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抗战,热血再现:且看张新科《铁语》里那些被历史忽略的往事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6 08:09 1

摘要:这产长篇是作者张新科花了十年时间查资料、跑遍大半个中国,硬是把这段快被遗忘的历史写成了一部让人热血沸腾的小说。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80年前那些跨越国界的生死交情,比任何抗日神剧都来得震撼——毕竟真实的历史永远比虚构更有力量,而优质的文学作品则能让历史在我们心里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在各种纪念活动里,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铁语》算是特别的献礼。

在这部洋洋洒洒50余万字的小说里,没写人们熟悉的地道战、游击战、麻雀战,而是把镜头对准了抗战时期中韩老百姓联手打鬼子的真实故事。

这产长篇是作者张新科花了十年时间查资料、跑遍大半个中国,硬是把这段快被遗忘的历史写成了一部让人热血沸腾的小说。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80年前那些跨越国界的生死交情,比任何抗日神剧都来得震撼——毕竟真实的历史永远比虚构更有力量,而优质的文学作品则能让历史在我们心里重新活一次。

提到抗战小说,《铁道游击队》(刘知侠)《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平原枪声》(李晓明、韩安庆)《敌后武工队》(冯志)《回民支队》(王愿坚等)《吕梁英雄传》(马烽、西戎)《小兵张嘎》(徐光耀)《苦菜花》(冯德英)《赵尚志》等等一下子就涌现了出来。其中提及的多元身份的英雄群像,从农民(雷石柱)、知识分子(杨晓冬)到少数民族领袖(马本斋)、少年儿童(张嘎),覆盖了不同阶层与群体,体现“全民抗战”的历史真实。这些英雄形象通过文学作品的传播,成为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其蕴含的爱国情怀与斗争智慧,至今仍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但张新科在《铁语》里则另辟蹊径,呈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你知道吗?当年朝鲜半岛被日本吞并后,好多韩国人跑到中国来继续抗日,光是上海、重庆这些地方,就有不少韩国人的秘密组织。这部小说就写了这些“外国抗日者”和中国老百姓怎么抱团取暖的故事。

主角金凡的原型,是被称为“韩国国父”的金九。小说里他从上海逃到嘉兴,从南京躲到重庆,一路上全靠中国朋友帮忙:开工厂的老板偷偷捐钱,划船的船娘拿命掩护,连学生娃都敢帮着传递情报。最让人揪心的是“虹口公园爆炸案”那段,韩国义士尹奉吉抱着炸弹冲向日本军官,金凡为了掩护同伴差点暴露自己。这些情节不是瞎编的,历史上韩国临时政府在中国辗转了27年,光重庆就住了8年,蒋介石还专门拨过经费支持他们。

与日本军国主义做斗争,除了正面战场的浴血拼杀,还有一些活跃敌后的人们。《铁语》会告诉你:在旧中国那块饱经沧桑的土地上,还有朝鲜人、越南人,甚至苏联人和我们共党员领导的敌后武装一起打鬼子。就像书里写的:“日本人想把亚洲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那咱们被欺负的国家就该攥成一个拳头。”这种全域视角,算是填补了抗战文学的一大空白。

好小说得有让人记住的人物。《铁语》里的角色就是如此。金凡就很真实,他既有指挥千军万马的霸气,也有想家想孩子的脆弱。有一段写他在重庆防空洞里躲轰炸,抱着韩国国旗哭:“国家没了,我这个总统就是个流浪汉。”这时候中国朋友给他递了碗热粥:“兄弟,有我们一口吃的,就有你一口。”这种细节,比喊口号更动容动情动心共鸣。

中国的角色也个个出彩。学生崔立骏一开始就是个普通大学生,帮韩国人纯粹是觉得刺激。但亲眼看见日本兵杀了他妹妹后,这小子一夜长大,成了地下党最靠谱的情报员。书里写他第一次发报,手抖得跟筛糠似的,嘴里还念叨着“祖宗保佑”,后来被鬼子抓住严刑拷打,愣是没吐露一个字。这种从怂包到英雄的转变,比天生的英雄更让人觉得真实。

还有那个船娘柳叶,简直是水乡版的“花木兰”。她撑着乌篷船在芦苇荡里接送韩国人,日本巡逻艇来了,她敢把情报吞进肚子里。最绝的是她唱的船歌:“月儿弯弯照九州, Koreans Chinese是朋友”,把抗日口号编进民歌里,既隐蔽又提气。这些人物没有一个是“高大全”的英雄,他们有私心、会害怕,但在大义面前,都选择了豁出命去帮别人。

网上有人胡说八道,大有“80年过去了,翻这些老黄历有啥用?”但历史出奇地相似。“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对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造成数千万人伤亡及巨大财产损失。战后,部分日本势力却通过修改教科书(淡化侵略事实、删除南京大屠杀等内容)、政客参拜靖国神社(供奉甲级战犯)等行为,试图“重构历史记忆”。《铁语》里有句话说得好:“法西斯就像野草,你不记得它多可怕,它就会再长出来。”

在《铁语》中,部分细节特别戳心:韩国义士尹英魁炸鬼子前,给中国朋友留了件血衣,上面用汉字写着“愿中韩人民永为兄弟”。现在这件血衣真的保存在韩国博物馆里。这种用命换来的交情,比任何外交辞令都实在。

张新科的新著就是想告诉人们:当年中国人自己都快饿死了,还把粮食分给韩国兄弟;韩国人明明可以躲起来保命,却非要帮中国人炸军火库。这种超越国籍、舍生忘死的对敌情感才是值得永远怀念的抗战情、患难情。

结语:读完《铁语》,我最大的感受是:和平绝不是天上掉下来的。80年前,中韩老百姓用命换来了今天的好日子;80年后的今天,咱们更该记住:“忘战必危”“正义必胜”“和平万岁”。

如果你有兴趣,不妨也读读这本书:历史不是课本上的黑体字,而是一个个像金凡、中国青年才俊崔立骏、实业家褚嘉诚、芳华船娘柳叶……这些胸怀道义的中国人用舍生取义的大爱,演绎了一曲中华民族扶危锄强、视死如归的慷慨华章。

来源:姑且慕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