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清时期读书图中的女性群体大致可以分为特殊底层女性群体、书香世家的女性群体和贵族阶级的女性群体三类。女性读书图显示出当时女子的阅读风尚,《金缕词》《闻夫杜羔登第》《青溪小姑歌》《子夜歌》等爱情诗、以描写感情线为主导的诗集《名媛诗归》和描写爱情故事的戏剧《牡丹亭》等作品在清朝深受女性喜爱,同时也不乏《列女传》《女诫》等教化类读物。明清女性读书图的丰富多彩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这一时期女性阅读的覆盖面和社会认可度,是研究明清女性阅读风尚的重要途径。读书图是指人物和书籍处于同一画面,人物做出将要阅读、正在阅读或刚刚读毕之状的图画[1]。目前图书馆界关于读书图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较少。张明君通过对特定地域读书图的考察,分析了古人的读书旨趣[2]。兰钰嵛等人探析了汉代画像石(砖)中读书图的类型,并对其中5幅代表作进行解读,探讨了图书形制和读书人身份[3]。许晶晶聚焦《先贤谱图》中的读书图,探析了读书图中的人物,以及书籍材质、书籍装帧、书籍盛具、书房家具等的演变[4]。王波从敦煌壁画等艺术品中的读书图出发,研究了读书图中的读物,梳理了书籍的形制演变、代际更替等[5]。这些研究中的图画以男性读书图为主,且研究主要集中在特定地域、特定时代以及书籍形制演变等方面。从明清女性读书图角度出发对女性阅读特点、阅读内容等的研究尚处于空白。本文拟以明清女性读书图为切入点,从图像学和阅读学角度对读书图进行分析,以期为明清女性阅读传统与阅读文化的研究提供借鉴。摘要:明清时期读书图中的女性群体大致可以分为特殊底层女性群体、书香世家的女性群体和贵族阶级的女性群体三类。女性读书图显示出当时女子的阅读风尚,《金缕词》《闻夫杜羔登第》《青溪小姑歌》《子夜歌》等爱情诗、以描写感情线为主导的诗集《名媛诗归》和描写爱情故事的戏剧《牡丹亭
本文将“阅读主体为女性的读书图”定义为女性读书图。为了尽可能全面获取明清女性读书图,采取多种途径收集资料:一是我国各省市博物馆藏品中明清时期的画作;二是世界艺术鉴赏库和雅昌艺术图书数据库收录的作品;三是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工具搜索到的图片;四是CNKI等数据库中已发表的文献中出现的图片。从中筛选出17幅符合定义的女性读书图作为研究对象。
1 明清时期读书图中的女性群体
1.1 特殊底层女性群体
名妓一直是画家笔下的重要女性形象,从明朝开始,书与名妓逐渐成为画作中的一部分。明朝吴伟的《武陵春图卷》(见图1),所绘的武陵春即为名妓。图中武陵春端坐凳子上,左手执卷,旁边放着笔、墨、砚台、古琴和书,该书占据画面的比例仅次于古琴,是画家突出的部分,说明社会评判女性的标准发生了变化,倾向于对女性阅读的追捧。
图1 武陵春图卷
到了清朝,名妓读书的画作越来越多。其中清朝崔鹤的《李香君肖像》(见图2)、清朝陈清远的《李香君小像》(见图3)均以名妓李香君为原型。李香君为明末“秦淮八艳”之一,与侯方域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流传千古。清代文学家孔尚任《桃花扇》的主人公即来源于她,主要讲述了她血溅诗扇、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侯方域所著传记《李姬传》,提到她擅长唱曲,但“略知书”[6],从这些记载来看,李香君读书并不多。图2中李香君倚窗而立,目视窗外桃花,左手执桃花扇,扇上桃花图清晰可见,身后是桌子,桌子上放置一本书,处于打开状态,整幅画作呈现出李香君刚刚读毕书或将要读书的状态。图3中李香君右手托书,左手轻抚书页,目光落在书上,神情专注。画家不以李香君血溅诗扇或怀抱琵琶唱曲的形象入画,而以她并不擅长的阅读入画,充分反映了清朝画家对女性阅读的态度,认为只有阅读才能彰显德才兼备的女性形象。图2 李香君肖像
