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超14万港人北上!美韩狂买中国货,世界正在被纳入中国消费体系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5 22:30 1

摘要:周末的深圳,尤其是福田口岸附近,像是突然被按下了人潮开关,满街都是拉着小行李箱、拎着手袋、操着一口粤语的人,他们十有八九是从香港来的。

周末的深圳,尤其是福田口岸附近,像是突然被按下了人潮开关,满街都是拉着小行李箱、拎着手袋、操着一口粤语的人,他们十有八九是从香港来的。

自2023年内地与香港全面通关后,“内地人赴港购物”的旧图景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香港人北上消费”的新热潮。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香港入境事务处的数据显示,2023年,香港居民约有5300万人次北上,平均每天超14万人,创下通关以来的历史新高,这些北上的香港人,可不是来走马观花的。

而是带着明确的“消费目标”,有人专门来买内地的网红零食,有人为了打卡深圳的新派餐厅,还有人一次性采购够吃一个月的日用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能在香港买一瓶辣椒酱要30多港币,但在内地只需要15块人民币,差了快一半,不止超市,深圳的娱乐场所也成了香港人的周末据点。

热门商圈的KTV,周末下午的包厢早在一周前就被香港顾客订满,IMAX影院放映港片时,全场一半以上都是说着粤语的观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就连深圳的老字号茶餐厅,周末午市时都要排半小时队,服务员笑着说:“现在香港客人比本地客人还多,我们都特意学了几句粤语方便沟通”。

据广州市商务局测算,2023年10月,香港人在广州的消费金额高达36亿港元,其中餐饮、零售和住宿是主要支出项。

图片来源于网络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好奇,过去都是内地人去香港买奶粉、买奢侈品,怎么短短几年,风向就完全反过来了?

其实,香港人北上消费只是一个“小切口”,背后藏着更深刻的变化,中国正在从过去的“全球工厂”,加速转型为“全球消费中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越来越多国家的人开始主动走进中国的消费体系,享受中国市场的便利与活力,不只是香港同胞,连大洋彼岸的美国人,如今也在疯狂“拥抱中国消费”。

每年11月的“黑色星期五”,是美国最盛大的购物节,往年亚马逊、沃尔玛等本土电商牢牢占据市场,但近两年的黑五,来自中国的电商平台成了最大“黑马”。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在黑五前就推出“一折起售”活动,还向美国用户发放200美元优惠券,从家居用品到电子产品,吸引了大量美国消费者下单。

高端市场同样有中国品牌的身影,另一家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凭借精准的算法推荐和“30天无理由退货”服务,把国产高端家电、智能家居产品卖到了美国中端家庭。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让人惊喜的是TikTok(海外版抖音),今年黑五,TikTokShop把中国电商的“直播带货”玩法搬到了美国,主播在镜头前演示中国产的厨房小家电,观众点击屏幕就能直接下单。

短视频里,博主测评中国的美妆产品,评论区里全是“求链接”的留言,黑五当天,TikTokShop成交额突破3300万美元,其中70%的订单来自美国本土消费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很多人第一次体验到边看视频边购物的乐趣,反观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表现却十分惨淡,销量同比下滑15%。

不少在亚马逊开店的第三方商家抱怨“原本指望黑五冲业绩,结果连租金都没赚回来”,有商家无奈地表示,中国电商平台的价格太有优势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同样的产品,咱们卖20美元,他们卖30美元都没利润,压根就没有竞争的必要,这种中国消费吸引力,在韩国同样明显。

韩国关税厅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韩国人海淘中国货的总值首次突破3万亿韩元,几乎占到韩国人全年海淘总额的一半。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3年韩国人海外直购总支出中,中国商品占比约为48%,总金额达3.28万亿韩元,比2022年增长121.2%,远超购买欧美商品、美国商品的涨幅。

从性价比高的服装鞋帽,到设计新颖的小家电,再到口感独特的零食,中国商品成了韩国消费者的“新宠”,而在全球经济格局里,“消费话语权”才是真正的核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谁能吸引全球消费者,谁就能主导商业利润的分配,谁能输出自己的消费模式,谁就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高位置。

过去几十年,中国的标签是“世界工厂”,我们给全球品牌代工,输出的是“MadeinChina”的小商品,利润薄得可怜。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国正在输出完整的消费生态,是TikTok、跨境电商这样的渠道,让全球消费者能买到中国货,是蜜雪冰城、海底捞这样的品牌,把中国的饮食文化带到全世界。

是直播带货、社区团购这样的模式,改变了全球人的购物习惯,曾经,中国人要跑到欧洲买奢侈品,去澳大利亚买奶粉,甚至去日本抢购马桶盖。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今,外国游客来中国买汉服、买小家电,通过中国电商平台下单国货,连东南亚的年轻人都在跟着中国主播“云逛街”。

这种转变,不是偶然,而是中国消费市场规模、消费能力和消费模式升级的必然结果,2023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7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样的体量,自然能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就像香港人愿意花两小时跨境来深圳消费,不只是因为便宜,更是因为这里有更丰富的选择、更便捷的服务、更多元的体验。

从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到能外卖到家的美食,再到周末的市集和展览,这些细节构建起的“消费吸引力”,才是最打动人心的。

风水轮流转,当香港人北上、美国人抢中国电商优惠券、韩国人狂买中国商品时,我们看到的不只是简单的消费潮流变化。

更是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角色的转变,从“为别人代工”到“让全世界为中国消费”,这或许只是中国成为“全球消费中心”的开始。

来源:鳄娱海棠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