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墨鱼=一块“高清柔性显示屏”?揭秘海洋里的变色高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5 17:29 1

摘要:头足目是公认的伪装大师:章鱼能够自由变换体色,形态,甚至是皮肤纹理,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但其实家族里的另一位成员---墨鱼,也就是乌贼,一点也不比章鱼逊色,它也有着不同的变色方法和令人惊叹的生存技巧。

图片来源:Blue Planet


头足目是公认的伪装大师:章鱼能够自由变换体色,形态,甚至是皮肤纹理,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但其实家族里的另一位成员---墨鱼,也就是乌贼,一点也不比章鱼逊色,它也有着不同的变色方法和令人惊叹的生存技巧。

图片来源:inaturalist

有烟雾弹、分身术还能隐身的“操作怪”

与八腕目的章鱼不同,墨鱼是十腕目的,它们的身体周围有一圈可以摆动的肉鳍,让它们不仅靠喷水推进,还能够像鱼一样自如地游泳。由于没有坚硬的外壳和锋利的牙齿,它们便用墨汁防御,它们的墨汁不仅仅是遮挡敌人视野的烟雾弹,甚至还能暂时麻痹敌人的嗅觉,让靠嗅觉捕猎的敌人失去目标。

有些墨鱼还会把墨汁和粘液混合,喷出一团不易分散的墨汁,科学家猜测它是在制造一个自己的“分身”,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自己则变得和背景颜色一样,像隐身一样趁机逃离敌人视线。

喷出墨汁的墨鱼 图片来源:YouTube

而在捕猎的时候,它们也会用隐身技,它们先是变化出和周围环境相似的颜色纹理,慢慢接近猎物,再“显示”出如脉冲充能一样的奇异动态图案,并把身体摆出类似“T字型”的姿势,正对着猎物。

如果你疑惑它这一番浮夸的操作是在干什么,那就对了!因为经过这番操作,猎物也不知道那是什么生物,只会疑惑的呆在原地,这时墨鱼再快速弹出捕捉足,便能轻松捕获猎物。

墨鱼用脉冲图案迷惑对手 图片来源:BBC纪录片 蓝色星球

不得不说,墨鱼真是充分把握细节的操作怪啊!

墨鱼是如何变色的?

虽然说墨鱼由于有墨鱼骨的存在,无法像章鱼一样变形,但它的变色能力却更胜一筹。不过,墨鱼是如何通过它的皮肤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的呢?

墨鱼的皮肤有三层细胞是用来变色的,分别是色素细胞层、虹彩细胞层和白色素细胞层。

墨鱼皮肤细胞组成结构 图片来源:YouTube

色素细胞层就像调色盘,有红、黄、棕三种颜色的细胞,这些细胞就像一个个装满颜料的小口袋,墨鱼只要用肌肉控制这些口袋的开合,就能组合出不同的颜色和图案。

也就是说,如果每个细胞都是一个像素,那墨鱼的身体表面就是一个可随意变形的天然曲面显示屏!而且这块显示屏像素还很高,大约每平方毫米200个像素,约等于360ppi。而8k的屏幕才有100ppi,连墨鱼皮的三分之一还不到。

墨鱼皮肤的色素细胞 图片来源:inaturalist

虹彩细胞层起到衍射光线的作用,有时你看到墨鱼好像发出金属光泽,这就是虹彩细胞产生的,而白色细胞层则是直接反射光,能更好的照亮色素细胞层的颜色,充当了发光背景板的作用。

有了这三层细胞组成的“高清柔性显示屏”,墨鱼就能够随心所欲的改变自己的颜色啦。

穿上“女装”把情敌骗的团团转

这块显示屏,不仅能够迷惑天敌和猎物,还能迷惑自己的“情敌”

在南澳的斯潘塞湾,每年的5-8月,正值南半球的冬季至早春,此时浅海的天敌较少,澳洲巨型乌贼(Sepia apama)们就会举行一场世界上最盛大的联姻party:数量能够达到几十万只,它们都在为了传宗接代,寻找心仪的对象。

