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4日,由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南京林业大学主办,江苏省智库研究与交流中心、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江苏生态林业与双碳战略研究基地共同承办的2025年第二期江苏智库沙龙活动在南京举行。活动聚焦“学科交叉融合赋能新型智库建设”主题,邀
9月24日,由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南京林业大学主办,江苏省智库研究与交流中心、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江苏生态林业与双碳战略研究基地共同承办的2025年第二期江苏智库沙龙活动在南京举行。活动聚焦“学科交叉融合赋能新型智库建设”主题,邀请40余位来自省内外新型智库单位、社科院所与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共同就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新型智库建设的转型升级以及二者之间的互促互进关系等交流研讨。
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张晓琴在欢迎致辞中首先介绍了该校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作为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在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指标评价数据库,编撰《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报告》蓝皮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报告》绿皮书等领域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性成果和决策建言成效。她认为,建设好高水平智库是高校延伸育人阵地、转化科研成果、赋能社会服务的关键抓手,对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服务贡献度具有重要意义。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许佃兵指出,对于新型智库建设而言,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不再是锦上添花的事情,而是决定其能否转型升级、能否服务好大局、能否赢得未来的必修课。江苏新型智库建设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但对标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仍存在着一定的不适应不匹配问题,亟须从“打破学科壁垒,构建协同攻关的新型智库研究组织形式”“搭建联动平台,促进数据、人才、成果高效互动”“推动方法创新,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工具深度融入智库研究全过程”“创新评价机制,让跨学科合作有回报、有动力、有保障”等方面深度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西忠认为,智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科交叉融合是做好这项工程的必由之路。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新型智库,就要求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多方资源,形成“1+1>2”的研究合力。对此,他建议,一要把握发展规律,充分认识智库研究的交叉融合特征;二要紧扣国家需求,以“问题导向”锚定学科交叉融合主攻方向;三要打造交流平台,以“互联互通”架构起学科交叉融合的“协作桥梁”;四要建强人才队伍,以“智力蓄水池”夯实学科交叉融合的“核心支撑”。
沙龙主旨报告环节,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宋洪远首先从总体部署、试点安排和智库研究三个角度首先回溯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全过程。随后,他就“十五五”期间新型智库建设工作的进一步优化提质,提出了“开展智库建设与高端智库试点工作阶段性评估”“构建差异化、特色化、可持续的新型智库建设格局”等建议。
基于“人工智能+”赋能新型智库建设的视角,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何建华认为,人工智能带来的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知识生产逻辑的重塑。跨学科、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落实到实践层面,应突破传统学科界限,打破部门、行业壁垒,联合政府、企业等主体建立学科建设协同联盟,聚焦战略前沿领域开展研究,推动跨领域科研组织模式创新,发挥学科交叉地带的创新活力,形成协同创新的整体合力。为此,“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新型智库建设应紧抓“新智能”“新连接”“新知识”“新学者”“新智库”的新变化新机遇,以问题为导向,服务决策,适度超前,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智力支持。
“学科交叉融合是新型智库脱颖而出的核心路径。”发言中,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会委员李群从“精准定位——以‘特’立身,以‘交叉’开路”“锻造产品——以‘深’固本,以‘融合’提质”“创新传播——以‘响’扩效,以‘跨界’发声”“优化运营——以‘活’强基,以‘机制’聚智”四个角度为“智库建设如何脱颖而出”建言献策。
围绕新型智库建设的质量与影响力提升,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红霄提出,一是要加强科学化建设,以学科交叉为基础,形成稳定的知识积累与优势领域,二是要加强专业化建设,着力构建学科交融平台,提高影响力。前者要求智库要有明确的研究专长与团队,建立数据、模型、方法支撑体系,强化证据链、逻辑链、政策链的衔接,后者要求智库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提升决策咨询的精准性与前瞻性,并确保自身的研究成果具有可推广性。
南京工业大学应急治理与政策研究院副院长、社会科学处副处长马海韵教授从高校智库发展的“道术统合”的角度分享了其个人对于高校智库建设路径的理解。她在对中国高校智库进行环境、数量、布局、领域、成果、水平等方面的“全景扫描”基础上提出,高校智库建设的“道”在于要坚持正确政治导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发挥高校本质优势、契合高教发展趋势,“术”在于要提升咨政建言水平、研究考核指标体系、推动学科交叉研究和明确智库研究地位。
紫金文创研究院副院长、原江苏省地方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左健伟,江苏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办公室主任、研究员刘雪梅,苏州大学东吴智库研究员、教授王文利做交流发言,分别介绍了各自所在智库在应对当前新形势新变局下的新探索新成果。
江苏省智库研究与交流中心执行主任、省社科联研究室主任李启旺做会议总结。南京林业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部长董博,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高强分别主持会议上、下半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笪颖
摄影 封颢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