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张桌子,需要什么?”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6 09:24 1

摘要:这方土地素有“东莞故郡”的美誉,绝非寻常乡野。南北朝时,它曾是郡县治所,承载一方政令;岁月流转至今,齐长城遗址蜿蜒山间,诉说过往沧桑;大沈刘庄生长的千年银杏树仍枝繁叶茂,与浮来山“天下第一银杏树”遥相呼应。出土的汉画像石刻,镌刻着两千年前汉代文明的印记、出土的

雨润文心东莞课

冯爱霞

九月风携桂香,一场秋雨漫过莒县东莞镇的远山,也漫过千年文脉 —— 莒县文联、莒县作家协会“探古名郡 咏新东莞”采风团,在雨雾中叩开了刘勰故里的门扉。

这方土地素有“东莞故郡”的美誉,绝非寻常乡野。南北朝时,它曾是郡县治所,承载一方政令;岁月流转至今,齐长城遗址蜿蜒山间,诉说过往沧桑;大沈刘庄生长的千年银杏树仍枝繁叶茂,与浮来山“天下第一银杏树”遥相呼应。出土的汉画像石刻,镌刻着两千年前汉代文明的印记、出土的“蛋壳陶”杯,薄如蝉翼,稳稳托住了龙山文化的千古灵思。

雨雾为东莞初中笼上柔纱。“文心雕龙学达德彰” 的巨石立在雨中,让人轻步前行。楼宇错落,花园秀美雅致,书声如珠落玉盘,墙上牌匾、桌上奖杯,映着 “县级教书育人先进单位” 的荣光,满是朝气。

采风分两路:一路是户外参观齐长城、“莒北红船” 等;另一路是莒县作家进校园文学讲座。作协孟凡金主席向校方赠送了莒文化系列书籍,以刘勰青少年读书的故事,激励同学们“好”读书、读“好”书。

我也携一颗“文心”而来,为他们带来一堂精心准备的文学课。接到开课任务,我搁置事务深耕书房,忆起上世纪九十年代,临时备战市级演讲,手写文稿、昼夜演练。那次连轴转的磨砺,成了“减肥药”,人瘦了一圈。紧急任务的焦躁如潮,汗水收获的欣慰暖阳,彼此交织,造就了青春底色里的一份“文心”。

在人生履历中,我还有过深耕少儿语言教育的时光,摸索创新的“三位一体”教学法,指导的小学员在语言类比赛中屡获大奖。那时,我对待每一篇教案,不照本宣科,而是琢磨每个孩子的性格特质,做到因材施教。

如今,准备这堂讲座,我同样抱着这份“文心”。走进会堂,孩子们亮闪闪的目光打消顾虑,专业老师已调好设备。开课的第一声问好,台下便轻轻漾开一声“哇”,如石子落湖,晕开一圈柔波。

讲座伊始,我先向同学们抛了个小问题:“做一张桌子,需要什么?”继而读意大利诗人罗大尼的小诗《做一张桌子,需要一朵花》,引孩子们领悟 “以小见大”。

“原来,一张平常的木桌,居然能和一朵娇弱的花扯上关系。” 我引导着,“诗人不仅有丰富的联想,更有新颖的视角 —— 他没有写‘桌子很有用’这种司空见惯的大道理,而是从‘木头’‘大树’‘种子’‘果实’这些小环节步步推理,最后让我们发现:一张桌子的背后,藏着一整条关于自然、生命与成长的‘大链条’。这就是咱们常说的‘以小见大’—— 从小事物里看到大道理,从细节里发现深刻的内涵。犹如‘一花一世界’‘一叶知秋’,写作也是如此,抓住小细节,就能写出有温度、有深度的好文章。” 再讲好文章要素,将观察法归为 “放大镜、多棱镜、望远镜” 三把钥匙,孩子们笔尖沙沙,如窗外雨吻大地。

课堂上,我和学生互动,一起朗诵要点口诀,一起解答常见问题,答疑时老师亦记笔记。两节课毕,掌声响起。课后孩子围来夸课索签名,老师亦赞。那一刻,我忽然想起那些与文学相拥、与学生相伴的日子,从未远去,只是悄然沉淀在岁月的年轮。

我们走出会堂,雨还在下着,校长和几位老师主动撑伞,搭成了一条安全通道,伞下有我们,有学生,雨水顺着伞沿滑落,打湿了他们的衣衫,却丝毫没沾湿我们的衣角,那一把把交错的伞,撑起的不仅是避雨的空间,更是学校对每位人的温暖守护。

在刘勰故里,文学走进校园,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每一次真诚的付出都是双向的滋养,也让我再次听到初心跳动的声音。

作者冯爱霞,笔名小雨,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日照市作协理事、莒县作协副主席。

来源:莒县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