图3 李香君小像
除了名妓外,唐朝著名诗人鱼玄机(清朝时因避康熙皇帝玄烨讳而被称为“鱼元机”)也是画家笔下最常见的女性。鱼玄机由于喜读书,有才思,擅作诗,受到当时文人们的重视,常与温庭筠等名家作诗唱和,并留有诗文一卷。明朝画家陈洪绶作品《隐居十六观》中的《缥香》(见图4)所绘人物即为鱼玄机。画中鱼玄机坐在石头上,左手端书,目光集中在书上。“缥香”又称“缥缃”,是浅黄或淡青色的织物,古时常用淡青、浅黄色的丝帛作书衣,后世逐渐用缥缃作为书卷的代称,也用来指读书的行为或读书的人。清朝画家改琦的作品《元机诗意图》(见图5)所绘也是鱼玄机。图中鱼玄机将书籍置于膝上,左手轻抚书卷、侧身坐于藤瘿椅上,衣着得体、面容秀美、低头垂目正在凝神读书。鱼玄机为晚唐女性,明清两朝画家均以鱼玄机读书形象入画,一方面因为鱼玄机是才女,知名度和才华的认可度比较高,皇甫枚评价她“喜读书属文,尤致意于一吟一咏”[7];另一方面,明清开始对女性读书已经普遍认可,阅读成为最能体现女性气质的活动之一,才女入画揭示了明清对才女的赞赏和肯定。除此外,清代画家冷枚的《美人图》(见图6)与《元机诗意图》有着很多相似之处,《美人图》是一幅描绘美人坐榻读书场景的画作,图中女子一手托腮,一手按在书本上,神情专注,左侧整齐地放置着一摞书。两幅图中的人物服装颜色一致,均为淡青色纱衣,淡红色纱裙,宝蓝色披帛。披帛盛行于唐朝,主要流行于贵族女性和乐舞伎等群体[8],两人的坐具风格统一,均为藤制品。由此,笔者推测《美人图》中女性为鱼玄机或者跟鱼玄机处于同一阶层的其他女性,该图再次印证了明清社会对女性读书持赞赏态度。图4 缥香
图5 元机诗意图
图6 美人图
明清时期画作中表现妾室读书的场景也很常见,最有名的为明朝陈洪绶的《闲话宫事图》(见图7)和清朝顾洛的《小青小影图》(见图8)。图7中的女性樊通德为汉朝大臣伶元的小妾,画中她左手持书,占据画面上方位置,成为画面的主导者。图8中的冯小青是杭州冯家的妾室,喜读《牡丹亭》,她还为其作了评注,并留下诗句“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图中冯小青坐在桌前,桌上放着一本打开的书。清朝文学家李渔认为“妇人读书习字,无论学成之后受益无穷,即其初学之时,先有裨于观者:只须案摊书本,手提柔毫,坐于绿窗翠箔之下,便是一幅图画”[9],冯小青读书的场景正应了这句话。女性读书被高度美化和强调,成为美的标志之一。图7 闲话宫事图
图8 小青小影图
1.2 书香世家的女性群体
古代拥有良好阅读条件的是书香世家出身的女性,如汉朝的班昭,她为文史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因续写《汉书》被人悉知,著有女教类读物《女诫》。宋朝的苏小妹,是苏轼的妹妹,“苏小妹三难秦观”故事的主人翁。清朝苏腾蛟的《眉山翰墨图》(见图9)和清朝陈撰的《苏小妹像轴》(见图10)主角均为苏小妹。图9中有七个人物,主要人物有四人,其余三人为侍者。长桌两边,一人黑须,左手抚须,右手置于案上;另一边,一人白须,左手抚卷,右手执笔,两人均注视着图中双手捧书阅读的女性。在该女性的一侧是一位左手持书的短须男性,他侧身望向该女性所读书籍。眉山因是苏东坡的故乡,故常以眉山指代苏东坡,该图展示的是苏东坡一家读书雅聚的画面,黑色长须者为苏轼,白色长须者为苏洵,黑色短须为苏辙,诵读者为苏小妹。在这幅读书图中,虽有多位手持书卷的读书人,但苏小妹是所有人瞩目的焦点。图10中苏小妹双手持书,目不转睛地盯着书。陈撰为乾隆年间的画家,而苏腾蛟为光绪年间的画家,两人虽同处于清朝,但时间相距百年。在陈撰的作品中,苏小妹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独立阅读;而在苏腾蛟的作品中,苏小妹不仅是独立的阅读个体,还是阅读的核心。
