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剧剧名,不醒目等于自杀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6 11:07 1

摘要:好在结果还不错,《不眠日》的热度从开播日的7219,一路爬升,最高达8881,虽未大爆,但对一部短剧集来说已经不错。

“比拍戏更难的是......让戏被看到。”

《不眠日》播出之后,导演刘璋牧在微博写下了这句感叹,并拜托观众把这部作品安利出去。

好在结果还不错,《不眠日》的热度从开播日的7219,一路爬升,最高达8881,虽未大爆,但对一部短剧集来说已经不错。

刘璋牧的这句话道出了长剧集当下的困境,也说出了很多创作者的心声。

《180天重启计划》的导演李漠也曾在剧集收官后总结说:“我真的没办法洒脱告别,因为它仿佛从来没有真正绽放过,就要被无数不知是什么的东西淹没了。”

有意思的是,就连最近刚在优酷上线的《圆桌派》第八季,也在首期节目里谈到了长视频观众流失的问题,其标题即是答案——短视:“五色令人目盲”。

观众每时每刻面临着海量内容,每一秒都在做着“看这个,还是看那个”的选择。这种供求关系,让观众的选择机制变得前所未有的“功利”:他们总是在瞬息之间,判断一部作品能否提供其渴望的情绪价值或情节承诺。

合胃口,点进去;不合胃口,划走。仅此而已。

在这种“秒判生死”的注意力竞争中,长剧集绞尽脑汁引流。比如,采用明星战略,拿到受众基本盘,避免冷启动;与短视频平台合作,用二创吸引观众......

但奇怪的是,很少有长剧愿意像微短剧一样,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剧名的策略。这本应是作品与观众接触的第一个触点,是有效抵达目标受众的关键环节,却常常被忽视。

01

讨论长剧剧名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在网文和微短剧这些文娱品类中,书名和剧名发生了哪些变迁。

网文领域,以前的小说命名以简单大气为主,如男频的《我欲封天》《造化之门》《一世之尊》《完美世界》等,女频也有《盛世嫡妃》《庶女攻略》《凤囚凰》等。

但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新人作者们如果还起这种格式的书名,只会迅速淹没在庞杂的信息流中。

于是他们开始在书名上作文章,其中最明显的一个变化便是书名越来越长,作者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恨不得把故事简介直接塞到书名里,即便读者不点开小说,也能从书名上一眼看到卖点。

自此,网文标题字数进入“通货膨胀”时代,短书名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大神作者的专属。

有媒体统计,过去的10年间,晋江文学城积分排名前25的作品,书名字数出现了明显上扬,均值从2015年的4.28个字增加到了2024年的7.08个字。

由网文衍生出的微短剧沿用了这种习惯,剧名格式和风格与传统长剧剧名迥异。

这无疑是一种典型的互联网产品思维。尤其当用户处在信息过载的环境时,这些网文和微短剧只用一个名字就完成了“一秒讲清剧情爽点”的核心任务,作出了“提供某种情绪价值”的情节承诺,让剧名变成了最直接的广告,从而筛选用户,实现精准引流。

但正如我们在四年前发表的一篇文章《是什么神秘力量,让国产剧名越来越难知所云?》一样,在这场文娱产品为适应用户习惯而进行的名字变革中,长剧行业宛如一片净土,不仅拒绝参与,而且愈加跟风套路,乃至晦涩,让人摸不着头脑。

02

不妨开个脑洞,假如《不眠日》是一部微短剧,应该取什么剧名?

它有一个爽度拉满的设定:世界上有“循环日”,每到这一天,世界会进入连续五次的循环,从零点零分回溯前一天,普通人对此无感,而男主丁奇(白敬亭 饰)是一个拥有时间循环感知力的警官,他曾依靠此能力发家致富,也在从警之后屡破奇案。

从创作上来说,“不眠日”的剧名显然颇有讲究。有悬念,人们常常说不眠夜,它为何是不眠日。有含蓄的表达和留白,将“不眠”二字和循环设定对照,赋予了观众解读的空间。

但从市场层面而言,它显得有些矜持,虽然格调和立意上去了,但其精妙之处只有在观众进入剧情后才能被充分感知,很难像那些直白的微短剧一样,从片名上就完成对目标用户的筛选。

也就是说,它的高级感是观众观看正片后得出的结果,而非吸引观众入场的原因。

它的原著名为《逆时侦查组》,就直白得多。如果是一部微短剧,可能叫《我的一天有120个小时》更容易吸引眼球。

这或许正是当下国产剧在内容创新之外应该努力的一种方向,让剧名更有卖点,更贴近市场,而非曲高和寡,圈地自萌。

以云合数据统计的“2025暑期档全网长剧累计有效播放霸屏榜”为例,上榜的20部作品,剧名平均3.75字,有的还能让人一眼看出类型题材,有的则是一种意象或比喻,无法让人一眼看出卖点。

03

相较于长剧的矜持,微短剧的取名已经发展成了一门学问。

曾有人收集整理过6000部微短剧的剧名进行分词处理,罗列出了总裁、霸总、夫人、战神等高频词——这可以说是其受众最直观的欲望书写了。

尽管很多剧名看上去并不雅观,甚至对某些追求内容品质的受众来说唯恐避之不及,但不可否认,它们就是有抢走用户注意力的奇效。

所以我们会看到,在《圆桌派》这样的节目中,那些平时不太关注影视,更不会是短剧受众的嘉宾,也能说出一些热门短剧的剧名、情节和套路。这意味着它们不仅仅是圈地自萌的低趣味产品,而是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当然,微短剧的剧名也总是伴随着争议。

昨天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成就。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韩冬提到,正在制订《微短剧管理办法》,计划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发布,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比如“雷人”剧情、“霸总”人设、片名哗众取宠等问题,及时进行纠偏。

但可以肯定的是,就剧名而言,即便整治和纠偏,也不会禁止取长剧名,不会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04

目前,长剧集观众流失严重,行业承压,平台一直在告诫创作者放下身段,要精准连接用户。倘若觉得内容创新和迎合受众的要求太过抽象,不如就从剧名开始做起。

或者是学习高概念提炼,用剧名概括故事最吸引人的核心矛盾;

或者是用关键词嵌入,把剧集的类型标签直接放进剧名,让人一眼识别;

或者是直接承诺,告诉观众将满足他们哪种情绪价值。

当然,长剧面临的创作环境注定了它不可能像短剧那样随心所欲,既要考虑政策风向,又要评估舆情的风险,还得考量平台或电视台的接受度。

另外,那些投资大、阵容强、主题厚重的作品,既不适合也不需要起一个轻浮的剧名。

可对于那些类型化剧集来说,需要敢于用一个不显高级但有效的剧名杀入市场,再用扎实的正片内容让观众感到惊喜和“超值”,才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一种务实之道。

事实上,如果剧集质量足够过硬,即便使用了一个不太高级的剧名,也不会影响它在观众心中的地位。剧集市场上,我们看到过《结爱·千岁大人的初恋》《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这样的案例。

近两年的网文领域中,有位新人作者参照流行的起名套路,写了一本《家族修仙:开局成为镇族法器》的修仙文,没想到一炮而红,广受好评,甚至被部分粉丝誉为“网文界的《百年孤独》”,在他们看来,原来的书名已配不上内容的格调。

于是,平台和作者向书友征名,有效形成了粉丝和作品的互动,最终定名为《玄鉴仙族》。不仅没有让原名成为黑历史,反而成为了一段佳话。

从这个角度来说,长剧放下矜持,向网文、微短剧学习如何起剧名,不是自降格调,而是学会用市场的语言说话。

【文/许心强】

来源:影视独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