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石榴花开满校园 籽籽同心共成长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6 11:02 1

摘要:近年来,大安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有形的载体、有感的教育、有效的实践将“中华民族一家亲”融入教务教学各领域、铸魂育人全过程,使民族同根、文化同源、德才同育、幸福同享理念根植于各族师生心灵深

近年来,大安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有形的载体、有感的教育、有效的实践将“中华民族一家亲”融入教务教学各领域、铸魂育人全过程,使民族同根、文化同源、德才同育、幸福同享理念根植于各族师生心灵深处,为全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聚力体系建设,夯实民族团结教育根基。大安市坚持把健全工作体系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校园工作的基本保障,多部门联合制定专项实施方案,从课程设置、师资培训、活动开展到考核评价,实现全流程规范。定期听取学校创建工作进展汇报,组织专项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确保工作不偏航、见实效。围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素养,指导各学校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提高广大教师民族政策的理论水平。同时,积极选派教师外出交流学习,重点提升教师对民族政策的理解能力和民族文化的传播能力,积极吸纳优秀青年教师,全力打造一支懂民族政策、通文化传承、爱各族学生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筑牢人才根基。

聚力阵地打造,厚植民族文化认同情怀。大安市坚持以文化传承与课程创新为双翼,注重环境育人、文化润心,指导各学校打造立体化、沉浸式教育阵地,让校园每一处空间都成为民族团结教育的“活课堂”。结合各校实际,在新艾里蒙古族乡学校和大安市第五中学分别设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墙宣传栏,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长廊,建设民族团结浮雕等景观,通过图文、雕塑等形式生动呈现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轨迹,进一步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多维度、立体化宣传民族团结。同时,推动新艾里蒙古族乡学校以课程为载体,构建“国家课程+民族特色课程”融合体系,组织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学科教师深挖国家课程中的民族元素并作延伸讲解,将民族交融的历史脉络、文化故事融入日常教学,并在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基础上,结合学生成长规律,分学段设计民族团结教育内容,让全阶段各族学生感受民族风俗文化,理解文化同源内涵,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聚力载体创新,激活民族交往交融活力。大安市坚持“实践育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校园德育活动,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标志性事件、历史英雄人物事迹等开展生动教育,引导各族师生赓续红色血脉,树立正确民族观。各学校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学生社团等组织力量,以儿童节、青年节、教师节、国庆节、那达慕大会等为契机,开展趣味运动会、文艺汇演、主题大课间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将民族歌曲演唱、安代舞表演、马头琴演奏等特色节目融入其中,让各族师生在共同参与中感受欢乐、增进团结,深化对民族团结重要意义的认识,达成“德才同育”目标。积极构建协同体系凝聚育人合力,指导各学校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协同网络,通过家长会、家访、亲子活动等方式,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延伸至家庭,鼓励家长履行教育职责,强化家庭层面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动各学校与市博物馆等单位加强合作,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实践活动,丰富学习体验,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从校园走向生活,真正入脑入心入行,促进各族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大安市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师资建设、创新载体阵地,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校园工作提质增效,让各族青少年在“籽籽同心”中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来源:白城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