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3 20:38 1

摘要:当燕影划破湛蓝天际,南归的羽翼驮着夏末最后的溽热,在稻浪翻金的原野上投下告别的剪影,秋分便携着它特有的韵律悄然而至。这个位于秋季正中的节气,宛如一杆精准的天平,不偏不倚地将昼夜均分,让天地万物在阴阳平衡的奇妙时刻获得短暂的永恒。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当燕影划破湛蓝天际,南归的羽翼驮着夏末最后的溽热,在稻浪翻金的原野上投下告别的剪影,秋分便携着它特有的韵律悄然而至。这个位于秋季正中的节气,宛如一杆精准的天平,不偏不倚地将昼夜均分,让天地万物在阴阳平衡的奇妙时刻获得短暂的永恒。

李守白-海派重彩-《金色年华》2005年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秋分之美,美在它的恰到好处——阳光不再炙烈却依然温暖,空气不再潮湿却尚未干燥,草木未全凋零却已染秋色。这般含蓄而克制的美丽,像极了一位修养得体的文人,既不张扬也不卑微,从容地展现着生命最丰盈的状态。

李守白-海派重彩-《石库门四季之秋》2006年

漫步秋分的原野,仿佛走进一幅用金粉调色的油画。稻田里涌动着金色的波浪,每一株稻穗都低垂着沉甸甸的头颅,向大地行着庄严的敬礼。果园中,石榴咧开了嘴,露出晶莹的宝石;柿子挂满枝头,像一盏盏点亮的小灯笼。农人的笑声在田垄间回荡,镰刀与稻秆碰撞出悦耳的节奏,这是秋天最动人的交响乐。正如农谚所云:“白露早,霜降迟,秋分种麦正当时。”丰收与播种在这个节气奇妙地交融,终结与开始在此刻完成交接。

李守白-海派重彩《品蟹图》2007年

秋分的天空是澄澈的。云朵变得疏朗而飘逸,时而如薄纱漫卷,时而如羽毛轻浮。暮色降临时,常能见到“残霞散绮,明河翻雪”的奇景,夕阳将云彩染成绯红与鎏金交织的锦缎,而早早升起的明月则如银盘高悬,洒下清辉如水。这般昼夜均分的时刻,让人不禁想起王勃那句千古绝唱:“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天地间的万物似乎都在这平衡中获得了一种诗意的和谐。

李守白-海派重彩-《芳华》2017年

秋分的风是灵动的,它不像夏风那般黏腻,也不似冬风那样凛冽,而是带着恰到好处的凉意,轻轻拂过山林原野。风吹过枫林,红叶便翩跹起舞;吹过湖面,涟漪便荡漾成诗;吹过竹丛,箫箫之声如天籁传来。最妙的是夜间秋风敲窗,伴着一阵阵桂香潜入书房,与灯下读书人相伴,正是“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的意境。

而秋分的人文情怀同样令人沉醉。

《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可见秋分祭月传统之悠久。如今虽然古老的仪式逐渐简化,但中秋团圆的习俗依然延续着对丰收的感恩与对团圆的珍视。人们在这一天品尝新收的稻米、新摘的果实,在月下分享团圆的喜悦,体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情。

李守白-海派重彩《秋游》2007年

站在秋分的十字路口,我们仿佛能听见时间流淌的声音——向前是深秋的浓郁,向后是初秋的清新,而当下正是恰到好处的圆满。

今日秋分,就请让我们学会像秋分一样生活:保持内心的平衡,感恩生命的馈赠,在收获中不忘播种,在终结中看见开始。如此,方不负这鎏金时节馈赠给我们的一切美好。

艺术家李守白

李守白,1962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上虞。当代重彩画家,海派剪纸艺术大师。现为中国民协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上海华东师大、上海工艺美院客座教授。“非遗”海派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作品先后在国内外多地举办展会和参展;摘取包括中国文化部“文化遗产日奖”、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山花奖”等在内的10多个金奖;被世界多国机构和私人收藏家收藏。

· 版权说明 ·

守白艺术–李守白

部分效果AI辅助创作

来源:林丽爱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