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发性骨髓瘤(MM)是第二常见的血液恶性肿瘤,主要特征为抗体分泌浆细胞在骨髓微环境中的克隆扩增。尽管抗-CD38单克隆抗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和双特异性T细胞连接器(TCEs)等新型免疫疗法已显著改善患者生存,但骨髓中的免疫抑制微环境限制了这些治
多发性骨髓瘤(MM)是第二常见的血液恶性肿瘤,主要特征为抗体分泌浆细胞在骨髓微环境中的克隆扩增。尽管抗-CD38单克隆抗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和双特异性T细胞连接器(TCEs)等新型免疫疗法已显著改善患者生存,但骨髓中的免疫抑制微环境限制了这些治疗的有效性,亟需澄清免疫逃逸的具体机制,以制定改善免疫治疗效果的策略。
近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豫等研究团队在《ImmunoTargets and Therapy》上发表了题为“T Cells Dysfunction in Multiple Myeloma”的综述文章[1]。研究系统性总结了不同T细胞亚型在MM免疫逃逸机制中的作用,强调了免疫监视与免疫抑制之间的失衡,并探讨了非常规T细胞、免疫反应的代谢控制以及针对免疫逃逸机制的新治疗策略。研究结果为改善MM的个性化免疫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背景
MM是全球第二常见的血液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且与人口老龄化密切相关。尽管抗-CD38单克隆抗体、CAR-T和TCEs等新型免疫疗法的应用显著延长了患者生存期,但骨髓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现象仍然严重限制了这些疗法的疗效。免疫系统功能失调不仅参与了MM的发生发展,还与疾病复发及耐药紧密相关。特别是T细胞功能障碍,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分布和反应异常、Th1/Th2失衡以及调节性T细胞(Treg)的免疫抑制作用,成为影响免疫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深入阐明MM免疫抑制微环境及T细胞功能障碍的具体机制,对于优化现有治疗和开发新型免疫疗法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
CTLs功能障碍的类型
在MM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中,骨髓微环境中的CTLs功能表现出从初期活跃抗肿瘤反应到后期明显受抑的变化。CTLs的功能障碍可分为三大类:无反应性(无能)、衰老和耗竭。
T细胞无能
T细胞无能是指T细胞对抗原刺激反应减弱,并失去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的能力。主要原因在于共刺激信号不足或抑制信号过强,表现为CD28表达缺失与CTLA-4表达上调。尽管MM患者骨髓中的B7家族分子普遍高表达,但共刺激途径受损,使T细胞处于无能状态。目前尚缺乏无能T细胞的特异性表面标志物,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T细胞衰老
MM微环境中的T细胞衰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端粒缩短所致,部分细胞即使端粒未缩短也出现衰老现象。典型衰老信号通路(如p38 MAPK、p16、p21)在MM中并未显著上调,反而SMAD相关通路增强。衰老T细胞表型包括CD28-CD57+、CD160+、KLRG1+及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TIGIT)+等。TIGIT+CD8+T细胞在MM中效应分泌能力及增殖能力下降,阻断TIGIT可增强其抗瘤活性。TIGIT与TIM3的高表达进一步提示靶向相关分子的免疫治疗潜力,但衰老与耗竭的交叉机制仍需澄清。
T细胞耗竭
T细胞耗竭是一种常见于肿瘤环境中的功能障碍状态,表现为效应功能减弱、抑制性受体(如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CTLA-4、LAG-3等)持续高表达、转录调控异常。PD-1在MM中表达升高,但相关临床研究显示,单独或联合免疫调节剂(IMiDs,文中未写出缩写,但一般为IMiDs,若严格按文中出现可忽略)阻断PD-1的疗效有限,提示耗竭机制比预期更复杂。除PD-1外,KLRB1、VISTA等分子在MM患者骨髓耗竭T细胞中高表达,与疾病复发和预后不良相关。现有证据表明,免疫衰老可能在T细胞功能障碍中占主导地位。
T辅助细胞与Treg亚群变化
Th1/Th2失衡
