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发价一个月狂涨239.50%,高达39.96元/公斤,原因竟是这套技术?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6 14:12 1

摘要:8月下旬以来,五彩椒价格开始起飞。特别是黄五彩椒,寿光的价格已经由8月21日的11.77元/公斤,直飚9月24日的39.96元/公斤,涨幅超239.50%。

39.96元/公斤

一个月涨幅超239.50%

图源:张家口广播电视台

8月下旬以来,五彩椒价格开始起飞。特别是黄五彩椒,寿光的价格已经由8月21日的11.77元/公斤,直飚9月24日的39.96元/公斤,涨幅超239.50%。

红五彩椒也不遑多让,由8月21日的9.55元/公斤,升至22.2元/公斤。

图源:寿光市蔬菜价格指数平台

在河南万邦、北京新发地,自9月5日至24日,彩椒价格上涨幅度同样明显。河南万邦彩椒平均价格由12元/公斤涨至17元/公斤;北京新发地彩椒均价由14元/公斤涨至24元/公斤。

这波“椒傲”为啥这样猛?

和薄皮椒等一般辣椒品种相比,彩椒并不是日常饮食中常见的主要食材,消耗量没有很大,同时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也不算大。在正常情况下,彩椒的价格也比普通螺丝椒、尖椒贵几倍。

这两年,健康饮食风潮兴起,富含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彩椒被开发出了很多种新吃法,例如风靡一时的“彩椒碗”等,也让其在消费端的需求不断上涨。

图源:思远农业

而这一波彩椒涨价的原因,从产区情况来看,和鲜辣椒涨价原因类似。代办张老板分析表示:“今年夏天河北、山西、云南等地区的雨水普遍都多,彩椒出现减产,而且现在已经到尾期了,后续我们山东、安徽等产区很多还没种出来,造成彩椒供应进入空档期。”

目前主产区正值夏季尾期与秋季新品的转换阶段,北方大棚彩椒正处于换茬期,造成了短期供应短缺,而南方产区受前期天气因素影响,供应量也有所减少,因此推高了市场价格。

图源:张家口日报

2024年同期,彩椒价格同样一路暴涨。9月中旬黄彩椒产地价在8元/斤,9月底涨到12元,国庆节期间继续上涨,产地价格达到17-18元/斤。而再往前看,2023年同期彩椒产地价仅有2元/斤,可以说去年是彩椒价格飞升的一年。

今年9月上旬,黄彩椒产地价就涨到了9元/斤,比去年还要高一点。那么后续还能像去年一样维持上升趋势吗?

图源:一亩田

“我觉得短时间内还会继续涨。”张老板表示,彩椒在10月之前应该都会维持高价,“我们山东这边之后供应量会逐渐恢复,但也需要一定时间,加上一般蔬菜中秋国庆前需求都比较大,所以还会有上涨空间,具体还要看有没有极端天气。”

农产品行情变化多样,面对这种情况,作为种植户首先就是要把自己的菜种好,价格上涨,手中有货才能有收益。

彩椒种植技术成熟

我国南北地区均可种植

五彩椒原产于南美洲,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五彩椒喜阳光、温暖、干热气候,不耐寒,适宜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壤土。

图源:雪国崇礼

以河北张家口市崇礼区为例。当地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生态环境优越,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错季蔬菜生产优势,成为全国彩椒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常年种植彩椒1.6万亩左右,是名副其实的“彩椒之乡”。

在崇礼区街头,彩椒与2022冬奥吉祥物冰墩墩、雪融融并列,可见彩椒在当地的份量。

崇礼彩椒

“崇礼彩椒”引进推广国外优质彩椒品种“玛索”(红椒)、“娜拉”(黄椒)种植而成的产品。当地石嘴子乡将大棚彩椒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全乡12个行政村1600多户群众种植彩椒8000多个大棚1万多亩,彩椒年产量1.2亿斤、年产值3亿多元,开拓了成都、杭州、深圳、满洲里等地市场,还远销俄罗斯、韩国、日本和欧洲国家,造就了乡摆察村、石嘴子村2个村成为“亿元村”。2024年,崇礼区彩椒总产值突破4亿元,收购价最高时达每公斤40元。

自2022年成功注册“崇礼彩椒”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来,当地持续深耕彩椒产业,通过建设标准化设施大棚、引进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将彩椒标准化生产水平提升至90%以上,为产品品质筑牢根基。

