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日产强强联手!全球首个华为燃油车,或售16万,叫板比亚迪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6 08:50 1

摘要:在当今中国汽车市场激烈变革的背景下,新款东风日产天籁以“全球首款搭载鸿蒙座舱的燃油车”这一独特身份登场,预计售价16-18万元,直面比亚迪汉DM-i这一新能源领域的强势对手。这场对决已超越简单的产品竞争,成为传统燃油车智能化突围与新能源汽车市场巩固之间的一次标

在当今中国汽车市场激烈变革的背景下,新款东风日产天籁以“全球首款搭载鸿蒙座舱的燃油车”这一独特身份登场,预计售价16-18万元,直面比亚迪汉DM-i这一新能源领域的强势对手。这场对决已超越简单的产品竞争,成为传统燃油车智能化突围与新能源汽车市场巩固之间的一次标志性碰撞。

从市场背景看,天籁此次改款承载着提振销量的重要使命。当前天籁的市场表现确实需要突破,月销量徘徊在四千台级别,与同级别主流车型存在明显差距。搭载鸿蒙系统是其寻求差异化竞争的关键举措,也体现了传统合资品牌在智能化浪潮下的应对策略。而比亚迪汉DM-i则凭借其DM-i超级混动技术和品牌势能,已在中型轿车市场占据稳固地位。二者相遇,代表了两种技术路径与市场策略的正面交锋。

设计理念上,新款天籁延续了V-Motion家族设计语言,但进行了细节优化。4920mm的车长和2825mm的轴距使其保持中规中矩的尺寸表现,贯穿式尾灯和全新哑光灰车色的加入增添了不少时尚感。相比之下,比亚迪汉DM-i的“龙颜美学”设计更具新能源特征,2920mm的轴距带来了更优越的后排空间。这种差异体现了二者不同的目标取向:天籁在经典燃油车框架内寻求现代化表达,而汉DM-i则完全拥抱新能源设计语言。

智能座舱成为本次天籁升级的核心亮点。华为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和HUAWEI SOUND的加入,使其在车机流畅度、语音交互和生态应用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弥补了日系车在智能网联领域的传统短板。然而,这种“嫁接式”智能化能否完美融入整车体验仍需验证。反观比亚迪汉DM-i搭载的DiLink系统,凭借与三电系统的深度集成,在能源管理、充电规划等核心场景展现出了更自然的体验。这是原生电动平台与燃油车改造平台之间的本质差异。

动力系统方面,两款车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技术路线。天籁坚持使用2.0T VC-Turbo可变压缩比发动机,179千瓦的最大功率和371牛·米的峰值扭矩保证了充沛的动力储备,可变压缩比技术也在燃油经济性上做了优化。但其全系缺乏电动化选项,在当下市场中显得较为单一。相比之下,汉DM-i的插电混动系统实现了油耗与性能的更好平衡,3.8L/100km的亏电油耗和超过1300km的综合续航,为用户提供了更低的日常使用成本。

在驾乘体验上,天籁传统的优势得以保留。Multi-Layer人体工学座椅和ANC主动降噪技术确保了出色的乘坐舒适性,“移动大沙发”的美誉依然是其核心竞争力。而汉DM-i则在2025款上提升了底盘质感,云辇-C智能阻尼系统的加入使其在操控性与舒适性之间找到了更好平衡。二者在驾乘质感上呈现出不同侧重:天籁偏向纯粹的舒适取向,汉DM-i则追求更全面的表现。

面对市场前景,天籁的机遇在于那些对合资品牌仍有偏好,又希望体验智能座舱的保守型消费者。16万元左右的起售价若能落实,将形成一定的价格吸引力。但其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一方面要应对新能源趋势下燃油车市场份额的持续萎缩,另一方面要克服消费者对“油改电”智能方案可靠性的疑虑。而汉DM-i则凭借其绿牌政策优势、低使用成本和成熟的三电技术,继续吸引着广大务实家庭用户和科技敏感型消费者。

综合来看,新款天籁与比亚迪汉DM-i的竞争,反映了传统合资品牌在转型期的创新尝试与中国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自信姿态。对于消费者而言,如果更看重品牌传统、乘坐舒适性,且对纯燃油驱动仍有偏好,天籁的鸿蒙座舱确实带来了新的选择;但如果追求更低的使用成本、更彻底的新能源体验以及更全面的产品力,汉DM-i仍是难以绕开的选项。这场较量没有绝对的胜者,但清晰地展示了当前汽车市场技术多元化发展的现实格局。

来源:隔壁说车老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