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绍兴地铁2号线的轨道,后半夜的风总带着隧道里的凉意。9月24日凌晨,“地铁非运营时间发生事故”的消息在社交平台传开时,轨道旁的应急指示灯还亮着——而这起事故,实际发生在9月13日深夜。
绍兴地铁2号线的轨道,后半夜的风总带着隧道里的凉意。9月24日凌晨,“地铁非运营时间发生事故”的消息在社交平台传开时,轨道旁的应急指示灯还亮着——而这起事故,实际发生在9月13日深夜。
据绍兴市应急管理局通报提及的事故细节,9月13日23时许,轨道交通2号线非运营时段,5名保洁人员在轨道区域进行清洁作业。一列列车从隧道驶出,与作业人员发生碰撞。经医院救治确认,3人不幸遇难,2人因骨折住院治疗。
负责该线路保洁服务的企业,其官方微信公众号9月12日推送内容仍在宣传“地铁精细化保洁服务案例”。事故消息传开后,记者多次致电该公司办公室,接线人员听到“地铁事故”相关询问后即挂断电话;次日记者前往公司办公地点,现场保安表示“所有负责人均配合调查,暂无法接受采访”。直至9月24日15时许,该公司官方微博发布声明,仅提及“事件正由官方调查,一切以通报为准”,未提及伤亡人员家属的安抚措施,也未作出致歉表述。
9月24日12时,绍兴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事故处置通报:已成立由多部门组成的专项调查组,省级相关部门已启动提级调查,预计两个月内完成调查并公布报告。有网友查阅绍兴市住建局2024年发布的安全生产事故处理公示,其中一起地铁设备故障事故从调查到出报告历时45天,因此提出疑问:“为何此次调查周期设定为两个月,具体调查环节有哪些特殊性?
社交平台上的讨论聚焦于两个核心点。有网友截取日历对比时间:“9月13日发生事故,9月24日才公开信息,这11天的信息延迟,是否符合事故信息公开的常规流程?”另有网友引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规定》中“非运营时间作业需提前向调度部门报备、现场设置专职防护员”的条款,提出“此次保洁作业前,相关报备流程是否完整?现场防护措施是否到位?
绍兴市住建局2024年行政处罚公示显示,涉事保洁公司曾因“未按规定开展从业人员安全培训”被处以行政罚款;2025年3月,该公司还中标了当地另一条轨道交通线路的保洁项目。对此,有网友提出:“企业安全培训存在违规记录,为何仍能参与地铁保洁项目招标?招标环节的安全资质审核标准是什么?”绍兴本地网友也补充,此前乘坐2号线时,曾看到保洁人员在运营时段靠近轨道边缘作业,“当时以为是正常操作,现在想来有些后怕”。
9月25日,绍兴地铁2号线早高峰如常。站台上的电子屏循环播放“安全出行”提示语,候车乘客大多专注于手机,鲜少有人提及11天前的事故。一名常坐该线路的乘客指着隧道入口说:“晚上经过这里,总觉得隧道里的风吹出来有点冷。
专项调查组的车辆停在地铁运营公司门口,车身上“安全生产督查”的字样在阳光下清晰可见。两个月后的调查报告,将明确列车非运营时间启动的具体原因吗?保洁公司在此次作业中,是否遗漏了安全报备、现场防护等关键流程?招标环节的资质审核是否存在疏漏?这些疑问,需要一份详实的官方通报来回应。
轨道边的风还在吹,只是那些深夜里弯腰擦轨道接缝的身影,再也不会出现在清晨的保洁工具间里。他们的家人在等待调查结果的同时,更在等一个关于“上班路上为何会出事”的明确答案。
来源:沙漠勇敢穿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