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我国国防预算达1.81万亿元,同比增长7.2%,资金重点投向装备智能化、精确打击系统、无人作战平台等新质战斗力领域。从主战装备到核心材料,从制导系统到智能部件,军工产业链正迎来“批量列装+技术突破”的双重红利。以下10家企业凭借深度布局与技术壁垒,成
2025年我国国防预算达1.81万亿元,同比增长7.2%,资金重点投向装备智能化、精确打击系统、无人作战平台等新质战斗力领域。从主战装备到核心材料,从制导系统到智能部件,军工产业链正迎来“批量列装+技术突破”的双重红利。以下10家企业凭借深度布局与技术壁垒,成为装备体系建设的核心力量。
注意:以下内容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交流研讨。
1. 中航沈飞:国产战斗机的“摇篮”
作为国内战斗机制造绝对龙头,主导歼-11、歼-16等主力机型量产,更深度参与隐身战机研发与生产。其构建的“核心机型+军贸拓展”模式成效显著,外贸型战机已出口多个亚非国家,2025年军工业务营收占比超95%,是空军装备升级的直接承接者。
2. 航发动力:军用航空发动机“心脏”供应商
国内唯一覆盖全谱系军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企业,产品适配歼-20、运-20等关键装备。在大推力涡扇发动机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打破国外垄断,2024年发动机维修与改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全产业链布局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3. 中国船舶:海军装备的“总装核心”
聚焦军用船舶总装,承建航母、驱逐舰、潜艇等重大装备,055型万吨驱逐舰、075型两栖攻击舰等主力舰船均由其主导建造。拥有完整的舰船建造产业链,从船体加工到武器系统集成能力行业领先,2025年海军装备订单同比增长28%。
4. 内蒙一机:地面装甲装备的“垄断者”
国家唯一主战坦克研制基地,量产ZTZ-99系列主战坦克、VT-4外贸坦克等核心装备。VT-4坦克性能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巴基斯坦、泰国等海外订单持续落地,2025年Q1关联销售预期达45亿元,军贸出口占比超70%。
5. 北方导航:精确打击的“制导中枢”
国内制导控制领域龙头,光纤陀螺惯性导航系统精度达0.01°/h,抗电磁干扰能力较传统产品提升3倍。为东风系列导弹、远火系统提供核心制导部件,在陆军重点型号配套中占比超70%,2025年订单量同比增长25%。
6. 中航光电:军工连接器的“隐形冠军”
军用连接器核心供应商,产品覆盖航空、航天、舰船等全领域,在军机领域市占率超60%。研发的高密度、抗振动连接器适配第五代战机需求,2024年军工业务毛利率稳定在40%以上,技术壁垒难以替代。
7. 光威复材:军用碳纤维的“领航者”
实现军民碳纤维全产业链布局,其碳纤维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军机、导弹等装备。作为航空预浸料核心供应商,直接受益于军机放量,2025年军工碳纤维产能提升至1.2万吨,满足高端装备轻量化需求。
8. 西部超导:高端钛合金的“量产先锋”
聚焦高端钛合金棒丝材与超导产品,是全球少数实现铌钛、铌三锡超导线材全链条量产的企业。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提供认证线材,同时深度参与国内战机、舰船钛合金部件供应,2025年中报净利润同比增长56.72%。
9. 建设工业:轻武器与无人装备“双料龙头”
承接兵装集团轻武器资产,20式枪族核心供应商,某型高精度狙击步枪精度达0.5MOA。量产“战狼-X”武装机器狼,年产能2万台,获中东巷战订单,是国内唯一拥有武器集成机器狗牌照的企业。
10. 紫光国微:军用芯片的“国产化核心”
国产军用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核心供应商,产品适配雷达、导弹等信息化装备。其高可靠性芯片通过军工级认证,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稳定性领先,2025年军工电子业务收入预计增长40%,支撑装备信息化升级。
随着国防现代化进入冲刺阶段,装备体系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转型,上述企业在各自细分领域的技术积累与产能布局,将持续受益于装备列装与军贸扩张红利。从主战装备到核心部件,从基础材料到智能系统,这些企业共同构筑起国防装备的“硬核防线”。
特别声明: 本文仅梳理行业公开信息,客观呈现企业业务布局与技术特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学术研究与行业交流参考。
来源:李老七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