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评论区两极,一边刷“敢说真话的活该被封”,一边骂“贩卖焦虑终于翻车”。
“张雪峰又‘消失’了。
”
昨晚刷手机,热搜第一,点进去只剩一行灰字:账号因违规暂不可用。
评论区两极,一边刷“敢说真话的活该被封”,一边骂“贩卖焦虑终于翻车”。
屏幕外,苏州工业园区那栋 11 层的“峰学蔚来”办公楼灯火通明,200 多号人对着电脑干瞪眼——流量水龙头被拧死,工资还得照发。
事情导火索是一段直播切片。9 月 18 号晚,他喝着矿泉水,突然把“双减”比喻成“把整条街小饭馆砸了,只留五星酒店”,补一句“教培人就该自生自灭?
”录屏 30 秒,一夜播放 2800 万。
第二天,抖音、视频号、B 站同步下架,账号集体黑掉。
平台没给具体条文,只回“涉及敏感教育政策”。
内部员工透露,审核组连夜加班,把三个月直播字幕全打出来,标红所有“政策”“裁员”“倒闭”字样,足足 147 处。
更麻烦的是官司。
天眼查刚更新,苏州峰学蔚来一周新增 6 条“网络侵权责任纠纷”,原告不是平台,是三位普通家长。
他们举证:张雪峰在直播间用“考不上 985 就是社会底层”刺激孩子,导致自家高三娃半夜惊厥送医。
索赔金额不大,每人 5 万,但叠加封号,银行授信立马收紧——公司账上 1000 万注册资本,真能动的不多,217 人的社保公积金每月固定 86 万,现金流一下拉响警报。
有人觉得冤:不过嘴快了点,至于“团灭”吗?
看看数据就懂。
过去 90 天,“张雪峰”关键词下,焦虑类话题阅读量 47 亿,比“考研真题”还高 4 倍;其中 63% 的转发配文是“看完睡不着了”。
平台算法盯得准:谁带来流量,也带来投诉。
监管报表上,教育类目投诉量二季度环比涨 42%,张雪峰一个人贡献 8%,不拿他开刀拿谁?
别忘了,他可不是第一次踩线。
去年 12 月,他说“新闻专业不能碰”,被多所高校官微点名;今年 4 月,调侃“学英语不如学 Python”,外交部旗下自媒体连夜发《英语关乎国家软实力》。
每次他都靠“道歉+捐款”滑过去,粉丝还夸“真性情”。
但同一招用多了,平台也累——留着你,等于给自家埋雷。
最尴尬的是员工。
销售组 7 月刚签 1200 万志愿填报套餐,合同写明“张雪峰本人直播答疑”,现在交付不了,退款潮已在路上。
技术组把 App 里“峰哥说”入口灰掉,换上一行小字“内容优化中”,日活从 38 万跌到 5 万。
行政群里,HR 发通知:“居家办公,先别来公司,怕记者堵门。
”有人自嘲:以前听老板讲“选择比努力重要”,现在老板自己也没得选。
当然,铁杆粉还在等“复活”。
超话里有人支招:换小号、剪视频、去海外平台。
可教育这条赛道,越垂直越经不起折腾——政策风向一变,再大的 IP 也是纸牌屋。
隔壁“猿辅导”早就转型卖羽绒服,李永乐把广告换成电饭煲,就老张还在直播间里“劝学”。
说到底,大家不是讨厌他说话,是讨厌他只会说话。
接下来怎么走?
内部人透露,团队准备“去张雪峰化”:把个人 IP 拆成 10 个细分账号,志愿填报、留学、专升本,各找新面孔,老板退居幕后。
听起来像自救,也像复制“罗永浩交个朋友”那套。
可直播电商可以 24 小时上链接,教育咨询离了“名师”还剩啥?
家长认的是张雪峰那张“毒舌脸”,不是“峰学蔚来”四个大字。
更扎心的是,就算账号解封,流量也回不到从前。
平台算法已经把他从“教育黄金池”踢进“风险观察池”,每句话先审后播,延迟 30 秒——直播变成录播,谁还熬夜看?
投资人私下放话:估值打三折,再签对赌,做不到 3 亿净利就回购。
算下来,他得在明年高考前再卖 20 万份 8999 元的“梦想卡”,可全国 1300 万考生,真有那么多家长愿意买单?
所以,别再把这事当成“敢说真话的倒霉蛋”。
直播间里每一句话,最后都会变成合同、投诉、官司、现金流。
张雪峰用十年把自己熬成顶流,却只用了 30 秒把自己送进死胡同。
屏幕一黑,他大概终于明白:教育这口饭,政策才是班主任,流量只是同桌,嘴再硬,也硬不过作业本上的红叉。
来源:乐天派面条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