水、功能苏打水、果之茶、运动饮料,价格永远压制竞品1元。

别的品牌去CBD开旗舰店,它却在农村做满减优惠。

听上去像段子,可这套“地道战思维”,硬是让东鹏把品牌从“低端山寨”打造成了“蓝领冠军”。

这一幕,我只能想到曾国藩曾言:“逆风处行舟,稳字最难 。”东鹏从不冲动,它知道自己不是红牛,也永远不想当农夫山泉。

它知道,自己只能走一条最“土味”、最“强渠道”、最“性价比”的道路。

可风水轮流转,2025年的中国饮料行业,再不是几年前的蓝海。

东鹏早早地开启了“备胎”工程,把梦想寄托到一种全新饮料:电解质水

我们看到:上半年“东鹏补水啦”卖出68万吨,基础不错;品牌定价依然压着竞品:市价比元气森林便宜1元;渠道打法不变,先铺终端、后让利、再返券。

但问题是,毛利远不如主打东鹏特饮

这就好比换了一把更细的刀,喂一头更饿的狼

电解质水是风口,但红杉、字节、农夫山泉早已布好局。这不是东鹏当年那种“市场真空+刀笔直插”能复制的战场。

这是个需要品牌心智、社交传播、生活方式绑定的新玩法。

用“便宜”还能敲开这扇门吗?

红牛是功能场景绑定,元气森林是健康轻糖心智。

东鹏如果只是把“便宜大瓶”公式套到所有新品上,那在我看来不过是饮鸩止渴,局部跑量、全盘审美疲劳。

诚然196万吨的销量是奇迹。但没人能一直靠奇迹续命。

东鹏最令人佩服之处在于,它没有任何“精英视角的傲慢”。

它从不觉得自己low,也不高估用户的消费想象力。

它是最懂四五线城市、最懂劳累身躯的人群、也最懂终端门店心态的品牌之一。

但这种极致贴地飞行,也让它天生缺少“向上”的力量。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中产在逃离含糖饮料,健康意识上升,审美也跟着拔高。

可东鹏呢?依然靠糖分、靠量、靠让利,应对所有挑战。

这是战略定力还是结构性阻力?

在我看来,这就是命。

东鹏之命,在于“性价比”的信仰,但中国消费市场的下半场,是“品牌信仰”的战场。

当年轻人喝水选“包装风格”,选“朋友圈晒图属性”,当中产逃离功能饮料,转投无糖茶、低糖水,东鹏那套“扫瓶盖、送红包”的战略,就显得格外笨重。

它必须创新,不只是产品,更是品牌审美和消费文化的重塑。

否则,它就会像当年的康师傅,只能在尾部鏖战,成为时代身后的“悲情守成者”。

东鹏不会立刻倒下,它血液中有一套终端思维、草根哲学和价格哲学,那是它最硬的盔甲。

但它最好别再沉迷于“瓶盖返利神话”“加一块钱胜红牛”的故事里。

这时代不是“谁卖得多谁赢”,而是“谁在用户心智中留下位置,谁才活得久”。

东鹏正值壮年。但抬头看看,头上满是增长的天花板和审美的玻璃罩。

如果不完成品牌的向上跃迁,东鹏不会死,但也难再飞。

与其挤牙膏式靠电解质水续命,不如破釜沉舟,大胆下注,下一个“5元奇迹产品”,能否真从“电量”守门,到“信仰”破圈?

这是东鹏真正的考题。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2. 《靠给打工人当加油站,一年狂卖158亿》,创业最前线,2025年3月14日

3. 《5块钱的快乐经济学:东鹏如何用“土味兵法”逆袭成顶流?》,风零落尘,2025年3月27日

4. 《400万终端,年销153亿,东鹏特饮为什么不简单?》,小蓝张说品牌,2025年6月15日

5. 《广东又一“隐形冠军”:靠一个瓶盖“干翻”红牛》,云儿爱说教,2025年7月30日

来源:财经大会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