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上海最大的校餐供应企业之一,上海绿捷深陷食品安全风波,“臭虾仁”事件还未平息,网友发现,在9月23日,上海绿捷中标了上海西南位育附属实验学校食堂餐饮服务项目,这个结果,对网友来说,尤其是被上海绿捷供餐覆盖的学校家长,更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
作为上海最大的校餐供应企业之一,上海绿捷深陷食品安全风波,“臭虾仁”事件还未平息,网友发现,在9月23日,上海绿捷中标了上海西南位育附属实验学校食堂餐饮服务项目,这个结果,对网友来说,尤其是被上海绿捷供餐覆盖的学校家长,更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
一家刚刚被立案调查,被查实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餐饮企业,舆论还未散去,整改还未完成,此时中标新的校餐项目,这就好比蔡国强刚在喜马拉雅山放完烟花,破坏了当地环境,全国舆论沸腾,一个星期后,发现他又准备去另一个名山放烟花去了,这种行为是让公众很难接受的。
这家招标的学校此时不是火上浇油吗?家长能答应吗?学校的领导真的敢逆风行事吗?说实话,我是不太相信此时有人敢“顶风作案”的,于是我又仔细看了中标文件内容,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该项目是今年7月3日发布招标公告的,7月24日是投标文件递交最后时间,而中标日期是8月19日。
而上海绿捷的“臭虾仁”事件是在9月15日逐渐在网络上传播开来的,立案调查通报是9月23日发布的,这就说明,该中标是在“臭虾仁”事件爆发之前发生的,以当时绿捷的实力和口碑,在上海中标一个学校的堂食餐饮项目是非常可能的,这个中标项目的合同是一年一签,从2025年9月1日到2026年8月31日。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中标发布时间为9月23日,这个时间其实是网络平台发布的时间,我们国家现在的招投标体系已经比较成熟,而且也都会在网络上公布,但是网络上发布的时间是有一个滞后性的,这个就好比是我们查询到企业的工商信息,总是比企业实际发生的时间要晚一些,这个逻辑大家容易理解吧。
上海绿捷确实是实力雄厚,覆盖了600多所学校,每日供餐超过60万份,而上海的中小学(包括幼儿园)人数也就220万人左右,粗略的估算一下市场占有率还是比较高的,按照18元/份的价格来计算,每天的营业额1000万左右,一年算210天,营收规模也超过20亿了。
根据上海绿捷最近中标的信息估算,净利润率为5%,那么按照每份18元的价格,每份利润为9毛钱,每天60万份的数量,那么每天的利润为54万,一年按照210天计算,每年的净利润也过亿了,这种项目的好处是现金流非常稳定,合同一旦签订,没有意外的话,就会稳定下去。
上海绿捷实业发展公司目前在企查查上能够查到的中标信息有129条,说明中标了129个项目,最早的是在2015年,招标单位是上海体育局,项目合同金额是84万元,是为2015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县城工作人员供应盒饭,这说明当时还没有为学校供餐。
上海绿捷的第二个中标记录是在2017年发生的,当时招标的是上海市第四中学,合同金额是451万,这应该是上海绿捷第一次中标学校的堂食餐饮项目,实现了校餐的第一步,2018年8月,中标了上海普陀区中山北路第一小学的教师食堂餐饮服务项目,合同金额为30万元,这一年,中标了7个学校的堂食餐饮服务项目。
2018年应该算得上是上海绿捷做校餐服务的元年,2019年中标了3个项目,但是大部分的中标是在2025年实现的,有102个中标是在2025年发生的,是绝对的大头,应该说,2025年是全面扩张的一年,没成想下半年刚开始,9月1日开学,9月15日就发生了“臭虾仁”事件,是步子迈得太大扯着蛋?
食品安全无小事,这次事件最令人气愤的是隐瞒,解冻的虾仁原料有虫子,学生也吃出了虾仁炒饭“发臭”和“有沙”,在员工发现解冻的虾仁原料有问题之后,立马上报领导,但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张某某却下令销毁,同时对外隐瞒虾仁有问题的事实,隐瞒才是最可怕的,如果不是最后舆论兜不住,这个事情也许就这么瞒过去了。
今年发生了两件引人关注的学校食品安全事件,一个是天水幼儿园的铅中毒事件,另一个就是现在的上海“臭虾仁”事件,这两起事件都反映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实际控制人是有非常大的责任的,天水幼儿园的那个染色的原料就是实控人要求去买的,这次臭虾仁事件也是实控人要求对外隐瞒的。
舆论的监督还是有用的,网民的关注也是助推剂,如果没有引起这么大舆论关注,这两起事件可能都很难被立案调查,正是无数网民的关注和发言,才会形成一股力量,促使了事情得到公正的解决。
来源:市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