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咱们来聊聊刚刚落幕的2025年中国马术三项赛邀请赛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马术测试赛。这场在光明区举办的赛事,可不仅仅是骑手和马匹的比拼,更像是一次全方位的“压力测试”,从场地设施到后勤保障,每个环节都绷紧了弦。结果呢?大伙儿反馈挺不错,尤其是运动员们对场地的夸赞
咱们来聊聊刚刚落幕的2025年中国马术三项赛邀请赛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马术测试赛。这场在光明区举办的赛事,可不仅仅是骑手和马匹的比拼,更像是一次全方位的“压力测试”,从场地设施到后勤保障,每个环节都绷紧了弦。结果呢?大伙儿反馈挺不错,尤其是运动员们对场地的夸赞,简直像开了花一样。
先说说比赛本身。从9月18日到21日,马术三项赛的盛装舞步、越野赛和场地障碍赛依次上演。盛装舞步在光明国际马术中心开锣,7支队伍13对人马组合亮相,那场面优雅得跟芭蕾似的;下午越野赛转战光明科学公园,11对组合在自然地形上狂奔跳跃,刺激程度不输动作大片;最后场地障碍赛只有7对组合参加,但竞争一点没打折,跳跃失误就能让排名大洗牌。整体看下来,赛事节奏紧凑,天气虽说有点捣乱,但没出啥大岔子,算是给11月的全运会正赛打了个漂亮的前哨战。
运动员们对场地的评价,绝对是这次测试赛的亮点。广东队的李静敏直呼“比训练场地好多了”,沙地软硬适中,马匹跑起来特带劲。他特别提到马厩有空调和新风系统,马儿休息得好,比赛状态自然稳。这话听着实在,马术比赛里,马匹的状态可是胜负手,场地条件直接关系到成绩。西藏队的格桑平措是老江湖了,从1994年就开始玩马术,他说主场地和越野场地的处理接近国际水准,这评价含金量高,说明国内马术设施真在进步。最年轻的17岁小将徐墨菲也夸场馆先进,马匹不紧张——年轻人头一回参赛就能这么放松,场地功劳不小。这些反馈让人感觉,光明这地方不光硬件硬核,细节上也下了功夫,马匹像回了家一样自在。
保障工作这块儿,更是体现了赛事组织的专业性。公共卫生组组长朱文超介绍,他们从9月1日起就每周两次消杀,用无人机加人工排查,严防蚊媒疾病,还特意在马匹入住前停用药物,减少影响。这种细致劲儿,好比给赛事穿了层防护服。志愿者团队220名中山大学学生,经过严格选拔和培训,语言服务岗还专门服务大湾区选手,凸显了粤港澳融合的特色。交通方面,交警用无人机巡查,马匹转运时铁骑开道,路线规划得滴水不漏。这些保障不是摆样子,是真刀真枪在护航,让比赛少了后顾之忧。
医疗和兽医保障更是双保险。医疗保障组组长罗志辉带了22人团队,设备齐全,应对摔伤等风险专业到位。兽医姚丛斌参照亚运标准,马房空调、越野赛现场冰块降温,马匹救护车随时待命,连马医院都备了手术设备。这种配置,别说测试赛,放国际大赛也不逊色。马术运动风险高,人马安全是底线,这次组织方显然没含糊。
香港元素的加入,给赛事添了抹亮色。运动员何诞华说场地比欧洲还好,马匹长途旅行后能快速适应——这话从香港选手嘴里出来,透着大湾区的亲近感。志愿者钟庆豪是香港学生,负责训练场管理,他觉得参与联合赛事特别光荣。这种交流不只体现在比赛里,更在细节中蔓延,让人看到体育如何拉近人心。
国际专家Bart Poels和Peter HASENBOHLER的参与,则提升了赛事的专业高度。Poels监测场地十多天,科学管理湿度,确保安全;HASENBOHLER设计的越野赛道挑战与安全兼顾,连雨水天都没掉链子。他们的经验就像催化剂,让本地团队快速成长。
总的来看,这次测试赛成功检验了设施和保障,为全运会正赛铺好了路。运动员的满意、志愿者的热情、专家的加持,都让人对11月的比赛充满期待。马术这项运动,讲究的是人马合一,而好的场地和组织,就是那双隐形的翅膀。您觉得呢?光明区这次的表现,能不能在正赛里更上一层楼?欢迎留言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黑喵探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