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大荒玉米丰收了,可价格却像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农民高兴还没两天,心又悬起来了。十月,按理说正是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黑龙江胜利农场的玉米地里,收割机轰隆隆地响着,可你要是仔细看,真正下地收割的地块其实没几块。
北大荒玉米丰收了,可价格却像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农民高兴还没两天,心又悬起来了。十月,按理说正是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黑龙江胜利农场的玉米地里,收割机轰隆隆地响着,可你要是仔细看,真正下地收割的地块其实没几块。
“这二十多亩玉米,今天得一口气收完。”小娇站在自家地头,语气里透着一股子无奈,“前几天玉米价刚涨到八毛,结果没两天又掉下来了,现在整个连队都没几家敢收的。”这价格说变就变,打得人措手不及。去年地头价才七毛左右,今年好不容易涨到八毛(按30个水分算),大家刚觉得有点儿希望,结果附近最大的收粮企业——项羽集团突然关了仓库,市场一下子慌了。小粮贩不敢收,价格连着往下掉。
“一天一个价,越等越低。”小娇说,这种波动直接把收割节奏打乱了。除了几家提前交了定金的,大部分人都选择再等等。可玉米已经熟了,不能再拖,像她这样的种植户只能硬着头皮收。站在地里,一眼望去,玉米秆整整齐齐,棒子挂得满满当当,确实是个丰收年。“你看这苞米,长得可好了,尖儿上都挤满了粒儿。”小娇随手掰了一个,玉米粒一直长到顶,确实是好年景的样子。
可丰收不代表就能多挣钱。在北大荒,机械化程度已经很高了,收割机一过,玉米秆直接粉碎还田,地里干净得连一个掉棒子都看不见。但就算这样,农民还是得看两个“老天爷”:一个是天气,一个是市场。“就算我们扛过了天灾,迎来了丰收,价格也照样能让人白忙活。”小娇叹了口气。从春天播种开始,心里就一直悬着,夏天怕旱怕涝,秋天又怕价跌,一年到头没个踏实时候。
现在地里收的玉米水分高,得有20%到30%,大多数人都是直接在地头卖了。有人建议说,自己烘干存起来,等来年春天价高了再卖,可小娇觉得,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了。“烘干、运输、找地方存、还得人看着,哪样不要钱?最后能不能挣还不一定。”她提起去年一个收粮商说的话:有人秋天天天卖,1000多亩地亏了15万;后来烘干存到春天,才勉强挣了点。可那是大户,普通人家哪有这条件?
北大荒的农业现代化程度在全国都算高的,收割、还田、运输,一条龙机械化,效率没得说。但再先进的机器,也挡不住市场价格的波动。现在全球粮价都不稳,国内玉米价也跟着受影响:国际玉米走势、养猪规模、饲料需求、能源价格、乙醇生产……样样都能牵连到地头这俩毛钱。农业农村部刚发的数据也说了,今年全国玉米产量可能又创新高,可需求端却不给力。猪价一直低,饲料用得少;进口玉米和替代品又便宜,压得国内价抬不起头。
就这么个复杂局面,哪怕是北大荒这种“高大上”的农业区,也照样得“看天吃饭、看市场脸色”。小娇说:“正因为经历过这些,我才觉得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每一个种地的人都该被尊重。”她最大的愿望,就是粮价能稳一点,别老是大起大落,让人种地带点盼头。太阳快落山了,收割机还在地里转着。今天这二十多亩地,估摸着能收个几十吨。这些玉米最后会进饲料厂、加工厂,变成肉、蛋、奶,端上大家的餐桌。
可在这之前的每一步,都是种植户一点点扛过来的。面对丰收的地和不确定的价,北大荒的农民们还在琢磨,怎么才能把辛苦换成实在的收入。他们盼着,有一天,不用再靠赌行情过日子,种地带点底气,收成分点安心。你觉得今年这粮价波动正常吗?有啥办法能帮农民少受点市场的气?欢迎留言说说你的想法。
来源:小华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