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5日上午,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与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五年来全省法院审理洗钱犯罪案件的基本情况、案件特点和经验做法,以及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牵头推动反洗钱工作的重要举措和主要成果。会上发布了5起我省法院审理的洗钱犯罪典型案件。
9月25日上午,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与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五年来全省法院审理洗钱犯罪案件的基本情况、案件特点和经验做法,以及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牵头推动反洗钱工作的重要举措和主要成果。会上发布了5起我省法院审理的洗钱犯罪典型案件。
据介绍,五年来,全省各级法院一审审结洗钱犯罪案79件86人,涉案金额13.72亿余元。这些案件反映出我省洗钱犯罪手段多样化、犯罪活动链条化、上游犯罪类型相对集中、犯罪金额不断增加等特征和趋势。全省各级法院不断提升司法能力、确保审判质效,坚持打防并重、延伸司法职能,努力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分、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打击治理新格局贡献司法力量。
在法院系统依法严惩洗钱犯罪的同时,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牵头陕西省反洗钱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紧密协作,多措并举,持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通过召集联席会议,制定实施方案,压实工作职责,开展专业培训,提升工作能力;不断深化跨部门协作,为洗钱犯罪案件的办理提供专业支持,配合反洗钱调查,追踪涉案资金来源和去向,深挖洗钱犯罪线索,开展可疑交易监测分析,发布洗钱风险提示,撰写洗钱类型分析报告;践行“风险成本”监管理念,深化源头治理,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指导,推进特定非金融机构监管和受益所有人信息备案;全力营造浓厚宣传氛围,积极开展进校园、进乡村等主题宣传活动,立足重要时间节点,通过线上线下“一体推进”,调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力,不断增强社会公众的反洗钱意识。
空壳公司“洗白”数亿资金
本次新闻发布会通报了5起由我省法院审理的洗钱犯罪典型案件。其中,“李某聪洗钱案”,因其利用空壳公司提供非法支付结算服务,为上游非法集资犯罪转移巨额资金,成为打击治理洗钱犯罪典型案例。
2017年4月至2022年4月,陕西某实业公司法定代表人行某(另案处理)等人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法规,向社会公众非法募集资金,实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犯罪活动。
2019年1月起,被告人李某聪使用其设立和控制的某公司、某商贸公司银行账户,违规为全国各地的公司提供“公转私”支付结算业务,并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牟利。2020年底,行某通过他人联系到李某聪,让李某聪为其公司提供资金划转服务。2020年、2021年,李某聪两次为行某的公司共划转非法集资款5355万元,从中获利10万余元。2020年至2021年,李某聪使用某公司、某商贸公司账户为其他公司支付结算资金共计8.8亿余元,该资金流入的下游众多个人账户涉及多种违法犯罪。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李某聪构成洗钱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没收违法所得和作案工具。
【典型意义】
地下钱庄等以洗钱为业的犯罪团伙是当前上游犯罪转移违法所得的重要渠道之一,洗钱人员成立多个空壳公司或者掌控众多个人账户,通过多账户、多层级频繁划转巨额非法钱款,从而达到掩饰、混淆资金的非法性质、“洗白”犯罪所得的目的。
本案中,李某聪成立空壳公司,在没有真实交易的情况下将巨额资金在公私账户间频繁划转,其中包括数千万元非法集资犯罪所得款项,属情节严重,依法应对其定罪处刑。本案的办理彰显了人民法院从严惩处洗钱团伙和洗钱人员的坚定立场,有效发挥了刑法的震慑作用。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晓云
本文来自【西安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