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是否还记得《山海经》中撑天之柱“不周山”?那并非神话传说,而是真实存在的帕米尔高原!这片曾属于华夏的土地,为何如今大半归属塔吉克斯坦?今天,我们用一篇长文,揭开这段被尘封的边疆秘史。
导语: 你是否还记得《山海经》中撑天之柱“不周山”?那并非神话传说,而是真实存在的帕米尔高原!这片曾属于华夏的土地,为何如今大半归属塔吉克斯坦?今天,我们用一篇长文,揭开这段被尘封的边疆秘史。
偷走了我们的“不周山”?帕米尔高原百年失落史,每个中国人都该知道的边疆真相
不周山与神话
一、神话照进现实:华夏文明的“西部极地”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淮南子》的记载,让“不周山”成为中华神话体系的地理坐标。经过历代学者考证,这座神话之山,正是横亘在中亚的“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
历史铁证: 自汉代张骞凿空西域,帕米尔(古称“葱岭”)就已进入中华视野。唐朝在此设“葱岭守捉”,清代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后,帕米尔高原全境正式纳入中国版图,隶属新疆管辖。清廷设立的“八帕”行政划分,清晰地标志着主权。
清代帕米尔高原
二、帝国陨落与鲸吞蚕食:19世纪的大博弈
历史的转折点,在晚清的衰微中到来。
北极熊南下: 19世纪中后期,沙俄疯狂向中亚扩张,与英帝国在帕米尔展开“大博弈”。软弱的清政府虽有左宗棠收复新疆,但已无力全面控制遥远的帕米尔。
《伊犁条约》与“待议区”: 1884年的《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留下了致命漏洞——将帕米尔地区划分为“已议界”和“待议界”,为后来的争端埋下祸根。
帕米尔划界
武力强占: 1892年,沙俄军队悍然出兵,强占了萨雷阔勒岭以西约2.8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清政府虽提出强烈抗议,但最终未能改变既成事实。
最终帕米尔三部分都被俄国占领
三、孤悬海外与无奈承认:民国与苏联的纠缠
未果的坚持: 民国政府始终未承认沙俄的侵占行为,地图上仍将帕米尔高原西段标为中国领土。但内战频仍,国力衰弱,收复失地有心无力。
民国声索帕米尔高原
苏联的“既定事实”: 苏联成立后,继承了沙俄的领土,并实际控制了该地区。帕米尔问题成为中苏之间的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四、定界与共赢:当代的解决方案
时间来到苏联解体后。
新邻国的诞生: 1991年,塔吉克斯坦独立,继承了原苏联控制下的这部分帕米尔地区。
和平谈判: 中国与塔吉克斯坦本着和平对话、平等协商的原则,开始解决边界问题。经过多轮谈判,双方在2010年签署协定,中国确认放弃了对大部分争议地区的主权要求,塔吉克斯坦将其中约1158平方公里的土地归还中国。
中塔国界立碑
五、反思:为何“不周山”成了他国领土?
回顾这段历史,原因错综复杂:
1. 国力衰微是根源: “弱国无外交”,晚清和民国时期的积贫积弱,是丧失领土控制权的根本原因。
2. 地缘政治的牺牲品: 帕米尔地处要冲,成为近代列强博弈的角力场,中国是其中被动的一方。
3. 现实主义的抉择: 当代的边界划定,是基于现实情况、为了维护周边稳定与和平发展大局做出的政治决策。彻底收回故土已不现实,通过谈判解决争议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结语:
帕米尔的变迁,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代边疆史。它记录了我们曾经的辉煌,也刻下了屈辱与无奈。从神话中的不周山到地图上的国界线,这段历史提醒我们:山河无恙,源于国力强盛;疆界和平,离不开外交智慧。 了解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更加坚定地走好强国之路,守护好我们今天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塔吉克儿童“戍边小战士”
来源:古典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