MM患者Th1/Th2亚群比例及功能发生改变。Th1细胞分泌IL-2和干扰素-γ(IFN-γ)减少,Th2细胞分泌IL-10、IL-4增多,导致免疫抑制环境形成。树突状细胞(DCs)分泌IL-12减少、IL-10增加,被认为是Th1/Th2失衡的重要机制之一。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Th2反应增强同样助力免疫抑制,但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Treg功能复杂
Treg在MM患者中的数量及功能报道不一,提示其亚群具有异质性。MM细胞可通过直接接触或分泌因子促进Treg扩增,也可通过膜蛋白转移(胞质转运作用)诱导获得性Treg。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的髓源抑制细胞(MDSCs)、骨细胞等均可促进Treg存活或功能增强。高Treg比例与免疫检查点分子(如PD-1、LAG-3、VISTA等)的高表达相关,提示其抑制抗瘤免疫、影响预后。CD8+Treg和CD4-CD8-双阴性Treg亚群在MM中的作用仍待深入研究。
Th17与Th22细胞
Th17细胞在MM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比例升高,分泌IL-17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并激活IL-6/STAT3通路,进一步抑制免疫功能。Treg/Th17比例增高与患者生存不良相关,提示免疫细胞平衡失调是疾病进展的重要特征。Th22细胞同样在MM中升高,其分泌的IL-22与IL-13促进肿瘤生长和耐药,与预后不良相关。
滤泡辅助T细胞(Tfh)
滤泡辅助T(Tfh)细胞在MM新诊断患者中水平升高,伴随ICOS、PD-1与IL-21表达上调。Tfh17/Tfh比值在复发患者中升高,在自体移植后下降,提示Tfh亚群分布变化可能参与MM临床进展。
非传统T细胞亚群与免疫调控
CD1d限制性T细胞(NKT细胞)
I型NKT细胞(iNKT)在MM进展期数量和功能下降,提示其抗肿瘤能力受损,且该功能缺陷有望被特定配体刺激逆转。IiNKT则通过分泌IL-13等促进微环境炎症及肿瘤生长。NKT细胞识别的CD1d分子在MM进展过程中表达下调,提示肿瘤免疫逃逸。
MAIT细胞(MAIT)
MAIT在新诊断MM中数量与功能均下降。其功能障碍与PD-1通路有关,且在复发难治患者中部分恢复,未来有望作为免疫治疗靶点。
γδ T细胞
γδ T细胞亚群在MM患者中的数量和功能报道不一。部分研究发现总γδ T细胞数量升高,但特定亚群(如Vδ1、Vδ2)下降。药物如波生坦、艾洛妥珠单抗可增强其抗瘤活性。肿瘤微环境的低氧和相关分子(如CXCL10)可诱导γδ T细胞功能失调,提示调控其空间分布和功能对MM免疫治疗具有意义。
记忆T细胞(TMEM)与代谢调控
TMEM数量及功能在MM不同阶段表现不同。早期MM患者TMEM减少,提示其分化为效应T细胞参与抗瘤反应;晚期则因分化受阻而积聚。来那度胺可改善TMEM表型,联合TIGIT抑制剂能进一步提升效应功能。异基因移植相关研究显示,降低同种抗原驱动的T细胞耗竭有望优化抗瘤免疫。
代谢方面,MM患者骨髓中CD8+T细胞表现出糖酵解、脂代谢等增强或紊乱。CD8+T细胞表达脂肪酸转运蛋白(FATP1)和CD36上调,促进脂质过氧化与铁死亡,削弱细胞毒性功能。脂代谢紊乱、腺苷浓度升高均加剧免疫抑制,成为未来研究与干预重点。
微环境其他细胞对T细胞的影响
MM细胞通过调节表面抗原表达、分泌特定分子(如CEACAM-6、TRAIL、PD-L1等)直接或间接抑制T细胞功能,并通过空间分布上的变化影响免疫效应。
MDSCs通过活性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精氨酸酶2/Arginase 2,文中未出现缩写Arg2,但为完整性保留精氨酸酶)等途径抑制抗原特异性CTL功能,且参与PD-1抗体治疗耐药。DCs既可激活CTL,也能通过与MM细胞相互作用增强肿瘤细胞抗药性。新近研究发现CD71+红系细胞通过表达精氨酸酶2/Arginase 2,文中未出现缩写Arg2,但为完整性保留精氨酸酶2抑制T细胞增殖,提示免疫抑制网络更为复杂。
免疫抑制微环境的逆转策略
针对TIGIT的免疫治疗、γ-分泌酶抑制剂(GSI)提升B细胞成熟抗原(BCMA)靶向治疗效果、暂时性Treg耗竭、阻断ICOs/ICOsL通路或腺苷代谢通路均为逆转免疫抑制微环境的探索方向。部分策略在临床前和早期临床试验中显示潜力,但仍需优化疗效与安全性平衡。
结论
整体来看,MM患者T细胞功能障碍涉及多种亚群与复杂机制,微环境中多种细胞相互作用及代谢变化共同塑造免疫抑制状态。深入理解各类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其调控机制,将为MM的免疫治疗策略带来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Cai, L., Zuo, L., Wang, G., Li, Q., Ma, C., Wu, J., Sun, C., & Hu, Y. (2025). T cells dysfunction in multiple myeloma. *ImmunoTargets and Therapy, 14*, 997–1014. https://doi.org/10.2147/ITT.S534784
来源:贝灵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