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人找你帮忙时,你一定要痛痛快快地拒绝,犹犹豫豫地同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6 00:24 1

摘要:莫言:告诉你一个永远都不会得罪人的方法,那就是当别人找你帮忙时,你一定要痛痛快快地拒绝,犹犹豫豫地同意,读书369,12分钟

原创青阳读书369

2025年09月26日 00:02陕西

将在09月26日 07:10 直播

预约

莫言:选对老婆才是男人的顶级投资

作者:青阳 · 主播:吉米来源:读书369(ID:dushu369com)

莫言:告诉你一个永远都不会得罪人的方法,那就是当别人找你帮忙时,你一定要痛痛快快地拒绝,犹犹豫豫地同意,读书369,12分钟

♬点击上方可收听主播朗读音频

莫言曾经在《晚熟的人》里写过这样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身边人全都打起了自己的主意。

有人想要借助莫言的名气,发表自己那庸俗的诗歌;有人来找他要钱,一开口就是几千块......

一开始,莫言念及旧情不愿直接拒绝,都会尽可能给予他们帮助。

可他们非但不感恩,反而将自己无能的怨气全部撒在莫言身上。

见状,莫言停止了对他们的帮助。

之后,无论谁再请求,莫言都痛快拒绝了。

从此,莫言轻松了,身边的亲友也都对他好言相待起来。

不禁令人深思。

我们仿佛总是在应对形形色色的请求时,在拒绝和答应之间反复纠结,生怕自己一不注意就让别人不舒服。

可越是不想得罪别人,就越容易伤人伤己。

经历多了就会明白,当有人请你帮忙时,你可以毫不犹豫地拒绝,但务必犹豫着答应。

而且只有这样,你才能永远不得罪人。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不”绝对是最难说出口的一个字。

收藏家马未都就曾在脱口秀中,讲过自己的经历。

生活中,经常会有人邀请他去参加一些应酬,很多时候他都不愿意去。

可是他又碍于情面,不好意思也讲不出直接拒绝别人的话,所以只能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这次时间不方便,抱歉”、“家里有事情,这次去不了”......

可几年过去了,这样的邀约并没有减少,反而愈演愈烈。

甚至还有人追着他说上次都没有参加,这次无论如何都不能拒绝。

马未都只能不再推脱了。

如若当时,他直接告诉对方自己不喜欢参加这样的邀约,对方肯定不会再来打扰。

而之前每次委婉的拒绝,无疑是给了对方机会和幻想。

其实,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太常见了。

我们不敢直接拒绝别人的原因,就如同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所说的一样:

“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但其实,这种“想拒绝又不敢明说”的纠结,才是让对方愤怒的原因。

正如三毛而言:

“当一个人开口提出要求的时候,他的心里根本预备好了两种答案。所以,给他任何一个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中的。”

相比于各种找理由,坚定地拒绝,反而带着一种让人舒服的坦诚。

心理学上有一个“自我决定理论”,人都渴望获得自主感和被尊重感。

拐弯抹角的拒绝,会让对方觉得自己是被套路而非被坦诚对待。

但如果你直接说由于XX原因没法帮忙,反而会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

毕淑敏曾说:“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

我们总是把拒绝等同于伤害,觉得说“不”就是冷漠的表现,却忘了拒绝只是一种选择,无关对错,更不代表我们失去了与人为善的本心。

当你痛快拒绝时,其实也是在向对方传递一个信号:“我尊重你,所以不想用谎言敷衍你;我也尊重自己,所以不想勉强自己做不愿做的事。”

要明白,痛快的拒绝,远比你拐弯抹角的找借口,更让人舒坦。

这种坦诚,也能筛选出真正理解你、尊重你的人,从而让你的人际关系变得更纯粹。

《老子》有言:“轻诺必寡信”。

深以为然。

答应别人的时候,如果做不到,那还不如不答应。

我们在给别人帮忙时,答应得越痛快,往往“翻车”就越狠。

很多时候,我们怕拒绝伤了情面,便急匆匆点头应下,可最后要么没能力办成事,要么勉强自己却落得埋怨,反而把关系推向尴尬的境地。

之前在知乎上看过这样一个话题:“为什么好心帮人,最后却成了仇人?”

