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感染再抬头,这 3 类人要特别注意!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6 14:16 2

摘要:人们刚松了一口气,口罩摘了,聚会多了,连地铁里咳嗽都不再引来侧目,可就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新冠病毒又悄悄“卷土重来”。

“病毒就像调皮的孩子,你以为它睡着了,其实它正准备翻天。”

人们刚松了一口气,口罩摘了,聚会多了,连地铁里咳嗽都不再引来侧目,可就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新冠病毒又悄悄“卷土重来”。

它不像猛虎下山那般轰轰烈烈,而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悄无声息地在你身边转悠,一不注意,就给你“来一口”。

这次,我们不聊吓人的数据,只聊关乎你我生活的“真事儿”。谁最容易“中招”?又该如何防范?别急,咱们慢慢说。

病毒像Wi-Fi,弱信号也能连上

想象一下,在一个老旧小区里,你家路由器信号弱得可怜,结果邻居家的猫却蹲在你窗台上蹭网。这就是新冠病毒的“神通”:哪怕传播力不像最初那样彪悍,但它依然有办法“蹭进去”。

根据国家疾控局和《柳叶刀》等权威期刊的数据,目前流行的新冠病毒株XBB.1.5与其“亲戚们”相比,传播力虽略弱,但“免疫逃逸”能力更强。

换句话说,它不像当年的德尔塔那样横冲直撞,而是学会了“绕着走”,专挑你防线薄弱之处下手。

那么问题来了,谁的“防线”最薄?

第一类:年纪大,兵马稀——老年人群

说到这群人,真是让人又爱又怕。他们的世界简单,饭后一圈棋,楼下一壶茶,晚饭后还要遛个弯儿,聊聊谁家孙子考了重点。

可一旦感染新冠,情况就不简单了。

研究表明,60岁以上人群一旦感染,重症率是年轻人的3-5倍,尤其是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呼吸衰竭、心衰、脑卒中,说来就来。

你知道吗?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就像一支退役多年的武警部队,枪法还在,但反应不快。病毒来敲门,它们得先开个会,商量商量要不要应战。

更要命的是,很多老人“怕麻烦”,不愿就医,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真实案例:2023年底,上海某社区医院接诊一位78岁老太太,咳嗽发热已经5天,硬是靠喝姜汤“硬扛”。结果CT一拍,双肺“白得像雪地”,进ICU都来不及。

所以,重点来了:

老年人要及时接种疫苗加强针,特别是mRNA疫苗或灭活疫苗的加强剂;家人要提高警惕,一有不适,立即就医;口罩不能全摘,特别是去医院、商场、电梯等密闭场所。

第二类:基础病缠身,屋漏偏逢连夜雨

如果把人的身体比作一辆车,年轻人是新款特斯拉,老年人是二手夏利,那患有慢性病的人,就是发动机有毛病的“老爷车”。

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阻肺、肿瘤患者……这些人群的免疫系统本就处于“亚健康状态”,病毒一来,便容易“趁火打劫”。

你知道吗?新冠病毒最喜欢钻的“空子”,就是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

高血糖环境是病毒的天堂,免疫细胞的地狱。免疫细胞像警察,高血糖就像是给他们灌了两瓶二锅头,走路都打晃,还抓什么小偷?

心理学研究还发现,慢性病患者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这会进一步削弱免疫力,造成“身心双输”。

趣味小知识:你知道“笑一笑十年少”不是说说而已吗?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保持良好情绪的人群,其T细胞活性比情绪低落者高出42%。T细胞是干嘛的?就是专门“猎杀”病毒的。

建议这些人群:

控制好基础病,每天监测血糖、血压;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优质蛋白;保持心情愉悦,听听音乐,种种花草;有条件的,继续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

第三类:压力山大,作息混乱的“打工人”

别以为年轻就是资本,熬夜、外卖、996、心事重重的都市人群,才是真正的“免疫漏洞”。

免疫系统最怕三件事:缺觉、缺营养、缺快乐。

你知道吗?长期睡眠不足(每天少于6小时),T细胞功能下降30%以上。你以为你在拼命,其实你在“送命”。

营养学角度来看,长期外卖、过度饮酒、缺乏维生素D和锌,会让身体处于持续性慢炎状态——病毒一来,炎症加剧,症状更重。

社会学研究也指出,城市年轻人由于生活节奏快、社交压力大,往往忽视身体的“小信号”。

一个真实例子:北京某互联网公司26岁程序员小王,连续一周加班到凌晨三点,结果一个小感冒拖成了新冠肺炎,胸闷气短,住院半个月。他说:“我以为我年轻,没事的,结果病毒根本不讲道理。”

所以,亲爱的打工人,听劝:

别熬夜了,再多的KPI也换不来健康;适度锻炼,哪怕只是每天楼下走一圈;饮食规律,多吃天然食物,少点外卖;重视心理健康,压力大就找人倾诉。

常见误区大起底:你以为你防住了,其实是“假动作”

“我得过一次,不怕!”
——错,新冠病毒株在变,二次感染概率高达30%-40%,尤其是免疫力低下者。“我年轻,就算感染也没事。”
——又错,“长新冠”不是吓唬你,很多年轻人康复后持续疲劳、失眠、记忆力下降。“打疫苗没用了。”
——还是错,疫苗虽不能百分百防感染,但能大大降低重症率。

你不知道的冷知识:病毒也看“天气脸色”

气候变化也影响疫情走向。研究显示,干冷环境更有利于病毒生存和传播。而南方湿热地区,虽然“湿气重”,但病毒在空气中的存活时间较短。

所以,冬春季节,北方人群要更注意防护。

从影视剧里看健康:别像《我不是药神》里的程勇

还记得那位卖“印度神药”的程勇吗?他身边的白血病病友,正是免疫力最差的一群人。

在现实生活中,肿瘤患者、透析病人、免疫抑制治疗者,感染新冠的风险极高。他们的防护需求,比普通人高出三层楼。

医生的叮咛:防护不累,养生有趣

别再把健康当作“老年人专属话题”,也别觉得“防新冠”是件麻烦事。其实,健康生活,就是每一个小细节的叠加。

多走路、少坐着能吃饭,就别靠“奶茶+香锅”过活看个剧也别通宵熬夜,病毒不看你笑没笑,它只看你睡没睡。

你知道吗?每天快走30分钟,连续坚持3个月,可以提升免疫力约25%。

写在最后:病毒不怕你怕,只怕你变聪明

新冠病毒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麻痹大意”。这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式的健康保卫战”。

三类人群——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高压打工族,务必提高警惕。

健康不是终点,而是一种不断优化的生活方式。

问你一句:你现在的生活方式,是你想要的吗?

参考资料: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指南》(2024年版)《柳叶刀》(The Lancet)关于XBB.1.5变异株的研究报告哈佛大学医学院免疫研究中心发布的T细胞功能研究数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慢性病与公共卫生》报告《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关于老年人新冠重症风险分析报告

来源:科普里的白袍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