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不是女人的供养者,女人也不是男人的附庸者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6 12:38 1

摘要:关注公众号,记忆承载,方能阅读正文《美联储几年变一次大方向,可人性的方向几千年都不变》

关注公众号,记忆承载,方能阅读正文《美联储几年变一次大方向,可人性的方向几千年都不变》

接着上午彩礼的话题。

其实我觉得,这个提问的读者挺可怕的。

假如让我变成女的,我是觉得嫁给你,挺可怕的,因为你带给别人太大的压力感。

我忘了哪一年,反正很多年前,看一个电视上的采访节目,问一个小孩为啥放羊,不去读书。

小孩说放羊攒钱,记者接着问,攒钱干啥?

小孩说娶媳妇。

记者不甘心,又追问娶媳妇干啥?

小孩说,娶媳妇生娃。

最后记者问了句,生娃干啥?

小孩说:放羊。

.......

闭环了,瞧见没有?闭环了。

那你换个角度想想看,如果有个女的,嫁给这个放羊娃。

为啥嫁给他?

因为嫁给他,才有饭吃。

有饭吃为啥?

为了生娃。

生个女娃,必须嫁给下一个放羊娃,才能有饭吃。

你不觉得同样是一种闭环么?

我想讲的是,别这样,你又不是罗老师,罗老师非要在中杯大杯特大杯里面闭环,你犯不着。

大家都放松点,放过彼此。

男人没必要这样苛待自己,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供养者。

你挣钱不是为了讨好女人的,你挣钱是给你自己花的,如果你花得很宽裕,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你要像梁惠王那样招待朋友,甚至异性朋友,随便你。

但前提是,你自己乐乐。

一个人,你自己不乐乐,你省吃俭用的招待别人,指望众乐乐,众人也不会乐。

真正拿你当朋友的人,是不会乐的,明白么?

我是你的朋友,我拿你当朋友,你没吃饱,你很想吃,你舍不得吃,省给我吃,我会快乐么?

不会的,我只会难过,因为你不拿我当朋友,因为你生了分别心,而难过。

这个道理几十年前,上几代人,经历过饥荒的那些人,讲述过。

他们小时候看到爸妈舍不得吃,省给自己吃,自己并不快乐,相反,有负罪感。

你不乐,我何以乐?

真正的朋友是不会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的,除非是捞女,是捞男。

所以男人不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供养者,女人也不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牺牲者。

男人不是为了娶媳妇生孩子才去赚钱,女人也不是为了牺牲自己成全家庭,成全孩子才进入婚姻。

俗称男人不要为了女人活,女人也不要为了男人活。正如爸妈不要为了孩子活,孩子也不要为了爸妈活,放过彼此,才是人生。

否则彼此绑架是痛苦的,何况你们还假以爱情,亲情,为你好的各种名义。

没有意思的。

我很小的时候,我的奶奶就教育我,人是为自己活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样子,那才叫精彩,才叫不负此生。

我爷爷喜欢美食,我爸爸喜欢收藏,我小时候目睹着玩物的过程中,有找到乐趣么?

没有。

因为我妈妈工作的原因,我很小就跟着她,坐在饭局上,听着商人们的恭维,有找到乐趣么?

没有。

我没有在花钱的过程中找到过快乐,也没有在奉承声中找到过快乐,从来没有。

唯一让我找到快乐的,是自我实现。

很多时候,自我实现并不是说非得实现了才有乐趣,不是的。

我小时候孜孜不倦想要考状元,自身很努力,梦之队一样的家教团更努力。

我们大家都尽力了,最后也未能如愿,失望么?

