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南方各省都有回民世居,其中云南最多,有63万人,安徽有29万人,贵州也有20万人,这三个省的回民数量均超过了山西和山西两省。
小时候,我在逛县城的时候,发现有一家回民餐厅,里面的牛肉和羊肉粉面很好吃。
当时我就纳闷,邵阳没有草原和牧场,这些回民从哪里来的?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南方各省都有回民世居,其中云南最多,有63万人,安徽有29万人,贵州也有20万人,这三个省的回民数量均超过了山西和山西两省。
我的老家湖南的回民有8万多人。
这些人的祖先是怎么从西北迁徙到南方的呢?我们得从回族的形成说起。
回族形成有三个来源。
隋唐时期,因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大量的阿拉伯、波斯和大食商队来到中国。一部分人在长安和广州、扬州等沿海城市居住,他们的居住地叫做“蕃坊”。这种移民一直持续到宋朝,泉州的蒲家就是典型代表。
安史之乱时,回鹘、大食等西域国家出兵帮助唐朝平叛,有部分军队留驻中国西北一带,这也是一部分回民的先祖。
但是,这些移民只是回民先祖的很小部分,回族的主体是在元朝时期形成的。
13世纪初期,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大规模西征,大量的中亚各族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被带到了中国,这些人被编入军队,或者担任地方长官,成为了形成回族的主体人群。元朝时期的西域和中亚移民,被称为“色目人”,地位高于汉人和南人。
元朝的时候,有一部分回族人,在南方各省担任军队任职,后来就地屯田,留驻当地,是南方回民的部分来源。
元朝时期,回民开始散居,江淮地区是回民最多的地方。江淮地区因为蒙古攻宋,在这里鏖战了几十年,人烟稀少,适合屯田。因为大运河商路繁忙,元朝驻军也多,再加上历代中亚商人后裔世代繁衍,江淮一带的回民就多了起来。明初名将常遇春,就是回民后裔。
当时长江以南的省份,回民还比较少。
现在的云南和贵州两省回民为什么那么多?是元朝和明朝两次大的军事行动叠加的结果。
1253年,忽必烈攻占了云南,在当地留驻了军队和派驻地方官,这是定居云贵的第一批回族人。
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在江淮一带征发了三十万人,攻打云南。这三十万人中,不仅有江淮本地的回族人,还有元朝的降兵。朱元璋对于收编的元朝投降兵将照用不误,因此,明军里有相当的回族兵员。这些人随后在云南和贵州定居,成为屯堡人。这是云贵回族的第二个来源。
我们再来看看湖南回民的来源。回民入湘,主要是在明洪武年间。
湖南的回民以常德和邵阳居多,这两个地方当时分别叫做鼎州和宝庆,回民的来源则以北京和南京为主。
元至正二十年(1365年),朱元璋派徐达攻克宝庆,先设宝庆卫于益阳。1371年,宝庆府又移到邵阳。宝庆卫里的回族将领比较多,有马、张、苏、海、蔡等几个大姓。
宝庆回族张氏的族谱是这样记载的:“始祖璞罗德,原属回教经名,后赐姓于明初,才改称张氏,北平三河人,洪武元年,授宝庆卫指挥,食屯田百余亩,于武冈之车林铺鸡脚圹。”张氏先祖原名璞罗德,连姓氏,都是明初才改的。
常德的回族也是开始于明初。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朱元璋调遣回讫(维吾尔族)将领哈八十(即翦八十)和回回将领马德成率回军南下,任常德指挥使,屯兵戍守,后落籍常德东门外沙河街(后称“回回街”)。
因此,湖南的回民大多来源于明初的驻军。后来,也有一些回民因为经商或者做官,在湖南定居,但只占少数。
在清初的“湖广填四川”期间,还有一些湖南的回民迁居到了四川,成为了四川回民的主要来源。
来源:沙鸥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