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起&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6 04:52 1

摘要:打开手机刷视频,关注列表里总有几个账号几年没发过一条动态;想找家公司合作,一查发现门店早关了,营业执照却还挂在信用系统里——这些看得见摸不着的"僵尸",再过阵子真要无处遁形了。10月10日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网信办联手推进的强制注销新规正式实施,覆盖企业、政

打开手机刷视频,关注列表里总有几个账号几年没发过一条动态;想找家公司合作,一查发现门店早关了,营业执照却还挂在信用系统里——这些看得见摸不着的"僵尸",再过阵子真要无处遁形了。10月10日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网信办联手推进的强制注销新规正式实施,覆盖企业、政务平台、社交账号三大类,这可不是简单的"清理垃圾",每个普通人的钱包、征信甚至信息安全都可能受影响。

先把话说透,这次要治的"僵尸"分两类,一类是市场里的"僵尸企业",另一类是网络上的"僵尸账号",虽说都叫"僵尸",清理的规矩和咱们的关系可不一样。先讲和找工作、做生意最相关的"僵尸企业"。

你肯定见过这种情况:小区门口的餐馆换了三波老板,最早那家的营业执照却没注销,甚至被吊销了还挂着。这事儿比你想的严重,就拿之前的数据来说,仅铜仁一地的吊销未注销企业就有2401户,占当地企业总量的3.1%。这些"僵尸企业"占着好记的店名不放,还藏着信用雷区,有老板就吃过亏,以前合伙开的公司倒闭没注销,几年后莫名背上了连带责任。

这次《强制注销公司登记制度实施办法》把规矩定得明明白白:公司被吊销执照、责令关闭或撤销满3年,还没主动注销的,登记机关就能启动强制注销[__LINK_ICON]。但千万别以为是"一删了之",流程严得很。首先登记机关会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公告,一次能批量公示,期限长达90天,公司名字、法人是谁、为啥要注销全写清楚。

公告这90天是关键期,税务、社保、法院等十几个部门会联合核查。要是这家企业欠员工工资、偷逃税款,或者有没结的官司,只要相关方提出异议并提供材料,强制注销就会立刻叫停[__LINK_ICON]。就算真的注销了,原股东的责任也没结束,要是查出有未清的债务,照样得承担责任。

对普通人来说,这三条提醒必须记牢:以前开过小公司、个体户没正规注销的,赶紧登信用公示系统查状态,趁公告期主动处理,不然被强制注销会影响征信,还可能要补税罚款;找工作前查下企业状态,标着"拟强制注销"的千万别去;和公司合作前看清楚,被强制注销的企业签的合同可能无效。

再说说大家天天打交道的网络"僵尸账号",这玩意儿的危害藏得更深。有的是你注册后就忘的政务平台账号,米易县之前清理时,查出大量没使用、没配置角色的账号,占了不少系统资源;更多的是社交平台上的"沉默账号",一年半载不登录,还有些是批量生成的机器人账号。

别觉得这些账号无关痛痒,去年武汉就查出个大案:1.7万个僵尸账号涌入社交群组,疯狂发涉黄、涉赌广告引流,背后是开发者用恶意软件破解平台验证,批量操控账号,还把软件分等级卖钱,基础版月费3000元,高级版4090元。这些账号表面发广告,实际在偷隐私、引诈骗,民警都说"以黄引诈"是现在犯罪分子的常用套路。

现在清理标准也明确了:社交平台上连续1年没登录、没互动,还没实名认证的账号,平台会先发短信提醒,逾期不处理就强制注销。政务账号更严,要求"一人一号",人员调动必须马上注销或变更,每月还要登录核验活跃度。国家网信办早就要求平台全面清理这类账号,就是为了掐断网络乱象的源头。

做自媒体的朋友得特别注意,抖音上那些互动分低于2分的僵尸粉,不仅帮不了涨流量,还会拉低账号权重,让作品卡在几百播放量的"洼地"。新规实施后平台会自动清粉,但不如自己主动操作:打开账号安全中心的"自助清粉"功能,定期清理更靠谱。

有人担心:"我旧账号绑了银行卡,被注销了咋办?"这点新规早考虑到了,涉及支付、隐私的账号,注销前必须本人身份核验,还得清空绑定的银行卡、支付信息。要是发现有陌生账号用了你的身份信息,直接走"异议申诉"通道,提交材料就能核查,全程都有记录。

这里有个最容易踩的坑:强制注销不等于"一笔勾销"。企业被注销后3年内,要是查出有未结的诉讼、没交的税款,相关方可以申请恢复登记追责;个人账号注销后,平台会保留6个月身份信息,万一账号被盗用搞诈骗,还能追溯维权。之前就有老板以为注销了公司就没事,结果3年后被查出欠税,照样被追责补款。

其实这次"僵尸清零",本质是给市场和网络"卸包袱"。对创业者来说,能释放被僵尸企业占着的好名字、注册地址,少走不少弯路;对网民来说,垃圾广告、诈骗链接会少很多,刷手机更省心。从试点情况看,铜仁2022年就清理了15户僵尸市场主体,之后新注册企业数量明显涨了。

不过大家关心的问题新规也都想到了:担心家里老人不会操作政务账号被误销?平台开通了人工核验通道,打个电话就能核实;企业怕没看到公告错过异议期?登记机关会把公告同步发短信给法人,还会在信用公示系统置顶显示。特殊行业比如金融、医疗这些需要前置审批的,压根不适用强制注销,避免影响正常服务。

离10月10日没几天了,现在做这三件事能避坑:第一,用自己的身份证号登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查名下有没有遗忘的企业或个体户执照;第二,登录政务服务平台,看看之前注册的账号状态,没实名认证的赶紧补;第三,打开社交平台的账号安全中心,清理无效粉丝和长期不用的关联账号。这些操作花不了10分钟,却能避开大风险。

最后想和大家聊两句:这次强制注销能彻底治住"僵尸乱象"吗?有人说只要还有流量造假、投机取巧的需求,僵尸账号、空壳公司就会换种形式冒出来;也有人觉得现在多部门联动核查,从注册到注销全流程管起来,能从根上解决问题。

你遇到过哪些"僵尸"烦心事?是关注了一堆不更新的账号,还是差点和僵尸企业做生意?对这次清理行动有啥期待?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等新规落地后的变化。

来源:小陈讲社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