不失望。

这就是我大前天在经济与人性的第二个话题里讲的,取经取经,取的是路上的十四年,不是最后那一天。

人没有结果的,最后都是黄土一抔。

无非是我来过,我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过,我为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努力过。

前提是,你自己。

如果你真的不喜欢花钱,没毛病的,很多投资人都是这样的天性,你比如巴菲特。

但如果你自己很喜欢花钱,你为了娶媳妇舍不得,去凑那个彩礼,做那个供养者,是没有意义的。

就像有时候有些读者留言说,他不喜欢投资的过程,他喜欢的是钱本身,或者说,是花钱本身带来的快乐。

那我说,你就去花嘛。

不够了就去借呀,还不上就还不上嘛。

某个省有很多村子,人家整村的撸贷,打算还了么?

没有呀。

老娘凭本事借的,为啥要还?

这个世界没那么复杂,无非你有什么,你要什么,你愿意放弃什么。

人家整村的人愿意社死,愿意成为老赖,人家想通了,那就无所谓。

你没有对这个世界有多大负面影响,没有。

你想想看,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农业社会,你借了不还,你吃了,别人就没得吃,你用了,别人就没得用。

那是你造成破坏了。

但是在生产力已经超过需求的现代文明下,你借了不还,你消费去了,你消费的那份东西,本来就是多余的产能,原本在停工的机器生产的。

机器想生产多少就能生产多少,不会因为你多吃多用,就会有另一个人买不到。

没可能的,商品管够,想买多少有多少,不用凭粮票布票电视机票的。

也就是说,哪怕你吃了用了不还,也无非造成一个账面上的记录。

对别人的消费不构成影响。

这个账面上的记录,无非就是让这家贷款公司下一次放贷的利息提高,就这点事儿。

你说因为利息高了,会影响下一个贷款者?其实也不会。

这家贷款公司马上就会因为基准利率,把提高的利息,又压下去。

因为社会整体的利率长期看,必须趋于零,否则无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你看,这就叫经济。

当然,借了不还这件事本身还是要批判的,因为人类的道德标准是建立在生产力不足的年代,而非过剩的年代。

但是非对错是一码事,你怎么去理解自己的一生,是另一码事。

你比如我这个人不喜欢花钱,那等我临了的那天,一统计,就会发现我此生创造的财富远大于我消费的。

于是我是个吃了哑巴亏,傻乎乎的供养者么?

并不是。

因为我又不是为了赚钱而活着,我只在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顺便赚了花不光的钱而已。

明白前提么?

我喜欢。

就是小时候我奶奶教我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为人生没有什么比时间更珍贵。

我不是为了赚钱去做交易,我是因为喜欢交易本身,而交易。

正因为如此,正因为我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才会有魅力,明白么?

魅力打这儿来的。

我们要想明白一件事,不是所有的读者都交易的,我们大部分读者其实是既不投资也不交易。

那你们喜欢我身上的什么?

何况我们要知道,那些个阅读量远超我的大V们,他们讲的是什么?

是迎合观众的内容,是营销团队仔细根据观众画像打磨过的有传播效果的内容。

我讲的东西是很枯燥的。

包括那群财经类的大V,人家也是迎合观众的,都是讲押宝的。

我讲什么的?我讲交易系统的。

这么枯燥,有这么多人在看,你敢信?

在投资这件事上,我可能终其一生拍马都追不上巴菲特,可是,他在被认同这件事上的待遇,我提前享受了。

一个做交易的,还是个做高频交易的,这么冷门的玩家,竟然被这么多和交易无关的人,认同。

就像郭德纲在十万人体育场里面感慨徒弟张云雷,说自古说相声的,没有说成这样的,你这不是说相声,已经变成演唱会了。

你们为什么认同我?难道不是因为我活出了自我么?

这是多少钱能买来的么?你买一个我看看?

所以看懂什么是人生了么?

我那天在经济与人性的第二个话题里,不是反驳花开与雨来。

我是告诉你,怎么样才能体验真正的花开,真正的雨来。

把自己活成花开,把自己活成雨来。

花没开,我开,雨不来,我来。

我开了,我来了,你们观看了,我们共同完成的这场,生命的画卷。


关注公众号,记忆承载,方能阅读正文《美联储几年变一次大方向,可人性的方向几千年都不变》

来源:碧树西风的记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