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突然!他年仅42岁不幸离去!这种凶险疾病已进入高发季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5 23:21 1

摘要:这一条新闻扎了一刀在无数人心里——熟悉的面孔,正值壮年,一天之内就永远消失。没有任何预兆,没有漫长的病程,就像关掉一盏灯那样突然。

刚过中午,朋友圈刷屏了一条噩耗。

“《乡村爱情13》刘能的扮演者赵明远走了,脑出血,年仅42岁。”

这一条新闻扎了一刀在无数人心里——熟悉的面孔,正值壮年,一天之内就永远消失。没有任何预兆,没有漫长的病程,就像关掉一盏灯那样突然。

身边人开始恐慌:脑出血不是老年病吗?怎么这么年轻?我会不会也是高危?秋冬是不是脑出血特别多?

作为医生,这些问题在门诊和急诊几乎每天都有人问。更可怕的是,我见过太多脑出血的患者——发病前还在正常工作,发病后一小时进入昏迷,几天内离世

今天我要很严肃地告诉你:脑出血是秋冬季的高发杀手,而且越来越青睐中青年
接下来,我会用病例解析+危机拆解的方式,告诉你为什么它这么凶、你该如何预防、关键急救步骤,以及几个颠覆常识的事实。

两个月前,我急诊接到一个 38 岁的男性患者——
早上还在开会,跟客户聊项目时,突然说自己眼前发黑、头痛裂开,刚站起来就倒在会议室地板。
送到医院CT一拍——基底节区大量出血,出血量超过60ml。抢救72小时,病情仍急转直下,最终没能挽回。

医生们都清楚,基底节出血是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类型之一,控制不住很快压迫脑干,引起呼吸、心跳中枢功能衰竭。
这位患者的血压长期高达 190/110mmHg,却从未系统服药,甚至觉得自己“年轻,扛得住”。

这就是脑出血的可怕之处:

发病急:从起病到危重可不足1小时;致死率高:全球数据,脑出血急性期死亡率可达 40%-50%;后遗症重:存活者中半数以上留下偏瘫、失语等。

很多人混淆脑梗死和脑出血。医学上它们分别属于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

脑梗死:血管堵了,局部脑组织因缺血坏死。占所有脑卒中的 70%-80%。脑出血:血管破了,血液直接涌入脑组织。虽然发病率低于脑梗,但致死率、致残率更高

脑梗死很多可以通过溶栓、支架等方法挽回部分功能,而脑出血必须依靠血压控制、手术清除血肿等——难度大、风险高。

换句话说,脑梗可以比作水管“堵了”,而脑出血则是水管“爆了”,后者损伤范围和速度更让人猝不及防。

这是一个被临床和数据验证的季节性规律。

原因包括:

气温骤降引起血管收缩
天气冷时,外周小血管收缩,血压自然升高,尤其早晚波动更大。血压早晨峰值
秋冬晨间起床时交感神经兴奋,血压高峰容易叠加寒冷刺激,成为“爆管”高危时段。节日聚会饮食不规律
入秋后到春节前,聚会多、酒多、油腻多,高盐高脂饮食加速动脉硬化。运动不当
很多人秋冬觉得身体好,就突然进行剧烈运动,例如清晨跑步、搬重物,瞬时血压飙高,血管脆性增加,引发出血。

虽然高血压是绝对的头号风险因素(脑出血患者中95%有高血压史),但还有几个危险行为,足以推动血管走向破裂。

酒精扩张外周血管,但同时让心跳加快、血压突然攀升。病例里不少是酒桌上突然出血倒地

大悲大喜、愤怒、争吵、激烈运动时,肾上腺素暴增,血压瞬间飙高,脆弱血管首当其冲。

烟草中的尼古丁长期促发动脉硬化,血管壁像老化的橡胶一样易裂。

肥胖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更严重,血管弹性消失,高血压发病率更高。

腹压骤增,颅内压同步升高。在高危人群中,用力排便可直接诱发脑出血。

多数患者在发病前几分钟到几小时,会有下列症状。记住它们很可能救一条命:

突然单侧肢体麻木/无力,口角歪斜,说话含糊。突然头晕、站立不稳、甚至晕倒。雷击般头痛,伴恶心呕吐。突然视力下降、双影、眼球活动障碍。精神萎靡、意识混乱甚至昏迷。

现行指南和急诊经验强调:

立即拨打120
争取到医院的时间就是生命时间。保持呼吸道通畅
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勿贸然搬动
减少对颅压的进一步刺激,等待专业救护。

这是医生给家人都会用的防护手册,你可以从今天开始执行:

测血压:至少每周一次,最好早晚各一次,血压稳定在120/80mmHg左右。控“三高”:血压、血糖、血脂都要定期体检,尤其家族有心脑血管病的。戒烟限酒:烟断掉,酒精每日不超过15g(相当于50ml白酒)。饮食减盐:盐日摄入量不超过5克,少吃腌制、高油高糖食品。规律作息:秋冬尽量在23点前睡觉,保证7小时以上睡眠。情绪管理:遇事深呼吸、离开冲突场景,情绪的波峰波谷对血管都是冲击。适当运动:步行、慢跑、游泳,控制心率在安全区。避免早晨空腹剧烈运动。防寒保暖:头部、颈部、四肢保暖防寒,尤其清晨和深夜外出。畅便:保持高纤维饮食,多喝水,防止便秘。年轻也会脑出血
不要以为脑出血是老年病,高血压、吸烟、肥胖让很多三四十岁的人提前进入高危区。无症状≠安全
血压高但没不适,是最危险的状态——血管在暗中日益脆弱,随时可能破裂。

脑出血不可预测,但风险可提前防控。
当你还在享受年轻的自信时,血管可能已经在不为人知的地方出现“裂纹”。
不要等到猝然倒地、呼吸机成为命的维系时才后悔——今天就开始测血压、控风险。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2》WHO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Fact Sheet 202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卒中诊治指南2022》国家卫健委:《居民心脑血管病防治健康行动指南》

互动讨论
你身边有没有突发脑出血的案例?你觉得自己有没有中青年高风险因素?
在评论区分享经历,让更多人警醒——秋冬的血管杀手,不只盯着老年人。

来源:虞医生聊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