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智能电视一键关广告!广电总局硬核治理,这波操作太懂老百姓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6 13:20 1

摘要:你家的智能电视开机时,还在对着30秒广告干着急吗?现在,按下遥控器上那个小小的“关闭键”,广告就能瞬间消失——这不是某个品牌的噱头,而是全国93%智能电视机型的标配功能。9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曹淑敏带来的“双治理”成果,像一把精准

你家的智能电视开机时,还在对着30秒广告干着急吗?现在,按下遥控器上那个小小的“关闭键”,广告就能瞬间消失——这不是某个品牌的噱头,而是全国93%智能电视机型的标配功能。9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曹淑敏带来的“双治理”成果,像一把精准的“民生钥匙”,打开了困扰用户多年的“电视使用难题”:开机广告能一键永久关了,俩遥控器合并成一个了,老人按错键能一键回直播了,自动续费要二次确认了……这些看似细微的变化,背后藏着一场从“技术迁就”到“用户主权”的行业革命,更照见了国家治理“以人民为中心”的温度。

一、从“被迫等待”到“一键掌控”:开机广告治理,不只是“关广告”那么简单

“买电视送广告”曾是无数家庭的无奈:花几千块买的智能电视,开机必须看15秒到1分钟广告,想关?找不到关闭键;投诉?客服说“行业惯例”。2023年广电总局启动“双治理”前,智能电视开机广告渗透率超95%,用户平均每年要为广告“浪费”20多小时——相当于少看5部电影。

现在,这个“惯例”被彻底打破:93%的智能电视机型实现“一键关闭”,按一下就能跳过广告;更关键的是,用户还能申请“永久关闭”服务,一次设置,终身免等。这不是企业的“善意让步”,而是政策的“刚性约束”:广电总局不仅要求厂商在系统里预留关闭入口,还通过技术标准明确“关闭键必须醒目、操作不超过2步”,甚至组织第三方机构对在售机型逐一检测,发现违规立即下架整改。

为什么要在“关广告”这件事上如此较真?因为它本质是“用户是否拥有设备控制权”的问题。当你买了电视,它却在开机时强制推送广告,本质是厂商把用户的“私人屏幕”变成了“公共广告牌”。广电总局的治理,不是“禁止广告”,而是夺回用户的“选择权”——想看广告可以,但不想看,必须能立刻关掉。这种对“用户主权”的尊重,比单纯取消广告更有意义。

二、从“连线缠绕”到“隐形集成”:终端技术的“人性化突围”

如果你家还在用传统机顶盒,大概率见过这样的场景:电视机旁堆着路由器、机顶盒,几根HDMI线缠成“乱麻”,打扫时稍不小心就碰松接口,屏幕瞬间黑屏。这种“连线多、不美观”的问题,曾让很多家庭吐槽“电视越智能,看着越闹心”。

现在,“微型机顶盒”正在解决这个痛点。它只有U盘大小,能直接插在电视背面的接口上,藏在机身后面完全看不见,既不用额外连线,也不占空间。今年三大运营商和中国广电正部署1000万套这样的微型机顶盒,搭配通用遥控器,直接替代传统机顶盒。更彻底的方案是“一体化电视”:把机顶盒功能完全内置进电视里,买回家插上电源就能看,连机顶盒都省了。目前百万级试点已启动,未来你买电视时,可能根本不会再问“要不要配机顶盒”——因为它已经“长”在电视里了。

这种技术创新,藏着一个朴素的逻辑:好的科技应该“隐形”。就像智能手机普及后,没人再纠结“怎么插SIM卡”,因为技术已经把复杂流程藏在了机身里。微型机顶盒和一体化电视,正是把“看电视”这件事从“需要学习操作”拉回“插上就用”的本质。中国电信的工程师曾算过一笔账:传统机顶盒连线平均3根,安装调试要20分钟;微型机顶盒即插即用,老人自己都能搞定,这背后是“技术为人服务”的回归。

三、从“操作迷宫”到“一键直达”:适老化改造里的“民生温度”

“我妈按错遥控器,电视界面跳来跳去,最后连直播都找不到了。”这是很多家庭的真实经历。传统电视+机顶盒,需要两个遥控器:一个管开机、音量,一个管换台、点播,按钮加起来有50多个,老人孩子稍不注意就“迷路”。

广电总局的解法简单却精准:“一个遥控器+一个看电视键”。新型通用遥控器砍掉冗余按钮,只剩电源、音量、频道等核心键,能同时操控电视和机顶盒;更关键的是那个红色的“看电视键”——无论你在点播界面、设置界面还是广告界面,按它一下,立刻回到直播频道。就像手机的“Home键”,给操作上了“安全网”。