图9 眉山翰墨图
图10 苏小妹像轴
1.3 贵族阶级的女性群体
明清时期,社会对女性读书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很多贵族女性都是知识渊博的才女,读书是她们涵养品德的重要途径。宫廷画师常以美人读书入画,故宫十二美人图中观书沉吟、博古幽思、持表对菊、捻珠观猫等四幅图中都出现了书籍,可见书籍已经成为贵族阶层女性必备的物品。
《观书沉吟轴》全名《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观书沉吟轴》(见图11),图中女子坐于鼓墩上,右手执卷,桌子上整齐地放着一锦函书籍。研究古代读书图的学者王波经过多方考证,认为画中人物为胤禛的嫡福晋乌拉那拉氏[10],乌拉那拉氏出身于满洲正黄旗,属于贵族阶层。清朝冷枚所绘《春闺倦读图》(见图12)与图11有诸多相似之处。冷枚为清朝宫廷画家,创作了很多画作,尤其精于仕女画,《春闺倦读图》即为其传世画作之一。图中女子坐于鼓墩上,右手执卷,桌子上摆着一函书籍。两幅画中的女性均身材苗条、面容清秀,端庄稳重,画中书房家具均为鼓墩、方桌、根艺、香几等,摆件均为插花、香炉等,两幅画的构图、人物、细节都非常相似,画面娴静优雅,处处透漏着阅读的雅趣。与之前的女性读书图相比,这两幅图描绘得更加细致入微,展示了清朝贵族女性的读书姿态和场景,并描绘了女性所处的书房布局及摆件等。图11 观书沉吟轴
图12 春闺倦读图
仕女图也是明清女性读书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专门描绘上层妇女生活的画作,因此笔者将仕女图中的女性归于贵族阶级。清朝郑煦的《仕女轴》(见图13)、清朝喻兰的《仕女清娱图册之阅书》(见图14)等均为此题材的读书图。
图13 仕女轴
图14 仕女清娱图册之阅书
图13中,一女子端坐椅上,右手执书,神情专注,旁边的桌上放着两函套书籍。图14中,一位贵妇正专注地挑灯夜读,她一手紧握书卷,一手翻动书页,另一位女性正在细心地整理书架上的图书,她的目光看向贵妇手中的书。
这几幅读书图中出现了神情愉悦的阅读神态和两女共读现象,可见这个时期的女性不仅可以阅读,而且阅读范围也扩大了,阅读内容更是符合女性的期待,让其在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从而热爱阅读。
2 读书图中的女性阅读内容大多数画作中无法辨识书籍内容,但《观书沉吟轴》(见图11)中的内容经专家考证为《金缕词》《闻夫杜羔登第》和《青溪小姑歌》,《春闺倦读图》(见图12)中的内容经专家考证为《子夜歌》,都出自书商假托晚明钟惺之名编刻的诗歌选集《名媛诗归》[10]。《名媛诗归》是一部历代女性诗歌作品总集,入选诗歌较多的女性有朱淑真、薛涛、鱼玄机等。朱淑真是南宋著名女词人,其诗词多抒写个人爱情生活;薛涛为唐朝女诗人,著有《送友人》《题竹郎庙》《池上双鸟》等,其诗以清词丽句见长,还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关怀现实的作品;鱼玄机跟薛涛一样,为唐朝女诗人,其诗以爱情为主。