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以来,福建永安市“蒲公英”普法志愿者纷纷奔赴全市各中小学校,因地制宜开展“与法同行 青春飞扬”主题普法系列活动,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堂精彩纷呈的法治宣传课。
9月以来,福建永安市“蒲公英”普法志愿者纷纷奔赴全市各中小学校,因地制宜开展“与法同行 青春飞扬”主题普法系列活动,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堂精彩纷呈的法治宣传课。
趣味普法:“精准式”分龄教学
在幼儿园,“蒲公英”普法志愿者通过播放法治动漫、动画短片等普法视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小朋友们展开问答和互动讲解。通过讲述《不跟陌生人走》《小兔子防拐记》等生动有趣的安全小故事,引导小朋友们一起辨认灭火器、安全疏散标识、斑马线、交通信号灯等常见安全标志,特别叮嘱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警惕防止被拐、注意用电防火安全、遵守交通规则等,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的“法治故事会”中学习基本的法律和安全常识。
在青水幼儿园趣味普法
在中小学,普法志愿者以“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为主题,针对学生成长阶段常见且高发的违法问题,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以PPT形式展开生动宣讲。通过深入浅出剖析未成年群体中易发的违法犯罪类型及其成因,并就如何防范不法侵害、加强自我保护提出了实用妙招和防范对策,教育引导同学们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学法用法的良好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
沉浸学法:“零距离”以案释法
在槐南中学,普法志愿者采取以案释法方式,因地制宜普及法律法规,让法律知识真正听得懂、用得上,进一步点燃了学生们的学法热情。
小雅是某学校的一名学生,因被起侮辱性绰号、物品被损坏,导致情绪低落、成绩下滑,不爱上学。普法志愿者结合这个“校园欺凌”案例,展开深入分析讲解。普法志愿者通过解读《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知识,详细分析“起绰号、孤立他人、肢体冲突”等不同欺凌形式的法律后果,明确告之同学们“欺凌者需承担民事赔偿,情节严重者将面临治安处罚甚至刑事责任”,同时,还教会了学生们“遭遇欺凌时,要及时保留证据、向老师和家长报告、必要时拨打110求助”的“三步应对法”,使学生们深受启发、收获满满。
在槐南中学“零距离”以案释法
结合某学校学生小宇因轻信“免费领游戏皮肤”泄露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导致父母银行卡被盗刷的案例,普法志愿者则通过解读《网络安全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提醒学生“不点击陌生链接、不填私密信息、不向陌生账号转账”,警惕网络陷阱,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同时适时普及宣传“未成年人未经监护人同意的大额充值可依法追回”等相关知识。
互动交流:“面对面”问答思辨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如何保护我们的?”“如果被诈骗了该怎么办?”在一次学校普法活动中,现场设置了“法律知识趣味抢答”“身边的法律困惑求助”等多个互动环节,答对的学生还能获得法治主题文具盒、笔记本等小奖品,引导同学们进行互动讨论,在思想碰撞中释法析理,在趣味互动中巩固所学法律知识。
双向互动交流和“面对面”问答思辨,创新将法律知识从课堂延伸到真实生活场景,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使法治教育不再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一套“能理解、会运用”的生活指南,推动法治精神真正“活”了起来。
成果浸润:“促笃行”法治入心
“快看,这幅画把法律条文画成了保护我们的超级英雄!”在某学校的教学楼大厅里,学生小罗指着墙上的一幅色彩鲜明的作品,兴奋地说。在大厅里,法治文化氛围浓厚,展示了由学校各班级学生精心创作的民法典、禁毒等法治主题手抄报和漫画作品。
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将法律知识、法治观念与艺术创作相融合,用画笔勾勒出了他们心中的“法治校园”,使学生们于艺术创作中,更加自觉地遵纪守法,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法治作品展
以法护航,守护成长。校园主题普法活动不仅筑牢了校园安全的防线,更在青少年心中点亮了法治的明灯。“我们将大力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持续创新普法方式方法,拓展丰富教育内容,让法治之光照亮每一位青少年的成长之路。”永安市司法局局长姜政忠表示。(黄中泉 黄秋洁 吴琳玉)
来源:聚焦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