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冠心病,要如何调理,做到以下4点,让你活得更健康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6 14:32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639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爸住院的事,我有点后怕。”接到小林的电话时,我正准备下班。

“医生说是冠心病,还好人没事……但我想问问你,得了冠心病,真的要一辈子吃药吗?除了吃药,还能做什么?”

这不是我第一次听人这么问。很多人把冠心病当成“老年病”,觉得熬一熬就过去了。但事实是,它并不“老”,更不“轻”。

要知道,中国每年因为冠心病死亡的人数超过100万人,而在所有心血管死亡中,冠心病占了近一半(来源: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它不是短暂的感冒发烧,而是慢性、进展性的疾病,一旦确诊,就必须认真对待。

那得了冠心病,到底该怎么调理?别急,做到这4点,真的能帮你活得更健康。

冠心病的本质,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也就是心脏的“供血管道”被脂质、炎症堵住了。

这条路为什么堵?根源往往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血压:血压越高,对血管壁的冲击就越大,越容易造成损伤。

高血脂:血液中脂肪多,沉积在血管内壁,久而久之形成斑块。

高血糖:糖尿病患者的血管更脆弱,更易发生炎症和硬化。

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直接伤害血管内皮。

肥胖、久坐、压力大:这些“现代病”都在无声地加重心脏负担。

所以,控制危险因素,并不只是为了“预防”冠心病,对于已经确诊的人来说,它是延缓病情恶化的关键手段。你控制得越好,心脏受的伤就越少。

很多患者一听“饮食调理”,就以为是“吃清淡点”那么简单。但其实,科学饮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减少饱和脂肪摄入:比如肥肉、奶油、黄油、油炸食品。这些会升高低密度脂蛋白(也就是“坏胆固醇”)。

增加膳食纤维:全谷物、豆类、蔬菜、水果,有助于降低胆固醇。

适量摄入优质脂肪:如深海鱼、橄榄油、坚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

限盐限糖:每日食盐不超过5克,糖分应控制在总热量的10%以内。

有研究表明,遵循DASH饮食地中海饮食的冠心病患者,其心血管再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中华预防医学会营养与食品卫生分会,2023)。

记住,你吃下去的每一口,都在决定你的血管命运

别以为得了冠心病就不能动。只要不是急性发作期,大多数患者都应该适量运动

但什么样的运动才安全有效?

优选方式:快走、骑车、游泳、太极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频率控制:每周至少5天,每次30分钟以上。

强度判断:运动时略微气喘,但还能说话,说明强度合适。

运动不仅能帮助控制体重、血压、血脂,还能改善心脏泵血功能,防止血栓形成。

当然,刚开始可以从轻量活动做起,比如早晚走走路,逐步增加强度。别怕运动,怕的是不动。

有些人一听“要吃一辈子药”就觉得害怕。其实,冠心病的用药目标非常明确: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防止血栓。

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稳定斑块。

β受体阻滞剂:减轻心脏负担,防心律失常。

ACEI/ARB类药物:保护心肌、控制血压。

每一种药都有它的“岗位职责”,不能随意停药、换药,更不能听信偏方。

医生根据你的病情变化,会定期调整用药方案,所以定期复诊同样重要。别等到胸口痛得厉害了才去医院,那时候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很多人以为心脏病就是“突发一下”,其实它更像一个潜伏的敌人,一点点堵住你的“生命高速路”。

但我们也不是无能为力。你生活中每个小决定,都是在为心脏“减负”或“加压”

得了冠心病,不代表就此告别好生活。只要你愿意改变,戒烟限盐、规律运动、科学吃药,它就能变得“听话”,你也能活得更久、更好。

别等心脏“罢工”了,才想起来该爱护它。现在开始,就不晚。

参考资料:[1]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冠心病防治指南(2023版)》.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

来源:清散健康科普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