南澳斯潘塞湾的巨型墨鱼聚集 图片来源:YouTube

然而,这场party对雄性墨鱼来说可谓是“僧多粥少”,雌雄比例只有1:10,因此这对于雄性墨鱼来说,是一场激烈的绣球争夺战。然而体型更大,年龄更大的墨鱼往往占据了优势,那些当年出生的小墨鱼便很难获得交配机会,但他们并不甘心,于是便铤而走险,使出了非常巧妙一招------它们体型较小,与雌性墨鱼较为相似,于是便变换颜色,收起触手,假装自己是一个“女生”,迷惑那些大块头,从而正大光明的靠近雌性墨鱼。

迷惑竞争对手的墨鱼 图片来源:YouTube

不过,穿上女装,雌性墨鱼又不感兴趣了怎么办?别忘了,它们可是伪装高手,这些鸡贼的小墨鱼把“显示屏”分成两半,朝着“大块头”一面是“女装”,还发出“暂时没兴趣”的信号,而朝着“美女”的那一面又换上了男装,发出了“求偶信号”,别说,这招“分屏显示”还真的有效,它们就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偷偷把自己的精囊塞给了雌性墨鱼,完成了交配,而且使用了这招的墨鱼的成功率比那些“老实人”高了足足两倍!

“分屏显示”的墨鱼 图片来源:YouTube

那些没成功的小墨鱼也不用急,那些大块头在交配后便会死亡,而到了明年,它们就成大块头了。而且墨鱼是“一妻多夫”制,它们也想多拿到几个精囊,提高后代成活率,因此才会如此配合,接受那些“分屏”小墨鱼。

交配中的墨鱼 图片来源:YouTube

自我“胎教”

交配过后,雌性墨鱼会把卵产在石缝等隐蔽的地方,像钟乳石一样悬挂在上面,过几个月,这些卵就会变透明,还能看见小墨鱼在里面好奇地看着这个世界。

岩石缝中的墨鱼卵囊 图片来源:YouTube

这些墨鱼卵可不简单,科学家认为,它们在这时候就开始学习捕猎了。

墨鱼最爱的食物就是虾蟹这种甲壳类动物,偶尔也会捕食小鱼。然而每个墨鱼爱吃的食物也不一样,它们的捕食偏好,又是受什么影响的呢?

卵中的小墨鱼 图片来源:YouTube

2008年,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它们将采集到的墨鱼卵分成两组,一组的鱼缸隔壁放了螃蟹,另一组的隔壁什么也不放。等到这些小墨鱼孵化之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把它们一起放到既有螃蟹又有虾的水箱中,那些没见过螃蟹的小墨鱼更喜欢捕食虾,而那些见过螃蟹的小墨鱼无一例外的更喜欢逮螃蟹,这说明它们确实在出生前就已经具备了观察、记忆和学习的能力(预适应行为),这怎么不算是一种自我胎教呢?

捕食螃蟹的墨鱼 图片来源:BBC纪录片 蓝色星球

谁能想到,这种几乎只在餐桌上见过的海洋生物竟有如此神奇的“黑科技”。墨鱼用它的变色神技、求偶妙招和胎教智慧,在广袤的蓝色世界里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它就像一本永远翻不完的神秘之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大自然的神奇密码。而我们,不过是刚刚掀开这神秘书页的一角,未来还有更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更多的惊喜等待我们去发现。说不定下一次,墨鱼又会带着它那令人惊叹的新技能,再次刷新我们对海洋生物的认知边界!

参考资料:

1、

2、

3、 Lawless C ,Simonitis E L ,Finarelli A J , et al.Decoding Deception: The binding affinity of cuttlefish ink on shark smell receptors.[J].G3 (Bethesda, Md.),2025

4、

作者:肖云格

审核专家:李颖超 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科普与社会教育中心主任

本文来源科普新媒体平台“蝌蚪五线谱”,已经授权发布

来源:科普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