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看新疆七十年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5 16:16 1

摘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疆于田县的库尔班·吐鲁木大叔想要去北京见毛主席,唯一的念想是骑着毛驴上京城。那时,从新疆到北京的旅程需要数月艰难跋涉。

路上七十载,新疆日日新

天山路途今昔比,昔日驼铃已化风驰电掣。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疆于田县的库尔班·吐鲁木大叔想要去北京见毛主席,唯一的念想是骑着毛驴上京城。那时,从新疆到北京的旅程需要数月艰难跋涉。

而今天,他的乡亲们下午从县城乘飞机出发,晚上就能到达北京。这段旅程的变迁,浓缩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年来最直观的变革。

---

01 行路难:新疆交通的往昔艰辛

“人们要出远门得先坐驴车走土路,再坐汽车在戈壁上颠簸。”在新疆交通运输厅工作近40年的退休干部黄维这样回忆过去。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的公路总里程仅有3000多公里,且路况极差。铁路更是空白,直到1958年,兰新铁路才铺轨到红柳河,结束了新疆没有铁路的历史。

对于当时的新疆人来说,出行不仅是一种奢望,更是一种挑战。1969年,乌鲁木齐至北京的列车首次开通,单程就需要4天时间。货物运输更是难上加难,新鲜水果运往内地市场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种闭塞状态严重制约了新疆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户的农产品运不出去,外面的商品进不来,新疆的辽阔地域反而成为了发展的障碍。

02 大道通衢:交通网络的跨越式发展

70年砥砺奋进,新疆交通实现了从“网络末端”到“枢纽中心” 的历史性蜕变。截至2024年底,全疆公路总里程达到23万公里,所有地州市和九成以上县(市、区)迈入“高速公路时代”。

铁路建设同样成就斐然。新疆铁路运营里程从2012年的4914公里增至2024年的9202公里。2022年,和若铁路开通运营,与格库铁路、南疆铁路形成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线,彻底结束了洛浦等5县不通火车的历史。

天山胜利隧道——这一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的贯通,将穿越天山的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20多分钟。乌尉高速全线通车后,乌鲁木齐到库尔勒的驾车时长将从7小时缩短至3小时。

“这条高速公路开通后,企业预计一年可节省1500万元运输成本。”新疆瑞源乳业有限公司的于瑞红展望未来时如是说。交通的改善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为新疆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竞争力提升。

03 丝路新篇:从边远地带到开放前沿

随着交通网络的完善,新疆从昔日的“边远地带”跃升为开放前沿。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里,中欧班列整装待发,中国制造的产品从这里2天抵达哈萨克斯坦,8天抵达俄罗斯,16天抵达荷兰。

自2016年建成投运至2025年8月31日,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已累计开行中欧班列2521列,开辟班列线路23条,通达中亚及欧洲18个国家、26个城市。运载货物由最初的日用百货拓展至机械设备、水暖建材等200多个种类。

在霍尔果斯口岸,哈萨克斯坦商人努尔别克深切感受到变化:“现在用手机智能软件报关,通关只要3小时,比10年前快8倍。”这种效率提升源于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是新疆打造国际物流通道的缩影。

2024年,新疆进出口总额4341.6亿元,连续3年跨越3个千亿级台阶。新疆已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枢纽,展现出一幅“亚欧通衢”的新图景。

04 路通人和:交通改善带来的民生福祉

交通之变,既改善民生,亦激活经济。对于普通新疆人来说,交通发展带来的最直接感受是生活更加便捷,机会更加多样。

在吐鲁番红石榴电商直播孵化基地,电商主播古丽孜把·艾孜买提正在推介家乡的葡萄。“现在家乡的就业机会很多,今年一毕业我就回来了。”她做直播带货,销量好的时候一天能有上万单,平均月工资能达到5000元。

交通的改善让新疆的优质农产品可以快速送达全国各地。8月是喀什地区新梅销售旺季,“喀什地区的新梅16—18个小时就能运达目的地。”南航新疆分公司喀什营业处货运经理李健介绍。如今,新疆的葡萄、核桃、新梅等特色农产品正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走向全国人民的餐桌。

对于阿衣达别克·比热依这样的牧民来说,交通发展带来了全新的生计。他成为赛里木湖白鸟湖口马队的一名队员后,“每年收入比以前多了四五万元”。交通的改善促进了新疆旅游业的发展,让更多当地群众从中受益

如今的新疆大地上,23万公里公路如毛细血管般密布,28个机场织就全国覆盖面积最广的空中走廊。新疆与全国乃至世界的距离,从未如此之近。

车轮与铁轨的每一次撞击,都是新疆发展的音符。路,不仅是连接空间的纽带,更是打通经济血脉的通道。从沙漠公路到天山隧道,从农村公路到国际铁路,每一段路都承载着新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昔日驼铃悠扬,今朝大道如虹。这条路上,书写的是新疆70年的奋斗史诗,通向的是更加广阔的未来。

来源:时刻在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