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份优秀的裁判文书如何诠释‘笔尖下的正义’”“新时期,一名优秀的人民法官如何更好地呈现‘看得见的正义’”……秋日的北京,天高气爽。9月20日,国家法官学院教学楼603课室内座无虚席,刑事庭审驾驭及文书制作研修班推出的以“如何做一名好法官”为主题的思政课正在这
“一份优秀的裁判文书如何诠释‘笔尖下的正义’”“新时期,一名优秀的人民法官如何更好地呈现‘看得见的正义’”……秋日的北京,天高气爽。9月20日,国家法官学院教学楼603课室内座无虚席,刑事庭审驾驭及文书制作研修班推出的以“如何做一名好法官”为主题的思政课正在这里进行。空气中弥漫着专注与思考的气息,来自全国刑事审判一线的学员们凝神屏息,眼神中闪烁着对职业理想的追寻与对榜样智慧的渴求。这不仅仅是一场培训,更是一次对法官初心的集体回溯与重塑。
榜样登台:诠释“好法官”的多维镜像
“成为一名好法官,是每一位法官的职业理想与追求。”——一位学员在笔记本上写下的这句话,道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共同心声。而此次培训,将这崇高的理想化为了清晰、可感、可循的现实路径。
首位登台的全国审判业务专家、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刑庭庭长罗开卷带来了关于办案尺度与艺术的真知灼见。他深刻阐述了刑事法官办案需兼顾法理、事理、情理的融合统一。“这为我们把握办案尺度,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相统一提供了遵循。”一位学员在课后交流时感慨。罗开卷的分享,超越了单纯的技术层面,上升至方法论与价值论的哲学高度,引导法官们思考如何让冷冰冰的法条焕发出人性的温暖。
紧接着,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获得者、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长周维平将话题聚焦“好法官”与“小案件”的辩证关系。他没有空泛地谈理论,而是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敲击着学员们的心扉。“无论案件大小,都要以高度认真的态度审查证据;裁判文书需充分说理,既要尊重和保障辩护人的权利,又要坚持‘百闻不如一见’的亲历性。”他的话语沉稳有力,强调法官的亲历性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是让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检验的基石。台下,许多年轻法官频频点头,若有所思,仿佛在对照反思自己过往的办案经历。
视角独特的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新闻处副处长林晔晗,从一个法院系统新闻记者的视角,带来了别样的分享。他没有直接讲授法律知识,而是通过剖析广东多位优秀刑事法官的真实故事,将刑事法官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与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娓娓道来。“一份伟大的判决,本质上是对人民群众公平正义期待的有力回应。”他的叙述既生动又充满感染力,让学员们深刻认识到,法官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都连接着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切身感受,法官的形象正是在这份回应中得以树立起来的。发言在一首由广东法院刑事法官创作的歌曲《我们刑事法官》中结束,歌曲道出大家的心声并引发强烈共鸣。
现场交锋:问答之间见真章
随后的面对面交流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学员们争相举手,问题犀利又实际,涵盖审判实践中的困惑、压力应对、学习成长等多个方面。
有的学员问及如何平衡办案效率与质量的关系,周维平结合自身经验强调了“认真”二字的关键作用,指出基础工作的扎实是效率的保障。有的学员对“情理”在裁判文书中的恰当体现存在疑虑,罗开卷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如何将普遍的情理与个案的法理、事理有机融合。林晔晗从传播规律视角出发,建议法官们在撰写文书时要有“读者意识”,既要专业严谨,也要努力让当事人和社会公众能理解、能信服。
交流中,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一位学员表示:“这样零距离的互动,解答了长期困扰我的实际问题,比自己埋头摸索要高效得多,也深刻得多。”现场活跃的交流气氛,不仅体现了学员们高涨的学习热情,更反映了他们对“如何做一名好法官”这一命题的高度关注与主动求索。
专家点睛:珍惜磨砺,方能成才
活动的又一亮点,是刚刚获评全国审判业务专家的广东高院刑二庭副庭长魏海的现场分享。他结合自己多年在综合岗位与审判岗位交叉历练的独特经历,语重心长地勉励在场年轻法官:“要珍惜每一次办案机会,无论是大案要案,还是看似普通的‘小案’,都是磨砺专业能力、锤炼司法品格的宝贵平台。”
魏海指出,“好法官”“好文书”的成长绝非一蹴而就,“既要有日积月累的实践沉淀与持续不断的学习提升,更要有始终怀揣匡扶正义的初心与情怀。”他特别强调了裁判文书作为法官“职业名片”的重要性,“简单案件要确保判决规范严谨,重大疑难案件需通过充分说理,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呈现。”他的话语朴实却充满力量,为年轻法官的成长之路指明了务实而坚定的方向。
初心回响:以学习照亮“笔尖下的正义”
培训结束时,学员们意犹未尽。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此次培训为契机,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努力向“好法官”的目标扎实迈进。
这堂回归初心的思政课,以其强大的榜样感召力、深刻的实践指导性和活跃的现场互动感,成功地在一线法官心中播下了信念的种子。它清晰地昭示:持续学习,是抵御迷茫、坚守初心的最好方式;对标榜样,是看清前路、汲取力量的最优途径。榜样法官的倾囊相授,不仅传授了方法与技能,更重要的是传递了一种精神、一种责任、一种对法官职业价值的崇高信仰。
如何做一名好法官?答案或许就在每一次对证据的细致核查中,在每一份文书的法理情交融的说理中,在每一次与当事人、律师的真诚沟通中,更在每一位法官对公平正义初心的日夜坚守之中。这堂课上,榜样们用他们的故事与思考,点亮了那盏指引初心的灯,而这光芒也映照在每一位聆听者的眼中,并将由他们带入今后的每一次庭审、每一纸裁判。
来源:西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