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7月7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2025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明确从2025年1月1日起,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迎来上调,全国调整比例按2024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2%确定 。更值得期待的是,城乡居
2025年7月7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2025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明确从2025年1月1日起,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迎来上调,全国调整比例按2024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2%确定 。更值得期待的是,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也同步进入调整期,湖南、河南等多地已陆续公布上调方案,真正实现了养老金“双增长”。但并非所有群体都能享受此次涨幅,4类人群将优先受益,而2类人群暂时与调整无缘。
这次养老金调整不是单一维度的上涨,而是职工养老金与城乡居民养老金的同步优化,两者调整规则虽有不同,但都有清晰的政策依据。
职工养老金:2%为基准,地方可灵活调整
全国层面明确职工养老金总体调整水平为2024年人均基本养老金的2%,各省份会以此为高限,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基金收支情况确定具体调整比例 。调整方式延续了“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的经典模式,既保证公平,又体现激励,还兼顾特殊群体。
城乡居民养老金:地方陆续落地,涨幅有差异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调整由各省份自主制定方案,目前已有多地率先执行。比如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从2025年7月起,每月基础养老金从174元上调至194元,每人每月增加20元,9月起将补发7-9月的增补金额;河南省内黄县则从2025年7月1日起,每人每月提高25元,调整后基础养老金达到184元/月。后续更多地区的调整方案也将逐步公布。
此次调整延续了“重点关照、精准发力”的思路,4类人群能在常规涨幅基础上获得额外倾斜,实际到手的增长金额更可观。
1. 高龄退休人员:年龄越大,补贴越多
高龄群体始终是养老金倾斜调整的核心对象,这在2025年的政策中明确体现。各地会根据年龄分段设置额外补贴,通常年龄越高,增补金额越多。
以过往调整惯例结合2025年政策导向来看,多数地区会按“70岁为起点,每10岁提一档”的标准执行:70-79岁退休人员每月可额外增加20-30元;80-89岁群体每月增补30-50元;90岁及以上的长寿老人,每月额外补贴往往能达到100元以上。这种阶梯式补贴,让高龄老人的养老金涨幅能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2. 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特殊奉献有特殊回报
针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过的退休人员,政策给予了专门的倾斜照顾,这是对他们过往奉献的认可。按照规定,这类群体在享受常规调整的基础上,还能获得一笔地区性倾斜补贴 。
以西藏为例,当地退休人员除了参与全国统一的定额和挂钩调整外,每人每月还能额外享受数百元的艰苦边远地区补贴,实际涨幅会比非边远地区同条件退休人员高出20%-30%。新疆、青海等省份也有类似政策,确保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不打折。
3. 长缴费、高基数人群:“多缴长缴”红利兑现
“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是养老金制度的核心激励原则,在2025年的挂钩调整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挂钩调整分为与缴费年限挂钩和与养老金水平挂钩两部分,缴费时间越长、基数越高的人,增长金额越多。
假设某地调整规则为:缴费年限每满1年增加2元,养老金水平按1%比例挂钩。一位缴费30年、月养老金8000元的退休人员,仅挂钩调整就能增加30×2 + 8000×1% = 140元;而另一位缴费15年、月养老金3000元的退休人员,挂钩调整仅能增加15×2 + 3000×1% = 60元。两者差距直观体现了政策对长期缴费、高基数参保的激励。
4. 中低收入退休群体:“雪中送炭”式倾斜
为缩小养老金水平差距,2025年调整特别强调“重点向养老金水平较低群体倾斜” 。这种倾斜不是直接发放额外补贴,而是通过调整机制设计,让低收入群体的相对涨幅更高。
比如某省定额调整统一为每人每月增加30元,对于月养老金2000元的低收入者来说,这30元相当于1.5%的涨幅;而对于月养老金8000元的较高收入者,30元仅相当于0.375%的涨幅。再加上挂钩调整中可能设置的“低基数多调”规则,低收入群体的实际待遇提升更为显著,充分体现了政策的公平性。
部分群体暂时无法享受2025年养老金涨幅,并非政策疏漏,而是基于制度公平性和调整规则的明确规定,其中多数群体后续仍有机会享受调整。
1. 2025年新退休人员:需等下一年度调整
政策清晰界定了调整范围:仅针对2024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 。2025年1月1日及以后办理退休的人员,之所以不参与本次调整,是因为其养老金计发基数已采用2024年的社会平均工资数据,待遇本身已体现当年经济发展水平。
这类新退休人员无需着急,只要在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退休手续,就能自动纳入2026年的养老金调整范围,享受下一轮涨幅。
2. 服刑期间的退休人员:暂停调整,刑满恢复
根据养老保险制度规定,退休人员在服刑期间,养老金暂停发放,自然也不参与任何调整。这一规则的设立,是为了维护养老金制度的严肃性和公平性,避免违规群体不当享受社会保障待遇。
需要明确的是,这种“不调整”是暂时的。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后,养老金会恢复发放,且从释放次月起,可参与后续年度的养老金调整,但服刑期间错过的调整部分不予补发。
养老金调整政策落地后,退休人员还需关注细节,做好这3件事,才能顺利拿到增长的金额。
1. 核对到账金额,有疑问及时咨询
各地会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备案后,将增加的养老金足额补发到位,补发时间从2025年1月1日起算。退休人员可通过社保卡银行账户查询到账情况,到账金额由“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倾斜调整”三部分组成,如有疑问可拨打12333社保服务热线咨询。
2. 城乡居民留意本地通知,无需主动申请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调整由各地自主推进,调整信息会通过社区公告、村广播、政务APP等渠道发布。调整后的金额会自动打入参保人的社保卡,无需居民主动申请,只需留意到账提醒即可。尚未激活社保卡金融功能的居民,要及时到银行办理激活手续,避免影响收款。
3. 理解“2%”是平均水平,个人涨幅有差异
很多人会误解“2%的调整比例”意味着自己的养老金会正好涨2%,实际并非如此。2%是全国层面的人均调整比例,个人最终涨幅会因年龄、缴费年限、养老金水平、所在地区等因素存在差异,高龄、长缴费、低收入群体的涨幅可能高于2%,而部分高收入群体涨幅可能低于2%,这正是政策“精准倾斜”的体现。
2025年养老金“双增长”的落地,既体现了国家对退休人员生活的关怀,也通过差异化调整维护了制度公平。对于退休人员来说,无论涨幅多少,都是一份稳定的生活保障;而对于仍在参保的人群,这更是对“多缴长缴”原则的生动诠释,为未来的退休生活积累更多安全感。关注本地具体实施方案,核对好个人账户到账情况,就能安心享受这份政策红利。
#退休生活# #退休# #养老金# #退休金#
来源:英英24932018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