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所”走来 向平安“枫桥”迈进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6 06:28 1

摘要:曾任江苏省公安厅厅长的洪沛霖,于1944年4月带着两个班的新四军战士,在苏皖交界的千年古镇组建了我党领导下的第一座派出所——竹镇派出所。从此,这里便被赋予了“新四军第一所”光荣称号。当年派出所有着“东西不还不走,水缸不满不走,地不打扫不走”“三不走”铁律。历经

曾任江苏省公安厅厅长的洪沛霖,于1944年4月带着两个班的新四军战士,在苏皖交界的千年古镇组建了我党领导下的第一座派出所——竹镇派出所。从此,这里便被赋予了“新四军第一所”光荣称号。当年派出所有着“东西不还不走,水缸不满不走,地不打扫不走”“三不走”铁律。历经81年的风雨,今天的竹镇派出所赓续“纠纷不化解不走、隐患不排除不走、群众不满意不走”新“三不走”精神。

最响亮的口号:永远跟党走

红色基因是竹镇派出所最鲜明的底色!他们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高标准建成“竹镇派出所历史展览馆”,从人民军队一路走来,一条时间轴就是一部“活的公安史”。

派出所组建了“红色讲解队”,把红色旗帜插进每一支群防群治队伍中!七名党员社区民警亮身份,既当治安“领头雁”,又做思想“播种者”,让党旗在住宅楼宇、市场店铺、田间地头高高飘扬!

行动指南一:纠纷不化解不走

竹镇,多民族群众居住于此,有“乡土气”的民间纠纷,也有市井商户的客流矛盾。派出所按照重复警情治理“345”机制,依托“铁脚板+大数据”,精准摸排矛盾纠纷,把调解桌搬到田间、村口、市场。

田间事——有1+5“红色圆桌”。近两年,185起长期持续的矛盾得到化解,2000多起民事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9.8%。

民族事——有“石榴籽工作室”。阿訇当顾问,回汉群众同坐一条板凳,24个少数民族的群众在这里和谐共融。两年成功化解30余起纠纷。

疑难事——有“专家门诊”,金牌调解员定期“坐诊”,法官、检察官、律师远程“会诊”。在竹镇就一句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近20年,辖区未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

行动指南二:隐患不排除不走

在这里每天有近万人穿梭于苏皖两省三市之间做买卖。凌晨4点的苏皖农贸大市场,灯火通明、秩序井然,连续18个月零发案的背后是“好邻居守望”志愿者队伍的辛苦付出。

村口小店的老板是“新农村守门人”,老党员、护企队一呼百应。每逢大型活动前,先开居民议事会进行风险评估,做到早发现、早化解。组织网格力量上门入户送平安,定期发送安防知识。2023年来,辖区安全责任事故零发生。

行动指南三:群众不满意不走

竹镇211平方公里,最远的村子离派出所近20公里。派出所便把警务室搬到老百姓的家门口——50多项业务“帮代办”、60岁以上老人优先办。

在竹镇,红色教育从不缺席。孩子们走进展览馆感受红色文化,在安防体验馆,学会第一声“呼救”。关爱青少年“三不走”工作得到认可。

竹镇所全面落实“主防”职责,开展“步巡+车巡+科技巡”,社区警务团队组织发动1000余人平安志愿者队伍走村入户,靶向宣传反诈等安全防范措施,辖区案件下降34%。

从“第一所”出发,他们将接续奋斗,在获得“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青年集体”等荣誉的基础上,继续向“枫桥”迈进。新时代的竹镇派出所将牢记总书记嘱托,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续写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壮丽篇章!

来源:平安南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