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西贝餐饮集团因为“预制菜”的事儿,可以说是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从消费者的满腹狐疑,到媒体的轮番报道,再到网络上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事儿的热度是一点没减。作为一名在品牌运营一线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老炮儿”,看着这场风波,我总觉得,事儿没那么简单,但也没那么复杂。
最近,西贝餐饮集团因为“预制菜”的事儿,可以说是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从消费者的满腹狐疑,到媒体的轮番报道,再到网络上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事儿的热度是一点没减。作为一名在品牌运营一线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老炮儿”,看着这场风波,我总觉得,事儿没那么简单,但也没那么复杂。
预制菜,这三个字现在就像个烫手的山芋,谁碰谁烧手。但它真的是洪水猛兽吗?我看未必。咱们得先想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预制菜会成为一个趋势? 我看啊,这本质上就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咱们现在的生活节奏有多快,大家心里都有数。早上起来挤地铁,晚上加班到深夜,能安心坐下来做顿饭的时间,真的不多。预制菜,说白了,就是为了满足这种“快”的需求而生的。它方便、快捷、标准化,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它能保证出品的稳定性,降低运营成本;对于消费者来说,它在特定场景下,确实是个能解决“温饱”问题的选择。所以,它成了一个趋势,成了一种不可回避的商业存在。想回到过去那种所有食材都现买现切、所有菜品都大厨现炒的时代,恐怕不太现实了。
既然趋势不可逆,那问题究竟出在哪儿?我认为,核心矛盾的根源,在于“界限”的模糊和“信任”的缺失。说白了,就是消费者感觉自己被“骗”了。大家去西贝,图的是一个“现做”、“地道”、“有锅气”的体验。如果端上来的菜,其实是在后厨用预制菜包简单加热一下,那心理上的落差感,就跟去电影院看了一部预告片精彩、内容全是PPT的电影一样。这吃的不只是菜了,吃的是一份“心理预期”。
所以,西贝这场风波,表面上是“预制菜”的争议,实际上是一场关于“商业诚信”和“价值对等”的信任危机。消费者付了“堂食现做”的钱,却得到了“工业快餐”的体验。这个账,任何一个精明的消费者都会算。这跟东西好不好吃,甚至跟预制菜本身优不优秀,关系反而不是最直接的。它触及的是消费者内心最根本的一条商业底线:我花钱买的东西,和我得到的东西,是不是等值的?
想明白这一点,解决之道也就清晰了。面对公关危机,想重拾消费者的信任,靠几句道歉、几次公关声讨,是没用的。这事儿要治本,得下猛药。作为一个品牌操盘手,我认为西贝(或者说所有面临类似问题的餐饮品牌)现在必须做三件事:
第一,敢于“亮家底”,把选择权彻底还给消费者。 模糊不清,是信任的杀手。与其让消费者去猜、去猜忌,不如把一切摆在明面上。我建议,西贝应该在所有菜单上,用最显眼、最直白的标签,明确标注哪些菜品是“预制菜”,哪些是“现做菜”。并且,在进店显眼处、扫码点餐的开屏、服务员点菜时的口头提醒,反复告知。别怕“预制菜”三个字烫手,敢于直面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当消费者的知情权得到充分尊重,他才有机会去判断这家餐厅值不值得再来,而不是带着被骗感扬长而去。
第二,重新审视“价值定价”,让价格和工艺成正比。 如果一道菜确实要用预制菜包来保证标准化和效率,那么它的定价,就应该体现出这份“便捷”的成本,而不是按照“大厨现炒”的标准来定价。这就像你去买衣服,纯手工的和流水线上出来的,价格肯定不一样。餐饮价格也是如此,预制菜的成本和人力成本,还是有差别的。品牌方需要建立一个全新的、透明的价值评估体系,让消费者清晰地感知到,他所付出的每一分钱,都对应着相应的价值。要么是极致的手工味道,要么是不可替代的便捷体验,两者不可兼得时,价格就必须做出区分。
第三,挖掘“非预制”的极致体验,重塑品牌的核心护城河。 西贝为什么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靠的不是“预制菜”,而是它的羊肉串、莜面、沙棘汁这些让人惦记的味道,是那种热烈的、充满烟火气的“西贝味儿”。这才是它的护城河。现在,当“预制”成为了一个污名化的标签,西贝更应该回归初心,把那些最能代表品牌精髓、最能体现“现做”价值的菜品,做到极致。把这些主打菜的制作过程、厨师团队、食材来源,通过开放厨房、直播、短视频等形式,毫无保留地展示给消费者。让“吃西贝,就是吃那份新鲜和讲究”的品牌认知,重新刻进消费者的脑海里。用极致的“非预制”体验,去对冲预制菜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而言之,这场风波对西贝,乃至整个餐饮行业,都是一个深刻的警醒。它告诉我们,在商业世界里,任何试图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获取短期利益的行为,最终都会反噬自身。预制菜不是原罪,原罪是失去了对消费者的敬畏和对诚信的坚守。
重拾信任的道路漫长而艰巨,但唯一的捷径,就是真诚。把选择权还给消费者,把定价权还给价值,把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牢牢握在自己手里。做到这几点,渡过这场危机的西贝,或许能变得更加强大。而对于我们消费者而言,也乐见其成,因为我们谁也不想在喧闹的餐厅里,吃着一份冷冰冰的工业流水线产品,我们要的,不过是一份热腾腾的、实实在在的“人情味儿”罢了。
来源:哼哼爱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