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到影石 Insta360,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是稳坐全景运动相机头把交椅的 X5,还是与徕卡联名、备受创作者青睐的“扫街”利器 Ace Pro 2?又或是刚刚闯入无人机赛道便引发关注的影翎 A1?
提到影石 Insta360,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是稳坐全景运动相机头把交椅的 X5,还是与徕卡联名、备受创作者青睐的“扫街”利器 Ace Pro 2?又或是刚刚闯入无人机赛道便引发关注的影翎 A1?
无论如何,你或许很难第一时间将影石与音频产品联系起来。
但就在刚刚,这家以创新影像技术闻名全球的品牌,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 AI 录音会议全向麦克风——影石 Insta360 Wave。而它,绝不仅仅是一款“常规”的办公设备。
之所以用“酷炫”来形容,是因为你很难想象,影石会将如此大胆的设计语言带入会议产品领域——它彻底打破了办公设备一贯的保守形象,融入了品牌骨子里的“不安分”基因。
你或许会疑惑:一个会议麦克风,能有多酷?
在亲见实物之前,我和你的想法一致。但影石的设计师显然不甘平庸:他们将控制模块以“悬浮”结构巧妙隐藏于麦克风底部,开机时缓缓升起,仿佛微型火箭蓄势待发,极具科技仪式感。
但这并非单纯为了视觉冲击。影石指出,这种悬浮扬声器结构能有效延长声学路径,从而优化传统设备常见的回声问题。同时,抬升的麦克风位置能避开笔记本电脑屏幕等障碍,减少桌面振动和键盘敲击带来的噪声干扰,也让扬声器远离接触面,避免共振对音质的损害。
在硬件配置上,Insta360 Wave 顶部和机身侧面分别内置了2 组 4 枚麦克风,这 8 枚麦克风具备 5 米范围的宽广拾音能力,配合 48kHz 超清采样率,即便在 10-15 人的大型会议中,也能清晰捕捉每一处发言细节(全向收音模式下)。
在 AI 算法的深度加持下,Wave 已远超一个“收声设备”的范畴。依托腾讯天籁实验室合作的神经网络音频算法,它能智能识别并滤除超过 300 种环境噪声,确保人声始终清晰、自然。
AI 回声消除与自动增益控制功能,可依据参会者距离和环境变化实时调整,彻底告别啸叫与音量波动,让远近不同的发言者声音均保持稳定一致。
除了适合多人会议的全向模式,Wave 还提供多种专业拾音模式:心形模式专注于单人播客,超心形模式适合工位场景,8 字形模式方便双人对谈,立体声模式则能满足 ASMR 等创意录制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Wave 实现了高度本地化操作。首次配置后,所有功能调节均可通过机身屏幕完成,无需反复依赖电脑软件。即便临时转交同事使用,也能即插即用,极大降低使用门槛。
当然,若仅停留在“清晰收音”,Wave 还不足以被称为真正的 AI 会议工具。其核心价值,在于对会议内容的智能理解与整合。
借助内置 AI 芯片与云端语音模型,会议结束后,每位参与者扫描屏幕二维码即可获取自动区分的发言记录与文本总结(AI 转写)。标注姓名后,系统能在后续会议中自动识别对应发言人。
这种轻量、高效的分享方式,尤其适合含外部人员的临时会议,省去建群、传输等繁琐步骤。
若需进一步提炼会议重点,用户还可通过影石独家 AI 会议助手 Insta360 InSight 网站,选择多种纪要模板,或通过问答形式深入挖掘内容。
为确保信息准确,Insta360 InSight 提供的每一条回答皆标注原文出处,并提供录音回溯。有效避免“AI 幻觉”,让会议记录可信、可用。
Wave 内置 32GB 存储,支持最长 1000 小时离线录音,亦可作为高品质录音笔独立使用。即便与同价位国际品牌麦克风相比,其宽广的拾音范围与灵活的指向性也极具竞争力,足以应对户外播客、群访等多场景专业录音需求。
模块化组合,Wave 的“隐藏技能”作为影石办公生态的新成员,Wave 延续了品牌“模块化”的基因,可与早前发布的 Insta360 Link2 4K 网络 AI 摄像头无缝联动。
你或许以为联动只是像这样简单地将两台设备接入电脑?影石给出了更优雅的解决方案。
Wave 顶部不仅藏有 2.4G USB 接收器,揭开盖板还可看见一组磁吸触点,可与 Link2 底部触点直接对接,实现供电与数据一体化连接——这一年在 Link2 上留下的一连串触点仿佛一个悬念,如今终于揭晓。
结合 Link2 的 AI 追踪功能,Wave 化身为集视频、音频录制与播放于一体的全能会议终端,让单人完成专业级视频博客、网课录制成为可能。
续航方面,Wave 内置 9800mAh 大容量电池,在 2.4G 或蓝牙模式下可持续工作 12 小时。针对长时间会议,官方还提供固定底座与 Y 型供电线,确保会议无间断进行。
影石 Insta360 Wave 的发布,不仅是产品线的简单扩充,更可视为这家影像技术公司对“智能办公”场景的一次深度重构。它将以运动相机和全景技术积累的声学 AI 能力、模块化设计思维,跨界注入会议设备领域,挑战着传统办公硬件在设计与功能上的惯性。
从 GoPro 到大疆,从专业影像到大众办公,技术品牌边界的模糊与融合正成为新趋势。影石此番出手,或许暗示着:未来办公工具的竞争,不再只是规格参数的堆叠,而是整体场景体验的整合与 AI 真实赋能程度的较量。
Wave 能否在会议市场掀起如运动相机般的波澜?答案,或许就在每一次按下悬浮开关的“仪式感”之中。
来源:硅星人