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植物园盆景园里近300岁的五针松盆景“松鹤延年”,是中国盆景技艺的代表作之一,但对多数年轻人而言,这份技艺和文化的底蕴过于厚重,新的时代,中国盆景技艺要丰富和公众“沟通”的方式。
上海植物园盆景园里近300岁的五针松盆景“松鹤延年”,是中国盆景技艺的代表作之一,但对多数年轻人而言,这份技艺和文化的底蕴过于厚重,新的时代,中国盆景技艺要丰富和公众“沟通”的方式。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今天(9月25日)从在上海举办活动的世界盆景友好联盟获悉,我国正在推动将中国盆景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活化”是关键考核指标之一。
“让年轻人喜欢,就是一种‘活化’。”上海植物园盆景园主管王玥明告诉记者,结合中国盆景技艺,就是让盆景更加精巧可爱且成本可接受。
“我们改进的标准之一,是盆景能不能上白领的办公桌。”王玥明托起一盆十几厘米高的老鸦柿盆景表示,这种高度不超过15厘米的盆景即微型盆景,差不多一台手机的高度,可以陪伴上班族很久,其一两百元的价格虽然吸引力不及网上几十元就能买到的苔藓组合、多肉组合,但胜在精巧和文化底蕴,仍吸引了一批年轻爱好者。
除了外形迷你,开花或挂果的盆景也很对年轻人胃口。老鸦柿、石榴、迎春、海棠、木瓜等观花观果的植物是小微盆景的主角。
虽然身材小,但花的精力不少,一般需要三到五年才能成材,作为组件用入盆景。王玥明举了爬山虎的例子,单单把看中的枝条培养成有根的可栽枝条,就要三四个月,先要剥去枝条向着主干一侧的皮,将生根土抹在“伤口”上,日常精心养护,尤其是注意病虫害,才可能长到理想的状态,剪下备用。
记者注意到,这种爬山虎盆景如养护得当,会长期挂有像小葡萄一样的果实。“它们怕积水,却又喜欢肥沃的土壤,所以浇水施肥的火候要掌握好。”王玥明说,她们已经总结出四种敲盆的声音,就好像买西瓜敲一敲那样,可以听出全湿、偏湿、偏干、全干这四种程度,以便浇水施肥下手有轻重。
考虑到不少年轻人倾向于“佛系养花”,上海植物园还设计开发了许多模具,比如有凹槽的石块、有纹路的枯木等,方便年轻人帮迷你盆景“拗造型”——把造型还没固定的枝条扣进石头、木块中,平时浇浇水,到时候就能收获一盆自己创作的有千姿百态的盆景。
此外,上海植物园还在打造“微型盆景园”,把小微盆景的组件送到社区、商圈、博物馆,方便市民游客快速学习掌握蟠扎、修剪等技巧并打包带走。
“当我们用传统的方式去做一件东西时,要和当下的风格贴近,不能让非遗成为一个只在博物馆里被观赏的文物。”上海植物园园长严巍表示,非遗项目要想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可,必须找到与现代生活相契合的切入点。让中国盆景技艺“破圈”,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