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是安万剧院的铁粉。11月底,甘肃大晟的车队刚开进陕西,车头车尾一溜横幅,手机一举,视频发抖音,评论区瞬间炸锅:这排面,这角度,跟安万三个月前西北巡演的开箱画面几乎像素级重合。
“模仿”两个字,最先把人戳疼的是谁?
是安万剧院的铁粉。11月底,甘肃大晟的车队刚开进陕西,车头车尾一溜横幅,手机一举,视频发抖音,评论区瞬间炸锅:这排面,这角度,跟安万三个月前西北巡演的开箱画面几乎像素级重合。
有人甩出对比图,有人直接开骂“复制粘贴”。
吵到12月7号,大晟那条话题已经飙到820万播放,比安万同期整整多出370万——数据摆在这儿,抄没抄先放一边,流量是真被它吃干了。
我蹲在大晟的抖音号里把视频连刷三遍,发现他们挂的横幅比安万多两条,多出来的字不是噱头,是地址:京泰国际酒店。
可镜头一扫,酒店门头分明写着“京泰”,横幅却印成“金泰”。
网友揪住错字狂踩,大晟连夜补录一条口播:当地老户都喊“金泰”,方言顺口就写错,已改。
底下最高赞回复只有一句——“借口比戏多”。
我盯着那条回复笑出声,也突然意识到,大家真正在意的压根不是错字,而是“你凭什么像安万那么火”。
再往深扒,宝鸡文旅局11月15号的公告早把底牌亮明:大晟这趟是“2023陕甘戏曲文化交流周”的官派任务,演出票不卖钱,座位全送社区老人。
安万那边呢?
纯商演,票价比演唱会还硬。
两边一个拿政府订单,一个靠市场吃饭,横幅写多写少,不过是备案表里的硬性字段:时间、地点、合作酒店,一条不能落。
陕西演出行业协会的人告诉我,跨省唱戏今年起执行“一剧一策”,横幅挂不全,车都不让下高速。
所谓“模仿”,不过是新规把大家推到同一条跑道,谁先跑谁后跑,看上去都是同款制服。
可观众不管政策,只认眼前热闹。
安万先红了,大晟就天然带“偷感”。
我私信问一个在现场的岐山阿姨,她说:“管它谁学谁,有戏看就行。
”一句话把我拉回现实:台下的人要的是唢呐一响,眼泪一落;台上的人却要的是播放量和回头客。
错字也好,横幅也罢,都是给算法喂料。
安万把模板跑通,大晟跟着喝汤,下一支车队也许正从宁夏往关中赶,横幅尺寸、镜头脚本都提前备好,只等12小时过审。
省文旅厅已经放话,2024年1月出台《跨省演出宣传规范》,以后挂几条横幅、拍几段素材,全写进白纸黑字。
规矩落地那天,今天的口水仗会秒变旧梗。
可规矩管得住横幅,管不住人心里的那杆秤:谁先占住“原创”两个字,谁就永远站在道德高地。
至于流量,它才懒得判官司,它只认新鲜。
大晟820万播放的奇迹,说穿了就是一次“官方背书+民间争议”的叠加爽点,等下一支车队学会全套动作,观众又会把掌声送给再下一个。
戏台拆得飞快,车队连夜转场,横幅卷吧卷吧塞进车厢,错字“金泰”被风刮得卷了边。
我盯着那条翘起的边角,忽然明白:模仿不模仿,其实是个伪命题;谁能把政策、流量、观众情绪三样同时捏圆了,谁就能在下一程继续挂新横幅。
唢呐声再起,你记得的是戏,还是那辆车,全看你心里缺什么。
来源:小蔚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