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华章丨从状元到实业家、教育家,跟着张謇解码“学霸之城”的百年传承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5 08:17 1

摘要:当“南通学霸”的话题刷屏社交平台时,很多人会好奇:这座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城市,为何能自带“学霸体质”?答案,或许藏在一百多年前一位先贤的远见里。他是从南通走出、影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状元实业家”,也是为近代南通“学霸基因”埋下种子的奠基人——张謇。

video

这个夏天,南通以“学霸之城”的形象在“苏超”赛场上强势出圈!

当“南通学霸”的话题刷屏社交平台时,很多人会好奇:这座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城市,为何能自带“学霸体质”?答案,或许藏在一百多年前一位先贤的远见里。他是从南通走出、影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状元实业家”,也是为近代南通“学霸基因”埋下种子的奠基人——张謇。

9月24日,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采访采风活动走进南通。循着张謇的足迹,一起探寻他“父教育、母实业”精神的传承脉络与当代实践成果。

“实业肇基”

长出百年纺织“常青藤

作为张謇“父教育母实业”思想的生动实践,大生纱厂自诞生起就刻着“实业救国”的烙印。

张謇

1895年,面对日益严峻的民族危机,张謇意识到要提高国力,必须要振兴自己的实业,为此他回乡创办纱厂,投身到“实业救国”的行动之中。到1926年张謇逝世为止,围绕纱厂,他还创办了大小企业34家,并先后创办了20家盐垦公司,形成了中国第一个规模较大的实业集团。

“近年来,我们以张謇先生的‘謇’字为品牌核心,努力打造‘謇’品牌系列服装,让百年实业精神融入每一根纱线。”大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向记者展示身上所穿“謇”品牌系列服装时介绍,集团如今拥有近100万纱锭、775台布机,在中国棉纺织企业里稳居前十强,更在2024年启动中国首个碳中和智慧纺纱工厂建设,创新性地走好高端纺织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从江苏南通的总部基地,到山东、安徽的生产园区,大生集团已形成纺织发展、进出口贸易、文化创意三大产业板块,既是拥有多项专利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入选“国家工业遗产”的百年品牌。当阳光透过车间的玻璃洒在运转的织机上,那些交织的纱线仿佛在诉说,中国纺织的“常青藤”始终扎根在“父教育母实业”的精神土壤里。

“教育广兴”

播下中国水利“第一颗学霸种子”

在张謇看来,实业可以增强国力、发展经济,但国家真正强盛要靠教育、靠人才。在他的一生中,创办或参与创办过了370多所小学、6所中等学校、3所高等学校,多所职业学校、特殊学校,还在1905年创办了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张謇治淮著作

“在当时,黄河水患的治理迫在眉睫,为此张謇决心要创办一所专门培养水利工程师的学校。”南通博物苑社服部讲解员高天赐介绍道。1915年,因国内水利人才异常缺乏,张謇亲自创办“河海工程专门学校”,选址筹款、请老师、编教材,样样亲力亲为,为中国水利事业播下了第一颗“学霸”的种子。这所中国最早的水利高校,就是今天的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

建校百十年来,30万河海人如水赴壑,从长江三峡的超大水利工程,到南水北调的千里调水线;从黄河生态治理的科技攻坚,到沿海滩涂的资源调查;从青藏高原的水文勘测,到“一带一路”的海外水电项目——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河海人的身影。三峡工程首任负责人和总设计师、南水北调首任负责人和总工,小浪底、葛洲坝、乌东德、白鹤滩、雅下水电站……这些耳熟能详的水利地标,背后都闪耀着河海人的智慧光芒。他们以水文、水利、港航等顶尖学科为支撑,攻克洪旱灾害、水污染治理、海洋资源利用等世界难题,守护江河安澜,赋能可持续发展,续写着“张謇精神”在水利领域的当代篇章。

从一笔一墨的状元文章,到实业救国的实干担当,再到开创先河的水利教育。张謇精神穿越百年,以南通为源点,以河海大学等学府为支点,辐射全国、影响深远。

记者 |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吴莹莹 谢自强 李时

来源:江苏网信办代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