《金缕词》《闻夫杜羔登第》《青溪小姑歌》《子夜歌》这几首诗都属于爱情诗,《名媛诗归》总体属于一部以描写感情线为主导的诗集,在清朝深受女性喜爱。 除了这两幅读书图能直接辨别图中书籍内容,还有些读书图能根据创作背景推断书名或书籍内 容。《小青小影图》(见图8)以冯小青的故事为创作背景,冯小青是《牡丹亭》的痴迷者,也是最富传奇的女性之一。她以杜丽娘自居,欣赏杜丽娘对真爱的不懈追求,为《牡丹亭》作了详细的评注,当这些评注手稿被正房焚毁后,她郁郁而终,临死前,她模仿杜丽娘请画师为自己写真,并把肖像供在床前,之后“一恸而绝”[11]。《牡丹亭》为明朝剧作家汤显祖所创作,是中国四大古典戏剧之一,描绘的是杜丽娘和柳梦梅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因此笔者推断冯小青正在读的书为《牡丹亭》。明朝之前虽有些才女芳名远扬,如班超,这跟她所著《女诫》迎合了当时社会价值取向关系很大,社 会对女性更加倾向于教化其三从四德,因此《女诫》成为了古代女性阅读的重要书籍之一。除此,《列女传》也是历代女性的课表读物。明清时期女性阅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女性阅读题材更加广泛,爱情类戏曲、诗书都成为了阅读的重要内容,这些阅读行为被社会肯定,女性阅读的量和质都发生了巨变,甚至成为衡量美的新标准,大量的女性读书图就能 印证这一事实。
3 结语
传世画作中的女性读书图是我们了解古代女性阅读文化的绚烂宝藏。从明清时期的女性读书图来看,明清时期女性读书已不再罕见,读书成为了评价女性的一个新标准,认为读书更能凸显女性的特点和美感。从以“孤”读为主到两女共读现象在仕女图中的存在,表明女性开始跟其他女性一起讨论和分享阅读,是一种积极的阅读现象,这与当今图书馆阅读推广“共读一本书”的理念非常契合。
参考文献:
[1]王波.中国古代传世画作中的读书图初探[J].图书馆,2015(2):10-16.
[2]张明君.从读书图看古人的读书旨趣和书香传承:以清代台州为例[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1(4):32-38,59.
[3]兰钰嵛,陈傲杰,苏延溥.汉代画像石(砖)中的读书图[J].图书馆论坛,2020,40(12):63-70,106.
[4]许晶晶.清代改琦所绘《先贤谱图》中的读书图[J].图书馆论坛,2020,40(12):81-86.
[5]王波.敦煌莫高窟艺术宝库中的读书图探析[J].图书馆论坛.2025,45(4):24-48,148.
[6]李晓愚.从怀抱琵琶到手捧书本:绘画中名妓形象的演变[J].中国美术学院学报,2017,38(1):20-29.
[7]陈秀钦.唐代女性阅读活动浅析[J].兰台世界,2011(9):68-69.
[8]曹琪,李欣.唐代世俗女性披帛探究[J].西部皮革,2024,46(3):149-151.
[9]李渔.闲情偶寄[M].鸿雁,主编.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9:178.
[10]王波《. 观书沉吟轴》与《春闺倦读图》:中国古代最美读书图研究[J].图书馆论坛,2020,40(12):41-62.
[11]李晓愚.明清才女文化与女性读书图研究[J].学术月刊,2017,49(10):114-127.
*本文刊自《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5年第9期。
来源: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