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推进“创富工坊”建设,激发可持续发展活力,构建抱团发展的创富矩阵,赤龙南街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聚合资源要素,立足街区实际,积极探索“创富工坊”集成式、组团化发展新路径。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做实学堂赋能、推动抱团发展、广泛汇聚合力,持续释放“创富工坊”的乘
为深入推进“创富工坊”建设,激发可持续发展活力,构建抱团发展的创富矩阵,赤龙南街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聚合资源要素,立足街区实际,积极探索“创富工坊”集成式、组团化发展新路径。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做实学堂赋能、推动抱团发展、广泛汇聚合力,持续释放“创富工坊”的乘法效应,致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惠民之坊、强基之坊、幸福之坊。
党建引领
把稳工坊发展“方向盘”
赤龙南街坚持将党建作为“创富工坊”建设的核心引擎,构建起“党工委统筹、科室协同、社区落实”的三级工作机制。通过整合辖区6个社区党组织资源,积极联动共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高校力量,形成“组团促互补、片区带全域”的良好发展格局。
结合“赤诚先锋”行动、“青”叩家门主题活动,街道社区党员干部深入走访调研,精准掌握居民就业需求,并积极对接周边企业拓展岗位资源。依托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线上招聘会”、静园零工驿站、社区公示栏等多种渠道发布灵活就业信息,有效促进居民就业。
同时,创新构建“1+6”红色阵地架构,以1个街道级创富工坊服务中心为核心,提升综合服务效能,辐射带动6个社区工坊协同发展,驱动全街创富工坊高效运转。
学堂赋能
筑牢创富增收“基本功”
针对工坊发展面临的劳动力不足、技能不匹配等现实问题,赤龙南街依托赤龙社区学院平台打造“创富学堂”。围绕工坊来料加工、掐丝产品制作等主营业务,量身定制假花制作、非遗掐丝等实用技能课程,并邀请企业技术骨干、社区能人、“手熟”居民担任讲师,确保课程内容接地气、易掌握、见效快。
在此基础上,建立“技能培养——人才输出——工坊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学员可根据企业订单与自身学习进度参与实际生产,社区同步摸排登记富余劳动力信息,精准对接工坊用工需求。截至目前,“创富学堂”已成功举办14期培训,累计培训居民400余人次,创新开发产品230余种,带动居民就业创收超40万元,为工坊持续发展注入坚实技能动能。
抱团发展
激发工坊增收“内驱力”
为破解单个工坊“大单接不下、急单难完成”的产能困境以及辐射带动能力弱的共性难题,赤龙南街以“抱团发展”为关键突破口,着力推动工坊内部协同与企坊外部联动。
在内部协作上,依托街道创富服务中心平台,建立订单共享机制,有效发挥订单拆解、调度和产能调配功能,实现人力与产能相互补充支持,确保急单按时交付、产品质量稳定。同时,积极联动王稳庄“创富工坊”直播平台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并结合社区邻里节等活动开展线下展销,形成“线上+线下”销售合力,有效破解销售瓶颈。
在外部协同上,通过前期摸排建立需求资源台账,精准匹配企业临时用工、订单外发等需求,既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也为工坊拓宽业务来源,形成稳定协作闭环,成功突破工坊“单打独斗”局限,实现“工坊增能、企业增效、居民增收”的三方共赢。
汇聚合力
构建基层治理“新图景”
赤龙南街扎实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办公大服务”亲民化改造,推动“创富工坊”从单一的生产场所逐步转变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社区居民在共同参与生产、实现增收的过程中,增进了对社区事务的关注度,议事话题从“工资订单”自然延伸至“小区绿化”“邻里和谐”等公共事务,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显著提升,在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矛盾调解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步从“生产参与者”成长为社区“治理生力军”。
街道着力找准社区、居民、企业三方利益联结点,引导工坊从被动接单转向主动服务企业,助力降本增效;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联建共建深度融入社区治理,参与民生服务,补充社区资源,形成“企业获助力、社区得发展、居民享实惠”的良性互动格局。
下一步,赤龙南街将继续深化工坊发展模式,以更扎实的党建引领、更优质的学堂赋能、更紧密的抱团协作、更强大的合力汇聚,进一步释放“创富工坊”的乘数效应,切实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实现技能提升、就业增收,推动“惠民之坊、强基之坊、幸福之坊”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为赤龙南街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来源:西青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