图源:河山新闻

其中“冷棚彩椒内置保温被保温减灾提质技术”,实现彩椒错期上市,填补市场空档。

冷棚彩椒内置保温被保温减灾提质技术[1]

传统的冷棚大多都是采用在冷棚骨架上覆盖棚膜的形式,在天气较冷的情况下需要再从棚膜外部覆盖保温被,但是一些传统的冷棚骨架在结构设计上其承重能力较差,无法承受增加的保温被重量。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适用于恶劣天气环境下的冷棚保温结构,以保证保温效果。

实施举例[1]:

1. 内置保温被的三膜覆盖智能化冷棚

保温结构

在现有冷棚内部加装带有内膜和保暖被的保温装置,同时在地面上作物根部覆盖地膜,能够有效提高棚内温度,使作物在寒冷的天气下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延长棚内作物采收期,增加作物收益。

图1:三膜示意图 注:2.保温被、3.内膜、15.棚膜、16.地膜

以河北省西北冷凉区为例,采用该结构,可以将棚内最低温度提高4‑5℃,彩椒棚可以抵御棚外界‑13℃的暂时低温,可以春季提前20天左右定植,秋季可以延长40天采收期。

延长的彩椒供应期、都是市场上彩椒短缺时期,也是彩椒价格最高的时期,此时填补温室和普通大棚蔬菜上市期的断档空白,大大增强菜农御抵风险能力,增加了菜农收益。

2. 内置保温被的三膜覆盖智能化冷棚

保温结构的智能控制方法

(1)传感器收集并传输温度:在蔬菜种植棚内设置有温度传感[6],用来收集蔬菜大棚内的温度,同时将温度信号传输到设置在支撑杆[1]外侧的控制器[5];

图2:保温装置示意图

(2)控制器分析数据,并控制内膜和保温被的收卷:控制器[5]会对温度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由于蔬菜大棚的保温是通过内膜[3]和保温被[2]同时作用进行保温的,控制器[6]会根据温度的不同进行控制内膜[3]和保温被[2]的覆盖与收卷;

图3:收卷杆处剖视图

(3)数据信号传输到转动电机:在控制内膜[3]和保温被[2]的覆盖和收卷时,需将数据信号传输到转动电机一[74]和转动电机二[85]处;

图4:连接板处侧视图

(4)转动电机收到信号后,进行转动,调节内膜和保温被转动:转动电机一[74]在收到信号后,根据信号转动带动摆杆[71]摆动,进而实现控制保温被[2]的收卷和铺盖;

转动电机二[85]在收到信号后,根据信号转动,控制收纳组件对内膜[3]进行收纳和展开覆盖。进而实现对蔬菜大棚的保温的控制。

图5:安装块内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也就可以根据天气情况选择内膜[3]和保温被[2]的覆盖与收卷状态,只需在控制器[5]内提前设定即可。

其它示例图[1]

图6:安装块内部连接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7:收纳组件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8:收纳拉线端部局部剖视图

标记说明:1.支撑杆、2.保温被、3.内膜、4.收卷杆、5.控制器、6.温度传感器、10.固定板、11.限位杆、12.卡接件、13.连接柱、14.引导杆、15 .棚膜、16.地膜、20.保温被单体、40.转动轮、70.连接板、71.摆杆、72.安装块、73.安装槽、74.转动电机一、75.转动齿轮、76.转动轴、77.连接齿轮、78.联动轮、80.V形连接件、81.滑动件、82.连接杆、83.收纳拉线、84.挡块、85.转动电机二、700.卡扣、800.连接片、801.穿过孔、810.滑槽。

冷棚覆膜技术适用于海拔较低,低温冻害较轻区域。

以崇礼区为例,根据崇礼区多年监测气象数据,平均气温低于4℃或气象预报有低于0℃的极端天气,崇礼冷凉区春季5月10日前和秋季9月20日后开始放保温被。

图源:雪国崇礼

秋季前期9月20日‑10月10日为提高昼夜温差,保温被放被时间尽快能晚,揭被时间尽可能早,保温被一般在日落天黑后放保温被,早晨日出后揭保温被;10月10日后为提高夜温,温度低于10℃或日落前1小时盖保温被,早晨日出后揭保温被。

参考文献:

来源:长江蔬菜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