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消费升级、短视频风口,拼多多十年只认“实在”二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4 23:45 1

摘要:《凡人修仙传》里的韩立你肯定知道吧?一个普通山村小子,靠个掌天瓶和不服输的劲,在神仙扎堆的圈子里硬生生闯成大佬。

《凡人修仙传》里的韩立你肯定知道吧?一个普通山村小子,靠个掌天瓶和不服输的劲,在神仙扎堆的圈子里硬生生闯成大佬。

说实话,这路子跟拼多多这十年的发展,简直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都是不搞花架子,闷头“苦修”,最后凭真本事“一剑破万法”。

今天就跟你唠唠,拼多多这十年到底是咋“修仙”的。

本来想觉得电商圈嘛,肯定得追着风口跑,不然早被淘汰了,但后来发现,拼多多偏不。

它从2015年刚出道起,就没选那些看起来光鲜的赛道,直接扎进了农产品这块“硬骨头”。

为啥选这个?因为当时农产品想卖出去、城里人想买到便宜的,中间总卡着物流、供应链的坎,交易里的多余开销特别多。

拼多多直接上“千亿补贴”,还搞了个“电商西进”计划,帮农村修物流、搭供应链。

那一年,农村电商的交易额往上走了不少,100多个县域的物流节点也通了,农民的货能卖出去了,城里人菜篮子也满了,这双赢的事,现在看还是挺实在的。

说到不跟风,2019年那阵的操作更能看出拼多多的“轴”。

当时互联网圈都在喊“消费升级”,别的电商忙着搞品牌营销、推高价货,阿里搞“天猫奢品”,京东还整个“京尊达”送高端货。

拼多多倒好,就认“性价比”三个字,一门心思盯着最广大的老百姓。

搞不清当时有多少人说它“没追求”,但结果呢?连山沟里的大爷都知道“拼多多买东西便宜”,下沉市场的用户占比超了六成,这基数可不是随便能堆出来的。

2020年短视频和直播电商火得一塌糊涂,身边好多人都觉得拼多多该跟上了,毕竟流量就在那儿。

可它还是稳如老狗,没去凑主播的热闹,反而搞了个“多多买菜”。

本来我也纳闷这操作,后来看数据才明白,“多多买菜”上线第一个月就覆盖了200多个城市,农产品一天能卖出去5000吨,直接把田间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打通了。

这就跟韩立似的,别人抢灵丹妙药,他默默种草炼丹,看似慢,实则稳扎稳打。

到了2022年,大家都在社区团购里抢“菜篮子”生意,拼多多又把目光投向了海外,搞了个“全托管模式”帮中小商家出海。

这模式是真省心,商家不用操心物流、售后,只管供货就行。

Temu上线才6个月,下载量就超了1亿次,3万多中小商家跟着赚了钱。

说实话,当时我觉得这步跨得有点大,但现在看,它是真把中国制造业和全球市场连起来了。

2025年零售行业增速慢下来了,Q1才2.1%,别的平台忙着搞即时零售、做餐饮“续命”,拼多多还是那股劲,继续补贴商家,超80亿的补贴砸下去,帮商家扛住压力,也让消费者买得划算。

如此看来,它这十年就没偏离过“让普通人买得起好货”的初心,跟韩立攥着掌天瓶不放一个样。

光有初心不够,还得有真“内力”。

拼多多这十年练出的第一重“内力”,就是会搞定供需匹配。

2022年社零单季度往下掉1.5%,它一补贴,GMV反而往上走了12%;2024年供给侧有难题,它又拿出超100亿补贴,帮千万商家压减了不少经营成本。

海外市场也一样,2023年靠全托管模式,帮中国服装、3C产品出口额涨了不少。

这种能熨平市场波动的本事,在电商圈里还真不多见。

第二重“内力”就是不内卷,把钱花在刀刃上。

这两年内容电商火的时候,别的平台把资源都砸给主播,最后主播火了,平台反而没了流量主动权,主播佣金还占了20%;今年即时零售大战更热闹,美团闪购、京东到家砸了200多亿进去,也没见谁能赢。

拼多多就盯着货架电商不挪窝,营运费用从2018年的3亿涨到2025年的15亿,GMV却从5000亿涨到5.2万亿,翻了10倍,人效在互联网行业排前三。

很显然,不瞎凑热闹,反而能把事做好。

第三重“内力”就是专注主业,这也是能穿越周期的关键。

商业史上这样的例子不少,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通用搞飞机、福特玩金融,都栽了,丰田就专心改进生产工艺,最后成了全球车王;互联网泡沫那阵,英伟达死磕图形计算,2006年搞出CUDA,现在成了AI时代的老大。

拼多多也一样,不追短期风口,把钱花在解决供需痛点上,十年下来,中国电商市场28%的份额拿到手,从新手变成了行业第三极。

当然,现在拼多多也不是没挑战。

海外市场上,2025年欧盟给Temu加了12%的关税,无奈之下,它只能计划往东南亚设生产基地;国内阿里有“淘特”、京东有“京喜”盯着,都想抢性价比这块市场。

不过它也有应对的招,2024年搞了“农地云拼”技术,农产品产量预测准度超90%,还在欧美给Temu搞“本地仓”,把配送时效缩到3天,跟Shein对标。

说实话,拼多多这十年的路,看着不花哨,甚至有点“笨”,但就是这种“笨办法”,让它在电商圈站稳了脚。

资本市场有时候会觉得它不追风口、不讲宏大故事,估值不如别人,但看看丰田、英伟达,再看看拼多多,2025年市盈率比阿里低,营收增速却是阿里的3倍,谁能笑到最后还不一定。

最后想说,韩立靠不急躁、不跟风修成仙,拼多多靠守初心、专主业闯成行业巨头。

它们都证明了,不管是修仙还是做企业,不贪快、不贪多,盯着实在问题解决,早晚能“一剑破万法”。

也希望电商圈能多些这样的企业,别总想着追风口、搞内卷,回归到帮消费者省钱、帮商家赚钱的本质上来,这样行业才能走得更远。

来源:知夏Pr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