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赏析(9)秦州杂诗其七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6 07:45 1

摘要:《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七》是杜甫寓居秦州时所作,以雄浑的笔触勾勒边塞险境,寄寓家国之忧。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层赏析:

秦州杂诗二十首 其七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给力]

【赏读分析】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七》是杜甫寓居秦州时所作,以雄浑的笔触勾勒边塞险境,寄寓家国之忧。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层赏析:

首联: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 意象营造:以“莽莽万重山”开篇,展现秦州(今甘肃天水)层峦叠嶂的险峻地势,暗合西北边塞的荒凉宏阔。“孤城”二字点出秦州城在群山环抱中的孤立感,既写实景,又隐喻诗人漂泊无依的处境。

· 空间对比:“万重山”的浩瀚与“孤城”的渺小形成强烈反差,凸显边城易守难攻的军事地位,也为后文边患之忧埋下伏笔。

颔联: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 炼字之妙:此联为千古名句,以反常之理写边塞独特气象。无风而云动,暗示山谷气流暗涌,暗喻边塞局势动荡;“不夜月”极言月光明亮如昼,照应关隘的肃杀氛围。

· 象征意义:云出塞、月临关暗指外敌窥伺、战事未息,看似写景,实则将自然现象与边防危机巧妙勾连,体现杜甫“景语皆情语”的笔力。

颈联: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 用典深沉:“属国”指苏武,喻指唐朝使节久滞未归;“楼兰”用傅介子计斩楼兰王典故,反衬当下边患未平、良将难觅的困境。

· 历史与现实交织:借古讽今,既表达对朝廷外交失策的忧虑,又暗含对将士功业未成的慨叹,深化了忧国忧民的主题。

尾联: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 情感升华:“烟尘”代指战火,“独长望”道出诗人伫立边城、忧心国事的孤寂形象。“衰飒”既写秋风萧瑟的自然之景,亦喻国运衰微与自身衰老。

· 以景结情:尾句“摧颜”二字收束全篇,将山河之痛、身世之悲凝为一声长叹,沉郁顿挫,余韵苍凉。

艺术特色总结

1. 景情交融:全诗以边塞风物为骨架,融家国之思于苍茫景象中,实现雄浑意境与深沉情感的完美统一。

2. 时空张力:空间上由远及近(万山→孤城→关塞),时间上由古至今(苏武、楼兰→当下战乱),拓展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

3. 语言凝练:如“无风”“不夜”等反常合道的表达,突破常规感知,凸显边地独特风貌,体现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追求。

此诗堪称杜甫五律中的沉郁之作,既是对秦州地理的传神写照,更是安史之乱后大唐王朝风雨飘摇的缩影,展现了诗人深切的现实关怀与史诗般的笔力。

来源:潮乡明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