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日本政府组织架构2.0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25 16:00 1

摘要:需要注意,日本狭义上的政府一般指内阁及其管辖下的中央各部委和机构(官僚机构),广义上的政府是立法、司法、行政等管理机构的统称。下文和图解中的政府均指广义上的政府;

很多人讨厌日本,但其实不了解日本,尤其不了解日本的政府和政治。今天我就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日本政府的组织架构和政治组织的基础。

需要注意,日本狭义上的政府一般指内阁及其管辖下的中央各部委和机构(官僚机构),广义上的政府是立法、司法、行政等管理机构的统称。下文和图解中的政府均指广义上的政府;

日本国政府组织架构图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国家制度和政府机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近代天皇制,保留了相当多的封建色彩。因为明治维新是由所谓的西南雄藩一萨摩、长州、土佐、佐贺领导的,于是在统治上层就形成了藩阀政府。特别是明治政府经过一系列政治斗争和改革后,形成原萨摩和长州的下级武士,也是明治维新的领导者轮流执政的局面。

根据1889年制定的《明治宪法》的规定,日本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国家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之”。天皇为国家元首,统率海陆军,总揽国家的统治权,另外,还建立了由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帝国议会以及由天皇任命并对天皇负责的内阁。作为天皇咨询机构的枢密院和在天皇近侧的内大臣拥有较大的权力。军部也有越过内阁直接上奏天皇的“帷幄上奏权”,事实上不受文官政府制约,在日本政府机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无能的天皇,孱弱的文官,暴走的军部最终将日本拖进了深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对内残酷剥削镇压,对外疯狂侵略扩张,最终在战争中遭到了惨败,天皇制政府或者军国主义政府也随之崩溃。

1945年8月,美国对战败后的日本实行了单独占领。在美国人的指导下,战败的日本不得不重新制定新宪法,也即1946年11月通过的《日本国宪法》。此法奠定了现今的日本政治架构基础。

新宪法确认了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原则为基础的议院内阁制。天皇仍被保留,但其权力受到了限制。他只能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而不具有任何的“国政权能”。

一、国会

国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两院议员均由普选产生。它被定义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日本宪法第41条),同时它还具有“人民代表机关”的性质(日本宪法第43条)。

当前的第217届国会,共有参议院议员713人,其中众议院议员248人,众议院议员465人。国会的主要政党为自由民主党(自民党)、立宪民主党(立民党)、公明党、日本共产党、日本维新会、国民民主党等,目前最大党为自民党。不过由于当前的首相石破茂所在自民党是少数派执政,所以这届内阁是自民党联合公明党共同执政。以下是各个主要政党的简介。

自民党:自由民主党是日本最大的政党,自1955年成立以来,几乎持续掌握政权。该党主张保守主义和经济自由化,强调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政治立场偏右翼到中右翼。自民党倾向于将中国视为威胁,更愿意采取较为强硬的态度,中日关系紧张也主要发生在该党执政的时候。

日本维新会:主张政府改革、强调市场经济和行政效率。政治立场为中右翼。日本维新会在对华政策上较为务实,经济上持合作开放态度,但在安全上视中国为威胁。

国民民主党:国民民主党成立于2018年,由希望之党和民进党合并而成。该党主张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平衡、加强防卫以及推进教育改革。政治立场为中间派到中右派。国民民主党对中国的态度也较为务实,支持在维护日本利益的前提下,与中国进行经济合作和对话,但在涉及安全和领土问题上持强硬立场。

公明党:公明党是与自民党长期合作的政党,成立于1964年,起源于创价学会。该党主张和平主义、社会福利和教育改革。在日本政治立场上属于中间派。公明党通常主张对华友好,支持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而且公明党和中国有稳定的交流渠道,也很重视两国间的合作关系。

立民党:立宪民主党是日本的主要在野党,倾向于进步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在日本的政治光谱上偏中左翼。立宪民主党对中国倾向于合作,态度相对温和,主张通过对话和外交手段解决争端,支持与中国在经济和环境等领域的合作。但在意识形态上对中国批评。

日本共产党:日本共产党成立于1922年,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政党之一,也是日本最主要的左翼政党。该党主张社会主义、和平主义和反对军事扩张。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能代表政党大体情况。具体到这些政党里的个人,就千秋不一了。

二、内阁

日本内阁是日本的最高行政机关,由内阁总理大臣和其他国务大臣组成。内阁总理大臣由国会提名,天皇任命,一般由众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其他国务大臣则由总理大臣任命,但需占内阁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为国会议员。

内阁总理大臣或者说日本首相的产生可以参考下图。

日本首相选举流程

内阁的主要职能包括:执行法律、管理国家行政事务、提交预算案和条约、指挥和监督各个政府部门,并对国会负责。内阁还拥有在紧急情况下发布政令的权力,这些政令在事后需经国会批准。

内阁会议是内阁的核心运作机制,会议由总理大臣主持,讨论和决定国家重大政策和行政措施。

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在行政机构内部,通过资格任命制度聘用的高级官员,即所谓的官僚(职业公务员),虽然地位比内阁出身的大臣们低,但是需要他们实际做事,所以其影响力一般比议会出身的大臣要大(类似中国古代官和吏之间的关系,官的地位高,但实际事情都得由吏去干。而且所需要干的事情越需要专业技能,吏的“权力”也越大),想直观理解的话可以看看英剧《是,首相》。

三、最高裁判所

日本最高裁判所是日本司法系统的最高法院,负责解释和审理宪法及其他法律事务。最高裁判所由最高裁判所长和其他大法官组成,大法官由内阁提名,天皇任命(实际上没法拒绝)。

根据日本法律,最高裁判所裁判官需从“见识高远、具备法律素养且年满40周岁”的人选中任命。但实际上目前几乎所有的裁判官都是从60岁以上的人选中选任的,干不了几年就退休了(裁判官的退休年龄为70岁)。

宪法规定,国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因此拥有最大的政治权力(日本宪法第41条),同时首相也由内阁提名,天皇任命(只是走形式,实际天皇没有拒绝的权力)。

然而,宪法同时赋予了首相代表内阁提交法案的权力(日本宪法第72条),国会制定的法案大部分都是内阁提交的法案。所以在实践中,内阁的权力之大甚至超越了国会,置于内阁之下的行政机关的影响力也极其巨大。

最后,宪法赋予法院审查立法是否违宪的权力(日本宪法第 81 条)。法院可以宣布国家法律和行政行为(包括国会制定的法律)是否符合宪法。这个权威应该是最强的权威,因为它是最终判断国家行为是否正当的权威。然而,据说法院遵循所谓的司法被动制度,除非国会和内阁做的太过分,否则法院一般不愿意直接挑战国会或内阁的决定。

日本当前的政治架构和你想象的一样么?

来源:梦游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