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迎战台风“桦加沙”,云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调度、靠前指挥,迅速集结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力量,全力协助党委、政府风险排查、群众转移、安置保障等工作,推动全区文明实践力量拧成“一股绳”,用责任与温情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风雨中筑起一道道温暖防线。
为迎战台风“桦加沙”,云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调度、靠前指挥,迅速集结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力量,全力协助党委、政府风险排查、群众转移、安置保障等工作,推动全区文明实践力量拧成“一股绳”,用责任与温情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风雨中筑起一道道温暖防线。
都杨镇
协同作战,织密抗灾“安全网”
台风“桦加沙”来袭之际,都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们与镇村干部协同作战,开展隐患排查、群众转移、道路抢险等工作,在风雨中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各村实践站志愿者对地质灾害点、低洼区等拉网排查,设警戒线与警示牌,还结合“十个再查一遍”机制,会同村干部重点检查3座危桥、57个内涝点,筑牢防灾“最后一米”。
9月24日晚,都杨镇三合村委六塘村和蟠咀村委河坑村相继发生树木倒伏情况,阻碍了道路交通。接到群众反馈后,两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迅速组织志愿者,携带油锯、绳索等工具,火速到场,在风雨中分工切割、清理、疏导,及时恢复正常通行,用“应急速度”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文明实践志愿者连夜奋战清理道路的倒伏树木
六都镇
多元联动,凝聚群防“向心力”
六都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志愿服务为核心,联动各级力量投入防风抗灾,累计发动志愿者超300人次。由党员与村居志愿者组成的“温情转移小队”,配合镇村干部深入14个村(社区),逐户走访涉险群众、讲解防灾知识,帮助独居老人收拾行李、联系车辆,推动“应转尽转”落实落细。
全镇18个应急避难场所中,志愿者化身“贴心管家”,负责清扫消杀、物资分发,协助群众登记与健康监测。同时,通过“线上+线下”构建立体宣传网:线下发《致全镇群众的一封信》万余份,入户教学预警识别与避险技巧;线上推送台风动态、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出动宣传车播报“五停”措施,强化山边村落宣传,凝聚群防群治合力。
文明实践志愿者向沿江商户认真讲解防风注意事项
高村镇
民生为本,筑牢安置“温暖巢”
高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原则,通过入户宣传、安置保障、物资派发织密安全网。“流动宣传队”针对独居老人、低洼地段居民等重点人群,逐户发放《台风“桦加沙”防御告知书》,讲解“五停”要求并指导防灾。
文明实践志愿者入户为群众发放防御告知书
该镇提前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改造成应急安置点,配备空调、划分功能区、设置指示标识与应急广播;志愿者化身“物资配送员”,提供食品、生活用品、常用药品并为行动不便老人送餐上门,同时“地毯式”摸排,协助重点群体收拾物品、联系转运车辆,确保山上作业人员等安全撤离,实现“应转尽转、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安置点内文明实践志愿者为群众提供暖心的饭菜
白石镇
精准服务,传递文明“温情力”
白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发挥基层阵地作用,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组织志愿者聚焦风险排查、宣传动员、群众转移,通过发传单、面对面讲解普及防风知识,逐户向独居老人、低洼及削坡建房住户发撤离通知,引导群众有序转移临时安置点。
文明实践志愿者在田间地头向村民宣传防风防汛知识
为满足安置群众需求,实践所(站)联合镇卫生院在安置点设临时医疗站,医护人员值守提供免费诊疗与健康咨询,重点关注老幼群体;志愿者还为孩童准备图书、玩具,陪伴互动缓解不安,其服务获群众认可,有转移群众称“看到孩子在安置点能开心玩耍,我们踏实多了。”
东圳村文明实践志愿者在安置点陪同和安抚群众
镇安镇
靠前宣传,当好群众“安心盾”
台风来临前,镇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依托阵地构建 “线上+线下”宣传防线:线上通过村居微信群、视频广播实时宣传台风动态与预警;线下组织志愿者入户,用通俗语言讲抗灾技能,对独居老人、留守儿童“一对一”上门告知,反复叮嘱防御要点。
同时,志愿者加大地质灾害点、低洼易涝点巡查,发现隐患即上报并设警示标志;耐心劝导居住或滞留于危旧房、简易工棚的群众转移至避难场所,陈树烽、周永翠等志愿者的“逆行”身影,成为群众心中的安心依靠。
文明实践志愿者耐心劝导并转移群众
富林镇
全时坚守,扛起担当“硬脊梁”
台风防御期间,富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坚守一线,配合镇村干部开展隐患排查、群众转移与安置点服务,协助巡查风险区域并劝导群众转移,在安置点24小时轮班,提供餐食、医疗、心理服务,对特殊群体“一对一”帮扶。
文明实践志愿者有序组织群众转移
此外,志愿者参与应急物资调配分发,保障物资及时送达;风雨稍缓后又投入灾后恢复,清理道路障碍、消杀公共区域。他们以“连轴转”的坚守,彰显奉献担当,为全镇抗灾提供有力支持。
文明实践志愿者快速处置清理倒伏路灯柱
石城镇
高效响应,展现阵地“新作为”
石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接到防汛防风部署后,迅速启动应急响应,以高效组织与温暖服务彰显阵地担当。预警宣传阶段,联合各村(社区)实践站,通过微信群、应急广播向削坡建房户、独居老人等推送台风信息,志愿者同步开展 “敲门行动”,逐户发指南、讲避险要点。
文明实践志愿者为商户讲解防台风知识与避险要点
隐患排查与转移中,志愿者配合镇村干部拉网式巡查,协助群众转移,并在安置点做好登记、物资分发与情绪安抚。台风过后,又第一时间组织清理倒伏树木、路面杂物,疏通主干道,排查受损设施并设警示标识,防次生灾害,以持续行动守护群众安全。
从沿江乡镇到山区村落,从台风来临前的隐患排查、宣传预警,到台风期间的群众转移、安置服务,再到台风过后的灾后恢复,云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力量始终以“红马甲” 为鲜明标识,在迎战台风“桦加沙”的全过程中,用责任担当践行志愿服务精神,用暖心服务书写为民答卷,不仅筑牢了防风抗灾的“安全防线”,更凝聚起全社会守望相助、共抗灾害的强大力量。
来源:云安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