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代工依赖”?越南电子产业博览会助力技术突围与生态构建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5 18:27 1

摘要:在电子信息制造领域,越南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出口国和第五大计算机零部件供应地。包括三星、英特尔、LG、富士康和比亚迪在内的国际科技巨头,纷纷在越南设立生产基地。在外资持续涌入的推动下,越南电子产业快速成长,被广泛认为是全球制造业转移中的重要承接者。

在电子信息制造领域,越南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出口国和第五大计算机零部件供应地。包括三星、英特尔、LG、富士康和比亚迪在内的国际科技巨头,纷纷在越南设立生产基地。在外资持续涌入的推动下,越南电子产业快速成长,被广泛认为是全球制造业转移中的重要承接者。

然而,从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的整体视角分析,越南电子产业呈现明显的“外资主导、本土配套”模式。尽管出口数据亮眼,但其产业结构仍高度依赖外资,本土企业参与度有限,使越南在全球电子产业链中更多扮演“高级代工基地”的角色。这一模式也带来了三方面潜在风险:供应链安全性不足、易受国际订单波动影响,以及产业向价值链上游升级面临阻力。

电子制造业成为越南经济关键支柱

电子制造业是越南加工出口行业中规模最大、创汇能力最强的部门,对该国贸易平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据越南通讯与传媒部(MIC)预测,2025年越南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产业的总收入有望达到1693亿美元,同比增长11.4%;其中硬件和电子产品出口预计实现1485亿美元,增长12.3%。

三星自2008年在北宁省建立首座工厂以来,持续扩大在越投资,覆盖手机、电视、芯片零组件等多个领域。截至2024年,三星在越总投资已达232亿美元,年出口额近700亿美元,稳居越南最大外商投资企业。2025年上半年,三星越南公司收入318亿美元,其中出口280亿美元,占越南全国出口总额的12.7%。

三星的进驻产生显著集群效应,吸引包括鸿海精密、广达、仁宝、英业达、和硕和纬创资通在内的中国台湾代工企业纷纷布局越南。这些企业的扩产使越南成为全球仅次于中国的电脑制造重镇,承担苹果、惠普、戴尔等品牌的生产任务。

此外,英特尔、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也加速在越投资。英特尔设有芯片封测厂,微软与谷歌则积极布局云计算与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这些项目进一步巩固了越南在全球电子产业链中的地位。

据越南海关统计,2024年,该国计算机、电子产品及零部件出口额达725.8亿美元,同比增长26.6%;手机及零部件出口额为538.9亿美元,增长2.9%,两类产品分列出口商品前两位。同期,相关产品进口额达1070.5亿美元,增长21.7%,显示出产业对外部供应链的高度依赖。

表1:2024年越南主要进出口贸易国家与地区

南北两大产业集聚区,外资占据绝对主导

目前,越南电子制造业形成南、北两大集聚区。南部以胡志明市和平阳省为中心,吸引了海尔、TCL、美的、三星、松下等企业,发展成为重要的家电制造与出口基地。

北部则以红河三角洲为核心,覆盖河内、北宁、海防等地,形成以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为主的产业集群。三星、LG、富士康、立讯精密、比亚迪、华勤技术、蓝思科技、舜宇光学等企业均在此设厂,覆盖从终端产品制造到零部件供应的全链条环节。

数据显示,2024年三星在北宁和太原的工厂手机产量达1.6亿台,占全球三星手机出货量的60%;苹果AirPods在越生产比例升至65%,主要由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完成。在电脑制造方面,“台系六巨头”在北宁、北江、永福三省形成了约1亿台笔记本电脑的年产能,占全球市场的25%–30%。红河三角洲电子集群贡献了越全国电子产品出口额的约40%。

此外,由于原产地认证及供应链效率的要求,越南电子企业加大本土采购力度。只有本地化比例超过38%,才能享受出口关税优惠。加之从中国采购物料需4–7天运输周期,本土化配套成为提高响应速度和降低运营成本的关键诉求。

半导体产业呈爆发增长,区域布局加快

近年来,越南半导体产业实现高速增长。Statista Market Insights数据显示,2024年越半导体行业收入达182.3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增至313.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11.48%。另据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44.6亿美元,2030年或突破465.4亿美元。

图1:2023-2029年越南半导体行业收入(十亿美元) 制图:国际电子商情 数据来源:Statista Market Insights

目前,越南已形成北、中、南三大半导体产业集聚区,涵盖174个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总注册资本近116亿美元。