这种设计不是凭空想出来的。研发团队走访了20多个城市的养老院,观察老人使用习惯:有的老人怕按错键不敢碰遥控器,有的把两个遥控器混着按,还有的对着“返回键”按半天回不去直播。“看电视键”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救命键”。现在,这个功能不仅进了家庭,还拓展到了18.6万家酒店、2万多家养老院和医院——住酒店时打开电视,不用再看酒店广告,直接一键进直播;养老院里,护工不用再帮老人调台,他们自己按一个键就能看新闻。

从“操作复杂”到“一键直达”,改的是遥控器,暖的是人心。当技术开始迁就老人的“不熟练”、包容孩子的“误操作”,才是真正的“适老化”——不是把老人“教成年轻人”,而是让产品“长成老人能懂的样子”。

四、从“被动扣费”到“自主续费”:消费权益的“透明化守护”

“上个月刚取消会员,怎么这个月又扣钱了?”“自动续费扣了半年,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开的!”过去,“自动续费”是很多用户的“消费暗雷”:平台默认勾选“自动续费”,扣款前不提醒,退订入口藏得比找遥控器“返回键”还难。

现在,这个“暗雷”被广电总局掐断了引线。新规要求:所有平台必须在扣费前48小时发短信提醒,扣费当天要二次确认,退订入口必须放在“我的订单”首页,点两下就能取消。简单说,以前是“平台替你决定续费”,现在是“你自己决定续不续”。有用户算过:以前自动续费每月25元,一年300元;现在收到提醒后发现“其实很久没看了”,果断取消,一年省下300元——这笔钱够买两箱牛奶了。

更贴心的是“加量不加价”。广电推动运营商和平台打包“精品内容融合包”,比如原来你订一个影视会员30元/月,现在同样的钱,能同时看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内容量翻了一倍。这种“不涨价却加内容”的做法,不是企业“学雷锋”,而是政策引导下的“良性竞争”:当平台不能靠“自动续费”薅羊毛,只能靠“内容性价比”吸引用户,最终受益的还是老百姓。

五、从“头痛医头”到“长效机制”:政策善意如何变成“持久获得感”

治理开机广告、简化遥控器、优化续费……这些成果不是“运动式整治”,而是要变成“长久的习惯”。广电总局做了三件事:立规矩、定标准、强监管。

立规矩,就是把治理成果写进法规。两年多来,制修订了5项法规文件,比如《广播电视终端用户体验保障规范》,明确“开机广告必须可关闭”“自动续费需二次确认”;定标准,发布11项技术标准,小到遥控器按钮布局,大到机顶盒接口规格,都有统一规范;强监管,建了“用户投诉-平台整改-结果公示”的闭环机制,你在“12345热线”投诉的问题,72小时内必须有反馈。

更关键的是“产品认证”。现在买电视、机顶盒,能看到“便捷看电视”认证标识——通过认证的产品,保证“一个遥控器操作”“一键回直播”“无强制开机广告”。就像食品的“QS认证”,这个标识给用户吃了“定心丸”:不用研究参数,认准认证就不会踩坑。

这种“源头治理+长效监管”的思路,让“双治理”不是“一阵风”。就像治水,既要堵漏洞,更要修堤坝——法规是堤坝,标准是闸门,监管是巡逻队,只有这样,才能让用户体验的“水位”持续稳定,不反复、不反弹。

当“看电视”回归“简单”,我们在为什么鼓掌?

从“关不掉广告”到“一键永久关”,从“俩遥控器打架”到“一个键操控”,从“被动扣费”到“明明白白消费”,广电总局“双治理”三年,解决的好像都是“小事”。但老百姓为什么为这些“小事”鼓掌?因为这些“小事”每天都在发生——开机时的那30秒广告,老人按错遥控器的慌张,自动续费扣款时的疑惑,它们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却是影响“获得感”的“日常颗粒”。

国家治理的温度,往往就藏在这些“颗粒”里。当广电总局带着工程师去养老院看老人怎么按遥控器,当政策制定者蹲在用户家里数“连线有几根”,当监管部门为“自动续费”的短信提醒时间反复论证——这种“把自己当用户”的治理态度,比任何口号都有力量。

现在,93%的智能电视能一键关广告,1000万台微型机顶盒正在入户,18.6万家酒店实现“无广告开机”……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看电视”时少了一份烦躁,多了一份舒心;是老人孩子拿起遥控器时,少了一份慌张,多了一份从容。而这,正是“以人民为中心”最生动的注脚——国家的进步,从来不只看高楼大厦,更看老百姓的眉头有没有舒展,日子有没有更省心。

未来,随着一体化电视普及、更多场景治理推进,“看电视”会越来越简单。但我们记住的,不只是那个“一键关闭”的按钮,更是那个愿意为“用户方便”较真到底的治理初心。因为老百姓需要的,从来不是“高大上”的政策,而是“接地气”的改变——就像现在,你按下“关闭广告键”的那一刻,心里那句“终于不用等了”,就是对这场治理最好的点赞。

来源:小高科技天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