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北京文化论坛“西辽河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及其现代意义”专业沙龙上,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分别发布“十四五”期间西辽河流域系列考古成果。
2025北京文化论坛“西辽河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及其现代意义”专业沙龙上,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分别发布“十四五”期间西辽河流域系列考古成果。
据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文瑞介绍,近年来河北在西辽河流域共发现300余处新石器时代遗址、70余处商周时期遗址。
其中,河北平泉市的东山头遗址,出土了一批红山文化晚期(距今5500—5000年)的石棺葬。如下图所示:
除了红山文化典型的石棺葬,在平泉东山头遗址,还发现了这样一个小人像。如图所示:
这个小人仰头向天,双眼微闭,面带微笑,一脸陶醉的表情。小人的双手举起捧在胸前,和2002年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4号墓出土的红山文化玉雕人像极为相似,脸上的神情也颇为陶醉。如下图所示:
牛河梁遗址也有很多石棺葬。而且玉器都是在石棺里面出土的。
牛河梁出土的这件玉雕人像也属于红山文化晚期,可以看出这种人像雕刻是在红山文化的石棺葬人群流行。
抱雪斋已经指出,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石棺葬人群,来自南方。详见下文:
惊天发现!夏朝诸侯北上建立红山文化?石棺葬暗藏华夏文明全球传播密码!
地球上最早的石棺葬风俗,出现在江苏灌云大伊山,距今大约6500年—5500年。
下图是江苏马家浜文化的石棺葬。
在南方的安徽凌家滩,同样发现了类似的玉雕人像,年代约为5800—5300年,早于红山文化,如下图所示:
红山文化和凌家滩这些高度相似的人像,证明了它们的起源地和石棺葬人群一样,都在南方。
石棺葬人群的迁徙路线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出石棺葬人群应该是乘船沿海北上,经山东之后再到达辽河流域:
后来,距今5000年前,红山文化的石棺葬人群又向西南方向迁徙,详见下文:
秦皇昆仑采药铁证竟然在河北出现,秦人先祖提前三千年铺平昆仑石刻道路!
迁徙路线如下图所示:
在最晚三千年前,石棺葬人群已经在扎陵湖畔生活,下图就是发现昆仑石刻的侯光良教授在扎陵湖北岸发现的石棺葬。
本文为抱雪斋虞夏万年论系列不造第几回,欲知前事后事如何,且看上下回分解。
来源:抱雪斋读易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