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网络上出现了一些令人痛心的现象,一群像“狸狌”一样的跳梁小丑在网上上窜下跳,他们别有用心污蔑、诋毁勤劳善良朴实的农民群体,让人深恶痛绝。
#你支持农民领退休金吗?#
庄周在《庄子·内篇·逍遥游》一文中说道:“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
近期,网络上出现了一些令人痛心的现象,一群像“狸狌”一样的跳梁小丑在网上上窜下跳,他们别有用心污蔑、诋毁勤劳善良朴实的农民群体,让人深恶痛绝。
他们把农民称的“农闹”,他们的借口是农民不缴社保,还向政府讨要养老金,诬陷农民吃“白食”,这纯属无中生有,栽赃陷害、诽谤农民朋友。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工人、干部、教师、商人还是市民,几乎很少有人会使用这个词。这完全是无中生有的概念,是一些人故意编造出来诋毁农民的工具。
农民群体一直以来是勤劳、朴实的代表,他们默默耕耘在土地上,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将农民群体污蔑为“农闹”,是对农民的不尊重和亵渎。
部分人在网上声称农民交的公粮是国家掏钱买的,以此来否定农民的历史贡献。这种言论是极其荒谬的,它们掩盖历史事实,遮敝历史真理,误导民众。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农民通过交公粮的方式,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他们勒紧裤腰带,将自己辛苦种植的粮食交给国家,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我们吃的粮食、穿的衣物、住的房屋、行走的道路,哪一样能离开农民的辛勤劳作?农民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还体现在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上。
还有一些人在网上诬陷农民不交社保还白拿养老金,辱骂农民为“白吃、白嫖”。事实上,农村不缴社保的只有两种人:五保户和新农合实施之前已年满60周岁的老人。
五保户是因为生活困难,需要国家的特殊照顾;而新农合实施前已年满60周岁的老人,是因为当时的政策、社会条件和年龄限制,没有机会缴纳社保。
除此之外,其他农民都按不同档次缴了社保。这些居心叵测的人却偏偏抓住这极少数情况大做文章,以此为借口攻击整个农民群体,其目的是挑拨离间,挑起不同群体之间的对立,从而达到祸乱国家的险恶用心。
在网络时代,流量意味着经济利益。一些人为了吸引眼球、获取更多的流量,不惜采用极端、低俗的手段。污蔑农民言论就是他们的“法宝”之一。
他们知道农民群体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对他们进行攻击和污蔑能够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增加自己的知名度和经济收益。
这些人完全不顾及言论的真实性和社会影响,只追求眼前的利益,为了流量,不惜数典忘祖,不惜违法违规,不惜违背公序良俗,是典型的“流量至上”思维。
还有一部分人对农民群体存在认知偏差和偏见。由于长期生活在城市,与农民接触较少,他们对农民的生活和工作缺乏了解。
在他们的印象中,农民是没有文化、思想观念落后的群体。这种片面的认知导致他们对农民产生了偏见,容易相信一些不实的言论,并参与到污蔑农民的行列中。
更多的人是自私自利。他们认为农民抢了他们饭碗,在他们看来,因为农民进城打工,造成了他们下岗失业;因为农民有了养老金,导致他们的养老金少。
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出于政治目的或其他不可告人的动机,蓄意破坏社会和谐稳定。他们通过污蔑农民,挑起城乡不同群体之间的对立,企图制造社会混乱,影响国家的发展和稳定。
这些人往往隐藏在网络背后,利用网络的匿名性和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散布谣言和虚假信息,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农民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污蔑农民的言论会严重伤害农民的感情,让他们感到被社会所忽视和不尊重。
这种伤害不仅会影响农民的个人情绪和生活质量,还会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当农民群体感受到不公平和歧视时,他们与其他群体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变得紧张,甚至引发冲突和矛盾。
网络上的污蔑言论会误导公众的认知,让很多人对农民群体产生错误的看法。这可能会影响政府相关政策的实施和推进。
例如,在一些涉及农村发展和农民权益保障的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如果公众对农民存在偏见和误解,会对政策的支持度降低,从而影响政策的效果。
一个国家的形象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上,还体现在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民的团结友爱上。污蔑农民的言论在国际上传播,会损害国家的形象,让外界对我们国家的社会和谐和人民素质产生质疑。
同时,这种不良风气也会阻碍社会的进步,因为它破坏了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人们无法集中精力共同为国家的发展而努力。
农民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和践行者。他们勤劳、善良、朴实、坚韧的品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守护农民的尊严,就是守护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就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这种精神力量来激励我们不断前进,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农民群体在历史上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守护农民的尊严,就是要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在社会中得到公平的对待。只有实现了社会公平正义,才能让全体人民共享国家发展的成果,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败。
守护农民的尊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地位,能够激发他们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和动力。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才能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
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网络信息管理制度。对于污蔑农民的言论,要及时进行查处和打击,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网络平台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对信息的审核和管理,杜绝不良信息的传播。同时,要加强对用户的教育和引导,提高用户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让他们自觉抵制污蔑农民的言论。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加强对农民群体的宣传和报道,让公众更加了解农民的生活和工作。可以制作一些关于农民的纪录片、宣传片等,展示农民的辛勤付出和巨大贡献。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公众感受到农村的魅力和农民的智慧。通过宣传教育,消除公众对农民的偏见和误解,增进不同群体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要鼓励农民群体积极发声,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见。可以通过建立农民组织,让农民能够在网络上和现实生活中,用正确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
同时,要加强对农民朋友的法律援助,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和司法救助,开展公益诉讼,让他们在遇到污蔑和侵害时,能够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社会各界要弘扬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媒体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宣传积极向上的思想行为,抵制不良文化和负面信息。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培养他们尊重农民、关爱农民的意识。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传播污蔑农民的言论,用实际行动为守护农民尊严贡献自己的力量。
农民是国家的根基,他们的尊严不容侵犯。农民朋友有资格有权利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有权利获得养老金,每个人都无可厚非,无权对农民说三道四。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农民群体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他们的辛勤付出将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
来源:拂光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