其中一位网友表哥的经历,让不少人感同身受。

52岁的表哥待人热情,朋友请他帮忙给刚入行半年的孩子争取行业交流名额,他没问细节就拍胸脯说“包在我身上”。

后来,真正办的时候表哥才发现孩子不符合资质,找前辈沟通也没用。

无奈之下,表哥只能向朋友解释,但对方不仅埋怨他“没尽心”,他的孩子也在工作中刻意避开他。

表哥觉得很委屈,明明自己跑前跑后忙活半天,最后却落得这样的结果。

但其实,他的问题就出在答应得太痛快。

他没先弄清楚帮忙的难度和自己的能力边界,就轻易许下承诺,最后办不成事,反而让对方觉得言而无信。

邻居李姐是单位高管,平时找她帮忙的亲戚特别多,但她帮人办事的态度,让人十分赞赏。

上个月,舅舅找她给儿子安排工作,她没有立刻答应,而是先问清表弟的学历、专业和经验,坦诚表示“得看公司岗位、跟人事沟通,没法保证一定成,但会尽量打听”。

之后她确实帮忙留意岗位、发招聘要求,虽因表弟专业不匹配没办成,舅舅却毫无埋怨还表示感谢。

这种不轻易打包票的态度,既没让对方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也体现了对事情的认真态度,反而让彼此都留有余地。

生活中,很多人觉得爽快答应是给对方面子,却忘了办不成的承诺才是最伤感情的事情。

就像有人找你帮忙管孩子,你没考虑自己能不能兼顾,就一口答应,结果孩子磕着碰着,对方难免会怪你;

有人让你帮忙代买东西,你没问清型号款式就应下,买回来不合心意,反而落得埋怨。

犹犹豫豫地同意,不是敷衍,更不是无情,而是在答应之前先掂量自己的能力,考虑事情的难度。

这既是对对方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保护。

当你说“我得先看看情况,不一定能帮上,但我会尽力”时,对方感受到的不是推脱,而是你的真诚:你没有随便给承诺,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是真的想把事情办好。

就像老话说的“诺不轻许,许则必践”。

真正聪明的人,从不会用痛快答应来维系关系。

因为他们知道,没有把握的答应,远比“我不行”更破坏好友之间的信任感。

比起爽快答应带来的一时好感,用心守护每一份信任,才能让情谊走得更远更稳。

痛快拒绝、犹豫答应,看似是应对求助的技巧,实则是成年人社交的底层逻辑——真诚与尊重。

《庄子》有言:“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

人与人交往的真诚,正是对他人、对自我的双重尊重。

我们总在寻找不得罪人的社交捷径,却忘了所有能跨越时间、减少摩擦的关系,从来都不是靠圆滑的话术,而是掏心见胆的真诚。

从汪曾祺的《人间草木》中,可以读到什么叫做真诚社交。

彼时汪曾祺在西南联大中文系读书,是沈从文最赏识的门生。

一次,沈从文想将汪曾祺的几篇短文推荐给上海刊物,便特意提前找他商量:“你若愿意发,我便替你寄去,但不能打包票一定发表。你若不想发,那我们便暂时不发。”

汪曾祺很珍惜这份信任,于是欣然答应让老师代为寄送。

虽然,文章最终没有发表,但二人的情谊反而更浓。

编辑返稿的当天,沈从文和汪曾祺对着编辑的详细批注,聊了一下午。

这份真诚和尊重,让人动容。

正如高尔基而言:“太阳既不会夸大,也不会缩小,有什么就照出什么,是什么样子就照什么样子。”

成年人的社交,最需要的就是这份“太阳般的真诚”:拒绝时不找借口,答应时不打包票。

这份不勉强、不敷衍的态度,远比空头承诺更让人安心。

要知道,成年人的世界里,最高明的处世之道不是“巧言令色”,而是守住真诚。

那些费尽心思的社交技巧,在时间面前都会原形毕露;唯有发自内心的尊重与坦诚,才能经得起岁月的打磨。

与其耗费心力琢磨如何不得罪人,不如修炼敢于拒绝的底气与慎重承诺的担当。

你的价值不需要通过讨好他人来证明,你的人格魅力恰恰来自那份不卑不亢的坦诚。

所有依靠技巧维系的关系,终将在利益考验前轰然倒塌;而建立在真诚基石上的情谊,却能穿越风雨二历久弥新。

当你停止曲意逢迎,开始尊重自己的内心时,那些因真诚而留下的知己,才是你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从此刻起,愿你做个通透的人:拒绝时干脆利落,答应时深思熟虑。

用最真实的自己面对世界,用最坦诚的态度对待每段关系。

这不仅是处世智慧,更是对自我价值的最高致敬。

作者:青阳,本文首发读书369(ID:dushu369com),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君与你一起,听名著、读美文,用读书点亮你的人生!转载请联系读书369。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