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何铮,江苏苏州人,现在吴江区工作。1976年高中毕业后自愿要求入苏州刺绣厂工作,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殷濂君、著名刺绣艺术家朱凤先生。1980年考入首届美专,师从著名画家张继馨、周矩敏老师。1986年考入工艺美术职工大学深造,研修于浙江画院。后专攻山水得章致中、
特邀著名艺术家——何铮
何铮,江苏苏州人,现在吴江区工作。1976年高中毕业后自愿要求入苏州刺绣厂工作,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殷濂君、著名刺绣艺术家朱凤先生。1980年考入首届美专,师从著名画家张继馨、周矩敏老师。1986年考入工艺美术职工大学深造,研修于浙江画院。后专攻山水得章致中、黄钟老师亲授。
现为:
苏州徐悲鸿美术馆馆长
非遗苏绣传习所吴江中心创始人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
2022年“苏州民间工艺家”荣誉称号非遗乱针绣第三代传人之一非遗点彩绣代表性传承人
丹青丝绣两相宜 千年文脉续古今
——记著名艺术家何铮
何铮女士的艺术创作是贯通笔墨与锦丝,精彩于中国画与刺绣两种美术形态。她以独特的文化学养与精湛技艺,实践着彼此滋养、相得益彰的文化生态。这份成就,既得益于苏州刺绣厂严谨的创作根基,同时也离不开在美专画院的系统学习。她师从殷濓君、朱凤、张继馨、周矩敏等名家,可谓师出名门,博涉多修,于是其艺术才华方可超越单一科目的局限,并最终形成了双栖具优的个人成就!观山水作品,可以陶醉于村居新绿的气韵里,从清绿浅绛中可以清晰感受起笔落笔时到来自宋元传统的气质滋养与江南水乡特有的温润气息。
她的山水作品并非奇崛险峻,而是将创作方向投向烟岚环绕、草木华滋的平远之景,写意小桥流水构图疏朗有致,笔墨清润通透,在笔墨虚实相生之际时进营造出可游可居的意境。这些山水作品对空间意境的唯妙营造,显示着画家对传统画质的深刻理解与对自然造化的入境体悟。于是皴擦点染既见古法娴熟,又不乏对自然生机敏锐捕捉后的清新个性,山水如诗、画亦如诗,她的中国画总是透露着远离尘嚣的宁静祥和,游目骋怀,信可悦亦!在她的中国画题材里,园林作为创作对象,成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何铮女士以妙观世界的眼光撷取园中一隅,或曲径通幽,或窗景借境,将园林的空间美学转化为纸上的美好构成,运用线条的疏密、墨色的层次,表现出粉墙黛瓦的光影变化与湖石花木的玲珑姿态。
这些画作不仅是对园林景致的记录,也是对江南文人精致、典雅生活美学的提炼与再现,画面中弥漫着一种静谧的诗意与浓厚的书卷气,並运行她的纤巧之手以刺绣的表现形式使作品的丝光营造意境,异曲同工的表现她心中的园林。复见她创作的荷花与花鸟题材作品,亦大幅度地承继文人画托物言志的核心属性,又赋予物象以鲜活的生命魅力。荷花亭亭净植,墨色酣畅淋漓,浓淡干湿的变化里表现着娇美与舒展,传达着出淤泥而不染高洁,画如其人。这种以笔墨直抒胸臆的方式与她在刺绣中以万千丝线模拟物象体感的创作路径有着联系脉络,在精神层面上有着高度的统一。无论是画画还是刺绣,都是对物象内在生命气韵的追寻与表达,有着发现美、创造美、传播美的高贵气质。
绘画的即兴与书写性与刺绣的缜密与工艺性,在她的艺术世界里,时时存有动人心扉的美好对话机制,能画得一手好画,所以能刺得一手好绣,究其核心人的修养与学养是根本。丹青丝绣两相宜,千年文脉续古今。何铮女士的中国画与刺绣创作,堪称是当代美术中的并蒂莲花,同根同源,又相互辉映。绘画修养提升了刺绣的格调与意境,使绣品超越技艺,具备文人画的雅致气韵。刺绣实践的极致求精又反哺绘画,令画画时的用笔用墨更添匠心,对物象的塑造也更为精微。两者共同构筑的艺术体系,完整而丰富,是集中体现出了艺术家对“雅、逸、精、妙”这一传统美学境界的不懈追求,文化涵养于内,技道传承于外,如此内外兼修,真可谓光华自现!
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史峰
2025年9月25日 书于览艺斋
刺 绣 作 品 欣 赏
绘 画 作 品 欣 赏
来源:书画名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