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生就像一条蜿蜒的山路,有上坡,也有下坡。谁都不是一路平坦走到底的。你可能正经历着工作不顺、感情破裂、亲人离世,或者就是莫名其妙地提不起劲,觉得日子灰蒙蒙的。这种时候,我们管它叫“低潮期”。它不请自来,压得人喘不过气,但你要知道——低潮不是终点,而是转折的开始
人生就像一条蜿蜒的山路,有上坡,也有下坡。谁都不是一路平坦走到底的。你可能正经历着工作不顺、感情破裂、亲人离世,或者就是莫名其妙地提不起劲,觉得日子灰蒙蒙的。这种时候,我们管它叫“低潮期”。它不请自来,压得人喘不过气,但你要知道——低潮不是终点,而是转折的开始。
很多人在低潮时,第一反应是逃避:刷手机、喝酒、熬夜,或者干脆躺平,啥也不干。可时间久了,会发现这些办法治标不治本,反而让情绪更糟。其实,低潮期最怕的不是“难”,而是“乱”。一旦乱了阵脚,就容易做出冲动的决定,比如辞职、分手、大额消费,回头一看,全是后悔。
那到底该做什么?其实不用想得太复杂,做好几件简单但重要的事,就能稳住自己,慢慢走出阴霾。
第一,允许自己“不好”。
别总逼自己“要坚强”“要振作”。低潮时情绪低落,本来就是正常的。你感冒了会发烧,身体在对抗病毒;人遇到挫折情绪低落,是心灵在自我修复。所以,别自责,别硬撑。想哭就哭一会儿,想发呆就发会儿呆。给自己一点空间,像对待一个受伤的朋友那样,温柔以待。
第二,把生活“稳”下来。
情绪可以波动,但生活节奏不能乱。再难,也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按时起床、吃顿像样的饭、整理下房间。这些小事,看起来微不足道,却能一点点帮你找回掌控感。你会发现,当外在的生活稳了,内心也会慢慢平静下来。
第三,动一动,别久坐久躺。
身体是情绪的容器。你越不动,情绪越沉。每天哪怕只是出门走15分钟,晒晒太阳,看看树,听听风,都能让心情轻松不少。运动还能促进内啡肽分泌,是天然的“抗抑郁药”。不用非得跑步健身,散步、拉伸、做做家务,都是动。
第四,找人说说话,别自己扛。
低潮时最容易把自己封闭起来,觉得“说了别人也不懂”“不想麻烦别人”。可人是社会性动物,越孤单越容易钻牛角尖。找一个你信任的人,哪怕只是说一句“我最近挺难的”,也是一种释放。有时候,说出来,压力就减了一半。
第五,做点“小而确定”的事。
低潮时,别想着“一步登天”“彻底翻身”。目标太大,反而容易挫败。不如做点小而确定的事:读一页书、写一段日记、给老朋友发条信息、种一盆绿植……这些小事,像一颗颗小石子,慢慢铺成走出低谷的路。每完成一件,就给自己一点肯定:“看,我还能做到。”
还要记住一点:低潮期,别急着“找答案”。很多人一遇到困境,就拼命问“我该怎么办”“我错在哪”,结果越想越乱。其实,有些问题,不需要立刻解决。先照顾好自己,等情绪平复了,答案自然会浮出来。
低潮不是失败,而是生命在提醒你:该歇一歇、理一理、重新校准方向了。就像竹子,前四年几乎不长,但第五年却能一天长一米——因为它在地下默默扎根。人生低潮,或许正是你在“扎根”的阶段。
来源:洪生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