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这颗陕西猕猴桃能频获国际订单?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6 10:29 1

摘要:刚刚在北京落幕的首届地理标志产品国际博览会上,周至猕猴桃一举斩获“2025 (北京)十大中欧地理标志产品奖”和“2025中欧地理标志最佳推广合作伙伴奖”,成为全省唯一获此双奖的产品。

近日,西安周至县又迎好消息。

刚刚在北京落幕的首届地理标志产品国际博览会上,周至猕猴桃一举斩获“2025 (北京)十大中欧地理标志产品奖”和“2025中欧地理标志最佳推广合作伙伴奖”,成为全省唯一获此双奖的产品。

@编辑部注意到,这不是周至猕猴桃第一次站上国际领奖台。从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互认清单”到远销26个国家和地区,这颗来自陕西周至的“金果果”,为何能持续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频受青睐?

周至猕猴桃挂果生长

天赋异禀:秦岭渭水孕育的“优生”密码

周至猕猴桃的“底气”,首先源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南依秦岭、北濒渭水,襟山带河的地理格局,造就了这里温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与充足的水源,被世界公认为猕猴桃最佳优生区,誉为“中国猕猴桃之乡”。

作为国家级生态县,生态优势为猕猴桃生长提供了天然保障,也让周至猕猴桃早早拿下“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成为西安唯一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互认清单的农产品。从源头为其品质背书,也为叩开国际市场大门奠定了基础。

记者从周至县相关部门了解到,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规模化种植以来,目前已形成43.2万亩种植规模,年产量突破60万吨。

周至猕猴桃的发展,早已超越单一产业的范畴,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8.6万种植户、32万群众通过产业链实现增收,重点果区群众人均年收入超2.3万元,让“果香四溢、果农富裕”的图景成为现实。

秦岭脚下,果农正在采摘猕猴桃(此图由AI生成)

全链深耕:半个世纪积淀实力答卷

从一颗果树到年产值超100亿元的全产业链集群,周至猕猴桃用50年时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产业答卷。

在量的基础上,更注重质的提升。“翠香”“瑞玉”“金福”“海沃德”等品种早中晚熟合理搭配,满足不同市场需求。2680座贮藏库年贮藏能力达45万吨,26家深加工企业可生产果干、果汁、果酒等20余种产品,30家包装企业提供上百种包装方案,17家物流信息服务部、500家电商企业、超万户微商构建起覆盖国内外的销售网络,产品远销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猕猴桃集散地。

更值得关注的是,周至从未停止创新的脚步。2022年,“翠香”“瑞玉”猕猴桃种子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2023年成功返回后交接至当地农业农村局,“太空育种”的尝试为品种改良注入新活力;2023年,周至猕猴桃全产业链获评陕西省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2025年又拿下 “陕西省猕猴桃高质高效示范园区”“陕西省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重点县”等称号,从种植到冷链、从品种到加工,全链条的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周至猕猴桃的品质始终保持稳定,也赢得了国际市场的持续认可。

品牌突围:从土特产到国际名品不断进阶

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品牌是产品的“通行证”。周至猕猴桃的“圈粉”,离不开精准的品牌化运营。

从连续11年稳居中国猕猴桃类区域品牌价值榜首,到2025年品牌价值突破75.31亿元;从荣获“2023年度中欧地理标志产品最受市民欢迎地标优质农产品奖”,到此次在首届地理标志产品国际博览会上拿下双奖,周至正大力实施猕猴桃产业“九大提升工程”,统筹推进产量提升、品质提高、品牌打造。

@编辑部认为,周至猕猴桃始终以品牌为抓手,主动对接国际市场需求,成为市场突围的关键一环。

据悉,此次博览会以“地理标志引领高质量消费”为主题,集中展示了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200余种地理标志产品。周至县组织杨氏、异美园、赤丰等7家农业企业联合参展,不仅展示猕猴桃,还同步推出中药材、食用菌等多类地理标志产品,以集群效应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而与俄罗斯、波兰等国采购商达成签约2000吨的合作意向,更是其品牌国际化的又一成果。

以周至猕猴桃种植为背景的纪录片《乡间》在央视播出

周至猕猴桃的“成长”,是陕西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中国果业大省,仅2024年,陕西鲜猕猴桃出口数量居全国第二。陕西近年来持续推动果业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苹果、猕猴桃、红枣等地理标志产品屡获国内外大奖,通过地理标志认证、跨境电商、国际展会等多渠道提升全球市场份额。

来源:陕西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