北部以河内、北宁、北江为中心,聚焦存储器制造与封测。三星、SK海力士、安靠等企业聚集于此。安靠投资16亿美元的北宁封测厂已于2023年10月投产,年产能预计36亿颗芯片;Hana Micron也在北江省投建10亿美元存储封测项目。此外,村田、TDK、国巨等日台厂商在越设立14座工厂,供应苹果与三星所需的被动元件。三星显示在北宁的OLED模组厂年产能1.2亿片,占全球中小尺寸OLED市场的18%。

南部以胡志明市为核心,重点发展芯片设计。美满科技在此设立全球研发中心之一,新思科技也建有半导体设计与孵化中心。

中部以岘港为基地,正积极建设人工智能与半导体制造中心。该市计划到2030年将数字经济占比提升至35%–40%,并将人工智能与半导体视为核心战略产业。2024年12月,英伟达与越南政府签署人工智能合作协议,共建研发与数据中心,并收购Vingroup旗下VinBrain,凸显越在人工智能与半导体应用领域的潜力。

不过,中部地区面临交通设施不足的制约,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滞后,陆运效率低,目前主要依靠航空和数字通信维持区域协同。

本土企业初步起步,配套能力仍存短板

与外资企业相比,越南本土电子企业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尽管Viettel、FPT、CT Semiconductor等企业已开始布局芯片设计——如Viettel致力于5G/6G通信芯片和AI芯片,F推出医疗物联网芯片,CT集团发布首款自研物联网芯片CTDA200M——但整体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需警惕对外部技术的依赖。

越南电子产业在关键组件和装备领域仍存在明显短板。95%的高端电子元器件(如芯片、显示面板、传感器)依赖进口,本土在PCBA、SMT设备、模具、精密金属件及仓储物流等方面配套能力不足,导致本土企业处于“微笑曲线”底部,利润空间有限。

电力供应和人才短缺也是制约因素。半导体制造属高耗能产业,越南电力70%依赖水电和火电,北部频繁干旱影响供电稳定性。人才方面,目前越南半导体工程师总数约6000人,而年需求在5000–10000人之间。CT集团开发首款国产ADC芯片时将研发周期从2年压缩至6个月,反映出高端技术人才的严重紧缺。

半导体应用机遇与政府战略支持

新思科技中国台湾董事长Robert Lee表示,“越南IC产业仍较年轻,需10–15年走向成熟”。当前,越南正积极把握半导体应用的新机遇,包括:

电动汽车行业:VinFast引领本土EV市场,奥迪、奔驰、比亚迪等扩大在越业务,推动对车用半导体(如电池管理、自动驾驶芯片)的需求增长;工业制造与ICT:越南国家创新中心(NIC)、西贡高科技园区(SHTP)和岘港软件园2号园区正推动高科技制造投资,助力越南成为智能工厂优选地;人工智能与数据中心:FPT与英伟达合作建设价值2亿美元的AI工厂,边缘计算、机器学习等需求推动越成为AI半导体新兴中心;关键原材料与成本优势:越南稀土储量全球第二(约2200万吨),熟练劳动力达600万人,具备供应链韧性和人力成本竞争力;人力资源培育:越南全球人力资本指数为0.69,位居亚太前列。政府计划到2030年培养5万名半导体工程师,企业如FPT、Viettel也积极推动人才计划。

为促进产业升级,越南政府出台《至2030年电子工业发展战略》《半导体产业2030战略和2050年愿景》等政策,目标包括建立100家芯片设计企业、1家半导体制造厂和10家封测设施。同时设立“国家半导体基金”,通过研发补贴、税收优惠、用地与用电保障等方式扶持本土企业发展。

机遇与挑战并存,自主创新是关键

越南半导体及电子产业正处在战略机遇期与转型阵痛期交织的关键阶段。要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越南必须逐步降低对外部供应链与市场的过度依赖,强化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若无法突破既有的代工模式与外部依赖,越漂亮的出口数据背后,可能隐藏越沉重的结构性风险。

在上述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加强国际合作、引入先进技术、对接产能资源,成为推动越南电子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行业展览与博览会正是汇聚全球创新资源、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加速技术落地与应用的关键平台。在此背景下,越南国际电子产业及智能制造博览会的举办,正是响应产业急需、搭建国际协作桥梁的积极实践。

行业盛会

为进一步促进中越产能合作、展示先进技术并拓展商机,2026年5月28日至30日,第二届越南国际电子产业及智能制造博览会将于越南北宁市京北文化中心盛大举办!博览会关注电子制造及智能生产环节,致力于推动越南电子产业向本土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为越南电子行业搭建专业化的展览、交易及贸促适配平台,是针对跨国电子产业转移集中落地越南北部地区融合发展的专业化国际化博览会。

来源:东盟快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